【七一之缘】中国共产党与香港革命史,社会主义才是未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离开了共产党,中国就还是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一国两制,一国是香港一切发展和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一国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1949年前的香港,与中国共产党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28年艰苦历程。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便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为此成立了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共的推动和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出现了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而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则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中共领导的工*运高潮的起点,是因为它具有发达的工*会组织,特别是海员工*会组织,而且具有悠久的罢*工传统。1921年,香港已成立了125个工*会,并于当年3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
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及苏兆征等领导,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把香港变成保存革命实力、接通海内外渠道、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扩大中国共产党影响的重要基地。
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等起义领导人率起义军南下广东,力图在潮汕建立红色政权,后因强敌围攻而失败。周恩来、叶挺、聂荣臻3位领导人撤离战区转移到香港,转道香港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抗战爆发后,大批文化和政界人士逃到了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抗战的许多重要物资,从这里运往内地支援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香港进攻,最终香港陷落。
在日军侵占期间,当时活跃在香港新界的东江抗日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积极救援爱国人士,先后协助十几万人离开香港,保护了一大批爱国的文化人士和其他爱国力量,其中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萧红、茅盾、邹韬奋、范长江、何香凝与柳亚子等人。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领导了反蒋民*主运*动,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1948年4月30日,随着解放军逐渐在战场上歼灭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的号召发表后,得到了主要以香港为基地开展民*主斗争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开始想方设法接送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进入解放区,筹备新政协。
从1948年8月开始一直到1949年3月,分四批把民*主人士从香港安全接送到解放区。
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解放香港?
“要武力解放香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只是一声冲锋号,就能把红旗插上香港太平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是在“中国人民将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的前夕酝酿产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如何处理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问题的。
毛泽东讲:“至于香港,英国人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是可以的。”
周恩来讲:“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东西方斗争全局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我们把香港留在英国人手上比收回来好、也比落入美国人的手上好。香港留在英国人手上,我们反而主动。我们抓住了英国一条辫子,我们就拉住了英国,使它不能也不敢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和远东战略部署跟得太紧,靠得太拢。这样我们就可以扩大和利用英美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
在这个情况下,香港对我们大有好处,大有用处。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支持我们的反美斗争,支持我们的国内经济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是我们通往东南亚、亚非拉和西方世界的窗口。它将是我们的瞭望台、气象台和桥头堡。它将是我们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的前沿阵地。
走过99年的历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的日子里,香港国安法由新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表决通过,既是对历史的梳理,更是对未来的保障。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香港不能忘记自己走过的路!
香港的历史也在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并未远去,中国革命的初心是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香港的未来,更是祖国14亿人民的未来!
红色卫士
2020年7月1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