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乔冠华死无葬身之地是参与批评过周总理
1983年乔冠华去世后死无葬身之地的惨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几乎全部党政军老干部参加的4000人大会上,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毛主席说一句话,最后还是邓小平从策略上考虑,才没有彻底否定毛泽东,而是给了个三七开。就是因为当时那种政治迫害太恐怖了,生不如人,死不如鬼,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而死无葬身之地,原本是中国人最恶毒的诅咒,在八十年代初却变成了可怕现实。
乔冠华之所以落得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惨景,主要因为他是毛主席所欣赏的一代才子,而迫害他的罪名则是1973年他参加过一次纠正和批评周总理外交错误的生活会。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形成了中美苏铁三角的世界格局。美苏两霸的胜负输赢完全取决于中国这一角倒向谁,只要中国不倒向美苏任何一方而保持独立,美苏之间的战略均衡就不会打破,中国和世界就是安全的。这是中国主动创造的世界和平环境,在这个和平环境下,中国可以抓紧时间发展自己并且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最终形成战胜美苏两霸的和平力量。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周总理居然突发奇想,要选边站在美国一边,与美国联手对付苏联。如此以来,就会把苏联逼向困兽犹斗的拼命绝境,而拼命的对象肯定是相对比较弱的中国。果不其然,苏共政治局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做出了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决定。当时若不是毛主席以大无畏的精神号召全国挖防空洞,备战备荒,摆出决死战的架势,那么死无葬身之地的恐怕就不是乔冠华,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当时周总理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错误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估计是当时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起作用的结果。否则无法解释周总理为什么会放弃毛主席创建的中国主导的和平环境,而把中国置于核打击的危险环境。
当时毛主席为了避免中国选择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路线,让外交人员牢牢记住向美国一边倒的选择,必将是陷入万劫不复的死亡选择,所以让决策层与外交有关的很少几个人开会纠正周总理这个选择。当时参会人员大都是就事论事地对周总理这个选择做出了善意批评,唯独刚刚出来工作的邓小平突然改变批评基调,把批评变成了对周总理历史上“右倾路线”的彻底清算,并且提到了路线斗争的高度。当时参加会议的江青站出来反对邓小平一棍子把总理打死的做法,并且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及时终止了这种批评,明确指出“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打消了有人想借此对周总理取而代之的想法。
乔冠华就是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也提出了批评意见,所以被扣上了攻击周总理的罪名,落得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如果不是后来江泽民执政后暗中纠偏,对去世的文革派实行人道主义政策,允许安葬,真不知道后来中国会有多少人死无葬身之地。当时不仅乔冠华这些批评周总理的人死无葬身之地,包括在批评会上保护周总理,甚至连邓小平复出都应该感谢的江青,都是如此。
九十年代江青去世后,李讷按照母亲生前的遗愿要把江青骨灰安葬在老家山东诸城,可是当时诸城比江苏盐城对待乔冠华还要更加恶毒,扬言江青是诸城的耻辱,要把江青的骨灰扬掉。凡是中国人都知道,挫骨扬灰是古往今来中国最恶毒的做法。幸亏江泽民得知后安排把江青安葬在了福田公墓这个北京唯一的市内公墓。
现在江青故居在诸城市拆迁过程中又有“神秘指示”将其保留下来,只可惜原本答应出资修缮江青故居的几位企业家,在江青故居终于保留下来需要出资修缮时,却以各种理由退了出去,江青故居的命运如何,也只好听天由命了。看到拆迁废墟上被孤零零围起来的江青故居,心里感到十分难受,毛主席为中国人民献出了一切,可是十几亿中国人却不愿出钱修缮江青故居!真不知道将来怎么向后人交代。
