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高盛的药方必然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
——对《高盛:中国已进入干啥都不挣钱的阶段》一文的点评
2016/5/22
高盛对中国经济对象的描述,是准确客观的,只是掩盖了私有化的本质,掩盖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中国经济是按照西方路线图走过来的,如果不改变市场化改革政策,还将继续按照西方路线图走下去,这才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当初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不计后果地掠夺老百姓的结果,包括全面废除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强制一胎化,特别是企业和资源的私有化政策。这种高增长模式本身就注定了或迟或早会选入困境和危机。
现在经济趋缓、濒临危机,既是以往掠夺性增长的结果,又是今天仍然无所顾忌掠夺老百姓造成的。包括劫贫济富的税收政策、补贴改策、物价政策,特别是全面的市场化(私有化)政策,这些政策只能加剧经济和社会矛盾,而不可能走出经济困境。
未来经济和整个社会的灾难,在于资本集团以及与这个资本集团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官僚集团和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将利用经济下行和危机的压力,跨出陷入灾难的最后一步——彻底私有化。
要改变这个最后的悲剧结局,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结束市场化(私有化)改革,把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转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上来,而不是继续以赚钱为目的。
一提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往往会被污蔑为是走老路,要回到过去。所以我们在此必须再次强调,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要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把社会主义原则和今天的物质基础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分配原则,来安排我们今天的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改变外资政策。当今中国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使中国由以往单方面索取地球的时代,进入到了返还地球的时代,当初把中国资源掏空的主要力量是西方跨国公司,今天恢复环境的责任应该由跨国公司和中国共同承担,而不应该由中国单独承担。否则,就变成了西方跨国公司吃饭,而由中国买单的典型殖民经济现象。
可是现在,我们不仅没有让世界跨国公司来为中国的环境恢复共同买单,不仅是由中国财政单独承担环境恢复的投入,而且在继续对外资实行各种优惠政策,甚至和国内企业一样享有各种优惠政策。也就是我们不仅为外资吃饭而买单,同时还在继续补贴外资企业,中国在养育地球环境的同时,还在继续养育外资。这样下去,中国经济只能越来越陷入困境。
由于中国财政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一个财富分配的枢纽,外资只吃饭不买单还享受补贴的这部分财富来自哪里?只能是来自于中国老百姓,通过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和通货膨胀,从老百姓那里转移而来。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把中国财富变成外国财富的财富转移支付系统,中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老百姓却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外国人的腰包。现在到了根本改变文字政策的时候了。
总之,中国绝不能再按照西方设计的改革路线图走下去了。现在经济的所有问题都是以往私有化的恶果,而高盛他们开出的药方,恰恰是利用经济困境和危机,诱导中国实行全面彻底私有化,把中国数百万亿国有资产纳入囊中。这才是编造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目的。
张宏良微信公众号:zhanghongliang108
2016/5/22
关联阅读:
高盛:中国已进入干啥都不挣钱的阶段
互联运营观察
现在开始,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都难挣钱,日前,高盛私人财富管理中国区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做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朋满座"论坛,他提出:"中国已被逼到墙角","宏观经济的扭曲程度,甚于日韩当年",而"人口红利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但他同时判断,在经济增速放缓之后,消费反而会相对稳健,服务类消费领域会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产能过剩为什么老百姓还去日本买马桶盖?
中国一个很大的结构性问题在于经济失衡,产能过剩严重。过剩的一个很集中的标志是投资占GDP的比例过高,这个数字是非常具有综合性的指标。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中国有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有供应不足的领域。
单看某些行业,钢铁可能过剩,水泥可能过剩,但为什么中国老百姓还去日本买马桶盖呢?说明有些领域在中国的需求很强,供应不上。从总量上来看,投资在三驾马车当中占比过高的话,那就表示代表着最终需求的消费和出口这两驾马车不够强劲,难以消化投资所创造的产能,因而出现了产能过剩。
中国宏观经济的扭曲程度甚于日韩当年
截至2015年,中国的投资率估计在46.3%。如果跟过去相比,几年前中国的投资率曾经达到47%以上,现在能够降到45%、46%这么一个水平,应当说很不容易,经济失衡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这是本届政府接手后经济出现的可喜现象。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45%、46%的投资率依然是全球最高的。有些国家的经济过去一度也是靠投资拉动的,也出现过这种过剩的现象。比如日本、韩国的投资率分别在1970年代和1990年代达到各自历史上的最高点,但是它们的最高点也没有超过40%。因此,如果以投资率过高来衡量宏观经济的扭曲程度的话,中国今天的扭曲程度比当年的日本和韩国要更加严重。
怎么样才能够让投资率降下来?一种做法是减少投资,容忍经济在短期内大幅度下滑。但是这么做会出现后遗症,失业和银行坏账的情况会变得严重,很多企业将会关闭,金融风险也都会暴露出来。这个做法显然是非常痛苦的。
环境污染会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或者说是裂痕还有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甚至土地资源污染都会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要修复这些资源,据世界银行估计,每年都要消耗好几个百分点的GDP。一年所创造的GDP,有相当一部分都要投入到资源的恢复中去,实际上经济就没有多少增长了。如果经济的增长是以毁坏资源为前提的,这种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现在确实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有那么多的问题和挑战。
