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精神

作者:贾方亮 发布时间:2018-05-09 09:26:14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伟大抗震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

  发生在4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10年前的汶川地震,是中国乃至世界地震史上极其惨烈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广大军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伟大抗震精神。

  (一)

  在中国人的眼里,唐山和汶川不仅是地理坐标,也是精神坐标。灾难来袭,我们的党、军队和人民所展示的伟力和精神,感天动地。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考察,专门到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习总书记指出,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2018年2月,在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考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看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精神的力量,包括思想、文化、信念、志向、气魄等诸要素,是与物质的力量紧密相联的。在唐山,在汶川,瞬息之间,家园破碎,生灵涂炭,数以万计的生命一瞬间与亲人阴阳两隔。但是,经受磨难的灾区人民,没有低头屈首,没有沉沦绝望。对生命的珍重和眷恋,支撑着他们不甘放弃,用大爱和坚韧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对明天的希望和信心,激励着他们自强不息、重建家园,演绎出一个个凤凰涅槃的奇迹。

  从42年前唐山“七级地震吓不到,越是艰难越向前”“重灾面前不低头,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誓言中,从10年前“汶川挺住”“四川雄起”的呐喊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地震可以摧毁家园,但不能摧垮人们重建美好生活的精神和力量。天灾可以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但在废墟上升腾起中华民族高昂的伟大精神。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个民族的精神,经历过一次重大灾难,就像沉过水的木、淬过火的钢,必然会在品质上得到重大提升。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巍峨丰碑。

  (二)

  在唐山,不屈的中国人民表现出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汶川,英雄的军民展示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尽管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反映了同样的本质内容。伟大抗震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

  有了伟大抗震精神,就能在危难之际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地震袭来,整个中国一盘棋。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论省份民族;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一次又一次地汇聚到灾区。从中央到地方,从震中到后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天灾无情,人间有情。在人类抗灾史上,没有其他任何一次救灾行动能够像唐山和汶川那样,动员起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能够如此紧密地把全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为了灾区人民,所有中国人都“敞开了心怀,打开了钱包,张开了血管”。汶川地震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展开对口援建,重建村镇、兴建工厂,打造一座又一座学校、医院等。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无私奉献,和衷共济,是灾区人民记忆中不变的朴素底色。有一句话说得很深刻: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是爱的海洋;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是铿锵有力的四个大字——“众志成城”。

  有了伟大抗震精神,就能在灾难面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转眼间,一辈子为之奋斗栖身的家园没有了,一直相依为伴的亲人没有了。放眼望去,只有坍塌倾圮和生离死别。但在那个时候,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人民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危,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白衣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更是“用生命拯救生命”,撑起抗震救灾的“顶梁柱”。灾难和死神面前的不屈不挠,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团结协作的勠力同心,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灾难过后,灾区人民挺直脊梁从废墟上站立起来,昂着头走到今天,他们不是“熬”过来的,而是“搏”出来的,靠的就是这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精神。

  有了伟大抗震精神,就能在重建家园中自强不息、奋力前行。“虽遭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灾难毁掉了家园,毁不掉的是人们的意志和信心。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既是战胜灾难、重整河山、重建家园的过程,也是升华道德情操、提振精神力量的过程。从燕山脚下到龙门山麓,从滦河岸边到岷江江畔,灾难阻挡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艰险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坚强不屈的灾区人民,穿越灾难,砥砺前行,在破碎的土地上,在震后的废墟上,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惊天动地的艰辛努力,清理废墟,搭起帐篷,回到厂里开工,下地抢收庄稼,走上了艰难但却充满希望的征程。他们相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如今,唐山已经脱胎换骨,实现涅槃,昔日地震废墟满目疮痍,今天座座新家园俊秀挺拔。汶川也从山河破碎走向重生振兴,曾经哭泣的灾区,飞出欢歌笑语;曾经破碎的山河,耀出流光溢彩。伟大的抗震精神,是灾区崛起之魂,展示着迎难而上、自强自信的面貌,彰显着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风尚,体现着化危为机、奋发有为的魄力,发扬着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品格。

  (三)

  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行之不远。伟大的抗震精神,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新的结晶。正是一次次灾难的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倾注,砥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唐山、汶川抗震救灾所淬火锻造的伟大抗震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深植,国家政治文明的演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现代科技成果的支撑,合作发展的开放襟怀,人民责任意识的增强,使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质和时代元素,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添了新的瑰宝。

  灾难磨砺中国,精神凝聚力量。伟大的抗震精神,是灾区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实践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不朽丰碑,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切美好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精神激励,都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震精神,不畏风暴雷霆、不惧急流险滩,就一定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