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标兵”立潮头
——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推进练兵备战纪实(下)
发射一营训练现场。王杰 摄
戈壁深秋,风雪阵阵,俨如寒冬。
火箭军某旅发射一营千里跃进,在此运用新编成新装备执行某重大对抗性检验任务。官兵突破“侦打抗破”层层阻扰,首次以最简编组、最全要素,将研究探索的多项战法构想成功实施于对抗演练。
新型导弹引弓待发,发射流程进入倒计时,号手们抓住战机点火发射,5发导弹呼啸升空划破天际,准确命中特定目标。此役,标志着他们的新质作战能力再创新高。
跨越一座座转型高山,一次次挺立时代潮头,一营到底有什么样的“先锋秘诀”?
一心向战砺初心——
把绝对忠诚镌刻在胜战之路上
“占领导弹阵地”这一战斗动作,一营每名官兵都重复了千百次,“但官兵思想阵地守得牢不牢,更关系导弹发射射向和精度”。教导员乐焰辉说,绝对忠诚是筑牢思想阵地的根本保证,只有思想不偏航,才能确保导弹发射不偏向。
今年1月,收到“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的表彰通报,一营没有专门开庆功会,而是组织官兵围绕“强军标兵是什么、当好标兵怎么干”开展群众性讨论辨析,校正思想认识偏差,让官兵更加自觉把先锋追求聚焦到备战打仗上。
2015年,“导弹发射先锋营”授称10周年前夕,营党委没搞纪念活动,而是以“砥砺奋进”为议题,连续开了两次党委会,围绕对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打造一流营队,确立了发展准星从“发射先锋”转向“打赢先锋”,建设标尺从“荣誉标准”调至“实战标准”,前进步伐从“随时待战”迈进“随时能战”的新坐标,并制订出18条具体措施。
执掌大国长剑,担负特殊使命。一营官兵深知,讲忠诚必须用能力来支撑——
那年,一营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即将轮换退出值班时,官兵们纷纷向营党委请战:让我们再多值几天班吧,一声令下我们只想第一个上!
去年4月,一营受命执行一项军事行动,发射单元千里机动组织火力突击,发射前突然接到异常空情通报。发射流程眼看就要中止,关键时刻,指挥长王哲沉着复核作战数据,依令准时完成发射。
改革换装、换羽重生难免带来阵痛,一营官兵深知,讲忠诚就必须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近年来,一营近百名官兵被调整分流或退出现役,有的人从营队组建之初就战斗在一营,但接到通知,打起背包就出发。
去年,因装备换型建设及集成单元试点任务需要,一营半数官兵面临专业和岗位调整。班长李成鹏等4名金牌号手被调整到新组建的防护单元,面对全新挑战,李成鹏对战友说:“不怕从零开始,就怕从未开始。把难事急事干出彩,难免要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往小了说这是锻炼提高自己,往大了说这就是忠于使命。”
一马当先夺第一——
把血性担当浸润于先锋精神里
一营荣誉室里挂满了各类比武竞赛、对抗考核的奖状和锦旗,这些荣誉浸染了他们奋勇拼搏的汗水,也诠释着官兵的血性担当。
“‘先锋精神’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事事争第一、处处能攻坚、时时冲在前。”一营老营长、副旅长吕尔参说,一营官兵骨子里都有一股逢比必拼、逢旗必夺的争先劲头。
那年,某高原深处,一场防空反导对抗演练精彩上演。持盾者为一支防空反导精锐力量,仗剑者为“导弹发射先锋营”。
风沙飞扬,剑拔弩张。随着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一连指导员钟兆强下达“点火”口令,墨绿色的导弹呼啸出鞘,在穹顶之下划出一道尾迹,突破防线。