今天再回头来看毛主席反对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更加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去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以及随后美国对中国的全面制裁和挑衅,摆明了美国要让中国第三次改革开放重蹈前两次改革开放的悲剧覆辙。而我们在遭到美国压迫时转而要依靠俄罗斯的做法,将会埋伏下更大灾难。当年俄罗斯在中日关系上对中国的支持,远远超过今天在中美关系上对中国的支持,所以老奸巨猾的李鸿章才会上当,结果让俄罗斯从中国拿走的东西超过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总和。可见,毛主席保持独立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与那种在美俄之间两边倒的三角关系,完全具有截然不同的历史后果。
现在美国肯定是靠不住了,俄罗斯也同样靠不住。我们的和平环境只能建立在依靠我们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建立在独立自主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上。而这两种三角关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独立自主的三角关系是两边都交好,也两边都敢打;而两边依靠的三角关系,则是两边只交好,两边都不敢打,最终是两边都挨打。只要我们能够恢复毛主席生前建立的独立自主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国就会安然无恙,就能够享有可靠的和平。乔冠华这一代外交家的毕生努力就不会白费,他们的在天之灵就会得到深深的慰藉。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3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2019-11-2
关联阅读:
乔冠华死后几无葬身之地
中美俄演义 作者:如歌语堂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病逝,临终遗言是希望落葬老家江苏盐城建湖县。
那年冬天的寒风中,乔夫人章含之奉着骨灰到达盐城。盐城地委向省委办公厅请示如何接待?省委办公厅一负责同志答:热情接待,但规格不要过高。此答妙绝,外热内冷,明高实低,冷热之间,呼吸的是政治面孔;高低之中,翻腾的是政治体操。
盐城人又问:骨灰问题如何处理?这次的回答是现成的政治术语:你们看着办吧。
于是乎,盐城地委随即召开常委会讨论。哈,会场发言要诀:轻易不要做第一个叫的鸟;在都不肯第一个发言的时候,不重要的那只鸟要敢于叫第一声。因此,沉默冷场良久后,一位副书记发言说,乔的问题恐怕搞不清楚。
四人帮在台上时,他当外交部长,现在回来安葬恐不大适宜。于是他被悬挂起来当出头鸟(为着随时可能响起来的政坛运动发令枪),谁还抢夺那个位置呢?盐城遂以暂不同意定论。
那年,江苏亦有大雪。风雪中,章含之哭泣着将乔冠华的骨灰捧回北京。
故乡的拒绝,是血亲的拒绝,泼血如废水,绝亲如陌路。
乔冠华生命的最后时刻,希图的不是首都尊贵的一席安葬之地,他只想回到故土,他生命起源的地方。走遍全球的外交家,以为自己属于家乡。可是,魂不得归故里。
当年,吴县县委书记获悉此事,大为不平,他说了两句话:乔冠华即使有什么错也不能死无葬身之地。盐城不要我们要!太湖之滨,洞庭山上,他夫人愿葬什么地方就葬什么地方!章含之再次眼含热泪,来到苏州,选定洞庭东山避风向阳的南坡,安葬了乔冠华。
后来,呵呵,后来真是最神奇的一个词,青丝变白,红颜成灰,却又能老树着花,枯泉腾浪。后来盐城提出二乔(乔冠华、胡乔木)是本地著名的人文资产;后来盐城市委市政府将闹市一条大街命名为“冠华大街”;后来盐城又在乔冠华故里兴修红色旅游纪念地。后来盐城高呼:故乡人民热烈欢迎;三爷魂归故里。
好在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样的位子上,坐的已不是同样的人。世上最轻松的事,莫过于前任拿脸当屁股,后任继续拿脸当脸,而且好大一张粉嫩美白脸儿。添加小崔新微信:xcui1269,那时乔墓在苏州已多年,国内外年年有人瞻仰扫墓。但苏州慷慨应允章含之实现乔冠华的遗愿,只提出迁坟后立一碑说明某年月日至某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乔冠华同志,曾安葬于此。
盐城解放前是新四军根据地,解放后是苏北贫穷之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一定培养出和平时代的铮铮硬骨,物质上的艰难困苦也不一定产生精神界面的定定心魄。也许,硬的都折断了,软的都活得很硬朗呢。
其实我不想贬低盐城,我也不想非议官员。客观地说:不论官场商场、学界艺界,自保是人的本能。不会自保的人,战争年代可能叫烈士,和平时期一律统称失败者。不是官员特别会自保,只是官员特别需要施展,特别需要赤裸裸地施展。雪地里冻死的是没有足够衣服的人,职场上摔死的是不会赤裸自保的人。但,也有人,即使在官场,不论是何处,他们都是有肩膀的。他们的肩膀,不光是穿西装的。
其实我想多写写吴县那位县委书记,他叫管正。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