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怠为败”的“和平病”
和平是军人的勋章,“和平病”却是一支军队的慢性毒瘤。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麻痹着军人的神经,能使一支曾经摧枯拉朽的军队变得武备废弛,能让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变得锈迹斑斑。
“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相对和平的环境,对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清朝八旗兵,也曾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然而,在长期的歌舞升平中,军中将领刀剑入库,耽于安乐,“饱食终日、弹筝击筑、衣锐策肥”,把练习骑射征战之事置于脑后。乾隆皇帝最后一次南巡至杭州,观看军队骑射表演,结果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乾隆不胜感叹:“升平日久,八旗子弟如鹰居笼,日饱肉,不能奋击。”
和平积习不除,备战打仗无望。思想的马放南山,有时比现实中的刀枪入库更可怕。然而,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仍有个别指挥员习惯于当“和平官”、带“和平兵”,心思不在战场,工作不在状态;有的整天为事务主义、文牍主义所累,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表面文章和文山会海上;还有的危不施训、险不练兵,嘴里喊的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心里想的却是“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轮不上我”。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作战部部长什捷缅科大将说过一句话:“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军。”各级指挥员应下决心对和平积习来一次大起底、大扫除,坚决杜绝一切游离于战斗力标准之外的虚耗,坚决清理对作战体系没有贡献率的累赘,坚决压减建设项目中的非军事功能,坚决挤掉练兵备战中走过场的水分,坚决抛掉影响备战打仗能力的包袱,切实把战斗力标准在部队立起来、落下去。
存亡之道,命在于将。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领导干部能不能指挥打仗、决胜疆场,关键在于是不是有效解决习主席多次点到的“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各级指挥员应自觉来一场大学习,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提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带头在重大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演训活动中磨砺自己,把本领练过硬。要用世界的眼光、对手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审视自己,真正站在军事前沿、技术前沿,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思维理念和能力素质上来一场自我革命,在否定之否定中实现凤凰涅槃。要常思国家安全威胁之患、常怀打仗准备不足之忧、常想肩负统兵责任之重,真正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