另外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人口的老龄化。在1990年代之后,日本婴儿潮一代退休,导致人口急剧老龄化。因为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比日本在1990年代的时候会来得更快。老年人数大幅上升,而劳动人口急剧下降,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构成一个很大的挑战。
现在开始,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都难挣钱。
老龄化到来以后,中国遇到的挑战,可能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在一个国家人口红利爆发的时候,它产生三个非常正面的现象。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快。国家的劳动人口不断地增长,工资被不断地压低,劳动力成本始终不高。
第二,国家的储蓄率一定是很高的。夫妻两个人一个小孩,家庭的储蓄能力非常强,所以资金供应也是过剩的。这笔资金可以存银行,可以买楼,也可以投股票,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资金价格相对也非常低廉。企业家会觉得这样的环境非常容易挣钱,工人工资低,到银行借钱利率低,就是人不值钱,钱也不值钱,所以干啥都能挣钱。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房地产价格会暴涨。那个时候人们储蓄率高,总要寻找一个载体来储蓄,放银行的话利率太低,可能比通胀还低,放股市里面风险大,所以大家都愿意去买房。买完以后发现房价还在呼呼涨,觉得将来孩子买的时候会太贵,所以又把孩子对房子的需求也提前释放了,这样房价就暴涨。
另一方面,房地产的总体需求一定是下降的,因为人到了退休之后,就失去了原来中年时期购房的动力,再过几年可能会更多地想怎么把房子卖掉。而且,孩子的买房需求在早年已经被父母透支了,所以房地产总体的需求也一定是下降的。
第三,国家的汇率容易升值。因为物品价格太低廉,出口竞争力太强了,别的国家没法与之竞争,所以每年都有很多的外汇收入,外汇储备不断地积累,就产生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但是,中国人口红利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老龄化将迅速到来,以上这三个现象都会逆转。劳动力供应不会像过去那么充裕,一定会提高劳动力成本。家庭储蓄率不会像原来那么高,即使个人的储蓄倾向还是没有变,但是问题是,社会当中的老人多了,老人是负储蓄者,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是还得消费,一旦这个群体的占比高了以后,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就下来了,这么一来的话,资金供应就不会像过去那么充裕。现在开始就是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你都不挣钱,或者难挣钱。
让低效、僵尸企业该倒闭就倒闭,该私有化就私有化 哈继铭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两类改革是最主要的:一类是提高效率的,国企改革便是其中一例;另外一类改革是产生新的增长动力的,城镇化即属于这种。前几年城镇化改革一直在积极推进,但更多的是推进土地基础设施的城镇化,没有怎么推人的城镇化,也就是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改革一直是一个障碍,难以实现人的城镇化。
没有一个办法是完美的,强制性的去产能、去库存是必要的,但是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中国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是很低的,比民营企业要低一半,但是它们得到政府巨大的补贴,资源价格和银行贷款利率都很低。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这些补贴刨去以后,让国企接受与民企一样的土地价格、资金价格,中国国有企业实际上是不挣钱的。
也就是说,过去的资源很多流动到了效率比较低的所有制企业里面去。一个很明显的改革方法就是让资源更多地流到效率比较高的所有制企业,让效率比较低的企业、僵尸企业该倒闭就倒闭,该私有化就私有化,这样我们就不需要用那么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了,投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经济也依然能够保持6%到7%的增速。
房地产政策全国一刀切,一线城市的房价就会暴涨
把过去十几年中国几百个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做了一个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越大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中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几乎不增长,有些地区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台的房地产政策是全国一刀切,那一定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而三四线城市未必涨。人往哪里涌,就会在哪里买房,这是最基本的规律。
要实现户籍制度改革,可能要顺应人口的流向,人们不愿意到三四线城市去,你给他户口也没用的,人们愿意去的一二线城市,你不给户口照样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所以,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需要加快速度推进的。
现在中国有很多地方的房价实际上已经很贵了,而且政策也正在出现逆转和调整,前期大力扶植房地产的政策,现在也被认为风险较大。之前的房价其实也是政策给推起来的,如果政策方向改变了,那么房地产的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现象。
经济增速下降不可避免,但也有新的投资机会
产能过剩问题、投资率过高的问题、人口结构问题,还有资源问题,要瞬间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就无法增长,一下子又会出现其他问题,失业、金融风险就暴露出来。如果还按照原来的老路走,或者纠正失衡的步伐、改革的步伐慢一些的话,现存的问题进一步地积累,到未来的某个时刻会有更大的爆发。
哈继铭认为接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会放缓,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经济基数大了以后,必然不可能像过去增长得那么快。另外中国人口正在出现一个拐点式的变化:2015年以前,劳动人口占比是上升的,但是之后劳动人口的占比会急剧下降。所以,即使增长的基础还存在——我们的人均GDP比发达国家还低很多,但是经历了这么一个拐点,短期内也没有看到有重大的技术革命能弥补人口红利的消失,那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很正常的现象。
经济增速放缓后,投资和出口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回落,消费反而会相对稳健。
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在消费领域发力,尤其是服务类消费领域的发展机会,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旅游休闲、互联网、影视、体育健身等行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