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西藏岗托村:解放第一村的发展变迁

作者:记者 尕玛多吉 发布时间:2019-05-25 09:32:20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

  岗托村,位于西藏昌都市江达县东部,与四川省德格县隔江相望。

  1950年,十八军进军西藏解放昌都,在岗托村渡过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第一枪,岗托村得到解放,这里成为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1950年10月24日,昌都战役结束,西藏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这个小村落经过波澜壮阔的变革和发展,彻底告别了黑暗、落后,迎来了勃勃生机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

  “红色旅游”注入新活力

  站在金沙江畔,对面崖壁上“西藏”两个大字赫然入目。为纪念战斗的胜利,当年十八军战士在渡江成功后,刻下了这两个遒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见证十八军进藏的三座碉堡,69年来依然矗立在金沙江边。

  走进岗托村,沿着直通村里的柏油路,具有浓郁当地民居特色的井栏式建筑映入眼帘,土石木结构、平顶宅院、白墙红壁花窗、“品”字形滴水岩,漂亮又气派。

  岗托村除了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外,有许多“红色”历史遗迹。作为沿317国道从四川入藏的第一村,近年来,江达县充分挖掘其旅游潜力,利用红色文化背景,结合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开辟以金沙江十八军渡口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并将其打造成为昌都首个集“爱国、民俗、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多元化民俗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达县旅发局局长泽仁松姆表示,目前,岗托村建起了“岗托十八军渡口红色遗址公园”、旅游接待中心、观景台、游步道、垃圾转运站、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民围绕旅游业发展起民宿、马匹出租、舞蹈表演、景点解说等服务业,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祖祖辈辈以单一农业生产为生的村民卓玛,瞅准了国内自驾入藏旅游带来的新机遇,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借助政府25000元扶持资金,办起了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藏家乐”。她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时,自己专心在家接待游客,淡季就去工地务工,一年下来有近30万元的收入,比单纯务农的收入强好多。

  据了解,岗托民俗村项目计划今年底完工,将直接带动115户村民提高收入;投资1000万元的文化旅游提升项目,将在5月底开工;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的雪巴沟景区,计划投资一个多亿。

  采访中,岗托村选派党支部书记永红高兴地说,随着川藏铁路和大格铁路的修建,未来的“进藏第一村”很可能成为旅游热点。他说:“旅游业,必将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将让更多的进藏游客了解并铭记镌刻在岗托山山水水间的红色记忆。”

  “特色小镇”建设绘新景

  今年56岁的永红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一家五口挤住在两间房,还是人畜混居,既不干净也不卫生。如今,岗托村民都住上了崭新的藏式小楼。

  按照旅游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岗托村民居错落有致、民族特色鲜明。从附近的高处俯瞰,一排排藏式民居,整齐干净;一条条街道,宽敞整洁。

  “有山、有水、有民俗,还有独特的红色遗迹。”岗托镇书记仁增朗加说。2016年,岗托镇被纳入西藏自治区首批特色小城镇建设,仅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投资达4.65亿元,包括住房、道路交通、城镇景观等项目,计划将在今年底全部完工。

  岗托镇将易地扶贫搬迁融入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求实现同步建设,依托特色小城镇脱贫。整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包括新建、改造民房123套,涉及人数591人,商业门面188间及附属小区等工程,总投资7000多万元。

  走进搬迁户扎西旺久的新家,他正在搞装修。安装木地板、贴墙纸……搬迁前,扎西旺久一家9口住在离镇上5公里的山上,不通车,吃水困难。“新家不仅水、电、路、网都通了,我还找到了新的工作,有了稳定收入,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目前,岗托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政府部门还帮助群众发展起民俗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项目,助推村民致富增收。“家里养了三头奶牛,一年下来仅出售鲜奶和酥油的收入就增收1万多元,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特色养殖户泽仁玉珍说。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有29户参与奶牛养殖,共养殖奶牛70多头。

  “近年来,岗托镇依托特色文化、民俗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为全镇村民描绘出了一个看得见的美好未来。”仁增朗加说。

  沿江蹚出一条致富路

  岗托是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咽喉要道,金沙江作为一条天然屏障,曾经阻挡了当地百姓走向富裕的脚步。随着交通、通信等瓶颈的一一打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向东跨过金沙江,向西翻越矮拉山,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道路。

  说起贡秋,村民脸上都露出钦佩之情。10年前,贡秋得知,附近的德格县进入建设高潮,砖需求量大。没有任何积蓄的他,大胆从银行贷款成立了岗托村第一家农民砖厂。虽说规模不大,但市场销路很好,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

  贡秋成了村里的富裕户,还带动起更多村民解放思想,走向市场。村民扎批先是来到建筑工地打小工,在摸清门道后开始单干,包揽修水渠、盖房子等工程,他的活儿越做越多。“我来往各地,参与过许多工程建设,前两年还参与了昌都邦达机场的改扩建。”

  “包工程、跑运输、开商店,岗托人距幸福越来越近。”永红感慨地说。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9000多元,在全镇5个村排名第二;33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

  今年87岁的江永次仁,见证了岗托村的历史变迁。他说:“1959年,江达全县只有3辆车,现在岗托村每户家庭基本上都有小车,衣食无忧,生活有奔头,这一切得益于插在村头的那一面五星红旗啊!”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