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传承我们的红色记忆
——写在第5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
为抗日战争烈士寻亲,为解放战争烈士寻亲,为志愿军烈士寻亲……在我国第5个烈士纪念日前夕,一些地方和媒体发起了新一轮为英烈寻找亲属的行动。对此,济南市党史专家刘春明评论说,这些活动的意义早已超出助人为乐的范畴,它不仅是对烈士的最好告慰、对烈属的极大抚慰,更是把老一辈的红色回忆变成年轻人记忆的生动实践。
为烈士寻亲活动,为抢救、传承红色记忆找到了一个个富有感染力的“记忆场所”。烈士亲属奔走呼号,有关单位多方查证,业内专家参与战史的考证,众多媒体向社会广而告之,将为烈士寻亲的过程,变成了传承红色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一个个个体记忆,由此变成了集体记忆;文献上的沉睡记忆,变成了入心入脑的脑海记忆;正在模糊的记忆,变成了有生动细节的呼之欲出的鲜活记忆;老一辈亲历者的红色回忆,变成了年轻一代的记忆。
如果把新中国的红色记忆比作气势磅礴的乐章,一位位英烈的故事和人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个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凝重的音符。红色记忆的传承能否入心入脑,其源头和根基在于个体红色记忆的深度和感染力。从英烈事迹的发现,到敬仰先烈,再到见诸行动,这是传承红色记忆的必然逻辑链条。如果连英烈的事迹都模糊不清,鲜见能打动心灵的鲜活场景和生动细节,红色记忆的传承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奢望。
近年来,社会上不时涌动丑化英烈、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的逆流,令人忧心。有人公然宣称大渡河的铁索桥上,红军战士不可能躲过敌人机枪的扫射而通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被迫的;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境况下不可能一动不动……我们在旗帜鲜明地反击这种挖红色历史长城“砖头”行径的时候,必须重视还原、呈现关于英烈个人的令人信服的红色记忆。唯有如此,才能编织成绵密的新中国的红色集体记忆,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有句古话:“灭人之国,先灭其史。”你的记忆决定了你的爱恨情仇。红色记忆是我党我军的精神图谱,英雄先烈则是图谱中的坐标。历史证明,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价值信仰的崩塌,往往先从歪曲本民族历史和贬低丑化英雄开始。要想打败一支军队,首先要摧垮这支军队的精神和意志;要想搞垮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要割断这个国家的红色记忆和这个民族的精神传承。而红色记忆的解构,总是从个体开始的。由此观之,红色记忆、尤其是对先烈个体的红色记忆,其抢救、唤醒、以至传承,事关重大、不可漠视。
抢救红色记忆时不我待,捍卫红色记忆刻不容缓。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一些烈士的后代对先人事迹愈加知之不详,革命战争亲历者正在离我们而去,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日益湮灭,时间每时每刻都在稀释、溶解悠远的红色记忆。为此,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携手行动,让更多的像为烈士寻亲一样的平台出现在公众视野,来承载和传递我们的红色记忆,在年轻一代脑海中持续打下红色记忆的烙印。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