钟兆强说,此次对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比拼、训法战法的博弈,更是一场争分夺秒中的血性对决。
这些年,每逢军事演习、比武对抗、考核竞赛,一营都是争着当尖刀、冲锋勇在前,先后摘得100多项桂冠。
2017年,旅里组织改革落编后首届“砺刃杯”军事技术比武。一营士官指挥长谢中华白天铆在训练场练操作,晚上熬在学习室学专业,5个月内掌握7个专业的75张图,熟知上百个特情故障处置对策,最终在所有参赛指挥长中力拔头筹。
也是在这一年,一营在全旅率先探索“猎人意志”极限训练,锤炼官兵血性胆气。时任教导员郑经华攀越高梯时意外导致胸骨骨裂,仍强忍疼痛坚持训练到底。
这几年,他们第一个前出作战区担负重要方向作战值班,第一个应对紧张局势遂行实弹演习发射。官兵用遇敌冲在前、逢敌敢亮剑,视使命如生命、为打赢敢拼命的血性担当,一次次生动诠释了“先锋精神”。
那年8月,一次实弹发射任务中,看见弹车结合后距离发射有段空档期,一连班长何贤达便向营党委建议,利用难得机会进行实弹轮训操作。不过,实弹训练虽好处多,风险也很高。
“训练不敢担风险,打仗就会有危险!”营党委达成共识。采纳建议后,训练效益大幅增长,经验做法被推广到全旅。
“身在一营,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你向前走。”新排长段瑞乾说,一营打头阵、争第一的氛围如同一个强大的“先锋磁场”。
去年,听说要派人到厂家跟岗见学,他报名参加。70多天的见学中,他与时间抢速度、与队友比进度,查看上百万字的专业教材,整理20余万字技术资料,带出一支包揽结业考核前四名的“梦之队”,自己也成为新装备训练的骨干。
一闯到底开新刃——
把创新突破融入强军征程中
在各项重大任务中屡屡当先锋、打头阵的一营,也曾经历战斗力建设短暂低迷、一度被兄弟单位赶超的尴尬。
几年前,一营与二营进行背靠背模拟发射对抗。不料,先发制人的二营出手不凡,一营发射单元被判出局。
“考‘糊’了确实丢面子,但原因要从‘里子’深处找。”时任营长吕尔参召集训练骨干分析认为,营里部分官兵训练吃老本、凭老经验,创新意识不强、办法不多,而兄弟营队都在想方设法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很快,创新之风又在一营的训练场上刮了起来。
作为旅里最早成立的发射营,从创业阶段为旅队输送人才到编写导弹教材、训练大纲等,一营作出了不少开创性贡献。当各发射营水平相对均衡时,他们选择了依靠创新破解难题,重归训练场上的“王者”地位。
眼下在全旅推开的发射单元“全岗操作训练法”,就来自一营的创新实践。前些年,他们结合野外驻训任务,率先进行“减员操作、全岗操作”的尝试,编写出一套操作规程被全旅推广,实现了人员编制减少、作战单元增加的战斗力跃升。
一营有一间“砺刃”创新工作室,房间虽不大,却孕育出不少实用管用的创新成果。
四级军士长李国磊在训练方舱旁介绍官兵自主研发的“某新型导弹发射流程训练系统”。他说,这套系统有效缩短了号手成长周期,助力一批高素质操作骨干成为助推导弹飞天的中坚力量。
前不久,号手王艳中操作某新装备时,发现一部件存在隐患,他迅速按下“急停”按钮。事后,大家集思广益分析故障原因,从设计上向厂家提出改进设想。专家论证后给予高度认可:“没想到你们的思维这么敏锐!”
“尾段模拟训练装置”“发射车快速定位仪”“指挥长五步成长法”“全岗操作训练法”……这些年来,一营官兵始终以敏锐目光紧盯练兵备战难点问题探索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只有通过发挥官兵主观能动性,让新旧装备科学组合,才能形成1+1﹥2的效果。”士官指挥长陈正斌介绍说,目前,一营正以作战单元集成试点和新武器换型为契机,充分释放创新发展的活力,努力闯出一条新的胜战先锋之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