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传泉:意识形态斗争正未有穷期

作者: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8-09-24 08:37:0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a9a1ad836c8fbe739b5d6c9fe13a484b.jpg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动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维护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斗争是没有硝烟、扑朔迷离的暗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结在一起,不同思想意识、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相互交流、交融、交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

  1.西方发达国家把意识形态争夺战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借助“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干涉他国内政,通过歪曲事实,散播谣言,煽动民众上街,造成社会动乱,相继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家实施“颜色革命”。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假想敌”,极力渲染反华情绪,“强国必霸”和“零和博弈”的错误言论多次兴起。他们一边兜售“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中国前途未卜论”,一边试图建立反华联盟围堵中国。他们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权力,在国际贸易纠纷、国际资金借贷和国际货币兑换的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发动贸易战不仅是“美国优先”霸权主义的恶劣表现,还是“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美国总统特朗普倡导“印太战略”,企图引诱印度钳制中国,这无疑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变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价值观外交”,鼓吹“自由民主之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2.西方后现代主义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西方理论谱系中,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被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挑战。例如,后现代主义者宣称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异质性,这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张“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鼓吹马克思主义是“某种解放的和弥赛亚式的声明”,过滤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筛选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解放精神,并将这两种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演绎为“解构”和“弥赛亚”,从而把共产主义引向乌托邦激进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迎合了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是用资本主义语言阐释全球化的现代主义。受此影响,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此起彼伏。一些人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学术自由”为名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懈怠,信仰空虚,怀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不现实论”“共产主义不可知论”等错误认识。

  3.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对外推销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推销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多年来,美国有线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欧洲自由电台(FE)每天都对外进行大量宣传,力图把西方模式演绎成全球范本。  一些西方媒体充当“国际判官”,煞有其事地电话连线中国听众,对中国的各项工作评头论足,对工作中出现的客观问题横加指责。这种“国际判官”本质上是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美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绝对控制权,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论”,兜售“自由”“民主”“平等”等所谓的“普世价值”,引诱中国网民接受西方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明确表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4.曲解和贬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不绝于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以其迅速发展的势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道路成为西方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曲解和贬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也不绝于耳,这些言论充斥着强烈的西方意识形态偏见。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政要从“西方中心主义”出发,宣称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源于西方理论的指导。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指责中国经济发展是“搭西方便车”,但没有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借以压抑其他异质声音的伎俩,试图误导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促使中国发生“和平演变”,发生颜色革命。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从未放弃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图。

二、维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并重,通过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相结合等方式方法,积极维护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历史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宝贵经验,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命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条件、发展轨迹、科学内涵、鲜明特色、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多元社会思潮,积极拓展思想宣传阵地,守住已有的良好舆情态势。在全体党员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反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撑,有利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矫正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破除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依赖。

  金钱政治是西方民主的逻辑硬伤和错误根源,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总统选举中充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丑恶现象。西方民主制度存在与生俱来的“阿喀琉斯之踵”,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之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价值观的超越,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特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已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构建全球秩序的“西方版本”,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亚洲投资银行,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青岛峰会,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北京共识”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4.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故事既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又是新中国近70年发展的历史轨迹;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结晶。事实胜于雄辩,综合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破除西方学界和政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读”和“污蔑”,向世界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和理论,争取各国人民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中国梦”是和平的梦、幸福的梦,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不断提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话语表达,为广大理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大理论工作者要积极进取,努力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影响力。同时,要加强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对外交流和研讨,回应国际关切,消除误解,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机制及建设研究”[17YJC710103]、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扬帆资助计划“首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JGWXJCYF2017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