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李培荣:说说政治要为经济服务的问题

作者:李培荣 发布时间:2016-07-19 15:43:3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汉语成语里有一条是“徙宅忘妻”,说的是搬家时忘记带妻子。汉代的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说苑•敬慎》中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予闻妄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乎?’”徙宅忘妻,可说是荒唐、笑话。我们有时在议论社会事物时,有些人只重视社会事物本身的存在,而不在意事物本身作用目标的有无,是常见的事。这与徙宅忘妻的故事相比较,不是也有点何其相似乃尔的感觉吗? 

  社会事物天生的存在着功能(作用)。它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的。两者是不可偏废的。我们不能喜爱电视机,不爱看电视。

  一.阶级斗争的目标是什么?

  旧社会存在经济剥削,因而产生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有剥削必然同时有反剥削。这就是阶级矛盾与斗争。剥削阶级为保护经济剥削,而对被剥削阶级进行政治压迫。有压迫就有反压迫。政治斗争由此产生。显而易见,经济剥削是阶级斗争的动因,政治斗争就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即被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就是为消灭经济剥削这个直接的目标服务的。有剥削就有贫富两极分化,消灭剥削,生产就可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阶级也就此自然失去存在的意义。由此也可说,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作为经济概念的阶级本身,以求得劳动者的彻底解放。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1〉无产阶级为取得反剥削反压迫的彻底胜利,为实现阶级斗争的目标,必然要夺取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政权,建立自己的美好的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实践告诉我们,在有阶级的社会里,阶级斗争的进程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是有关连的。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后,阶级斗争仍继续存在。就是说,存在着剥削阶级再生和社会主义变质的可能。这是因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统治国家的权力,实行的是代管制,存在着产生官僚利益集团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现代世界通用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产生剥削阶级的条件;各种资产阶级思潮的侵袭,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存在着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由此,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主要任务是,为保卫社会主义的存在,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的作用目标(人民共同富裕)而服务。

  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的存在与再生,其为保护与发展本阶级的利益,天生地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同样为保护与发展人民的利益,夭生地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两条道路的矛盾与斗争,事关社会的前途和无产阶级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阶级斗争的表现,也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的焦点。我们知道,所说的道路,是指人们运用运载工具(手段),到达目的地(目标)。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运载工具,就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上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应有的三大作用,即发展生产力、消灭经济剥削、确定人民相互之间是平等当家做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道路要到达的目的地,就是指实现社会主义的应有目标(所有人的富裕),正如毛主席说的:“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2〉毛主席指出的走社会主义道路使群众共同富裕起来,这正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核心目标。这是因为,毛主席所说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是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惟一道路,是达到所有人富裕的生产目的,走向实现消灭阶级的阶级斗争目标的有效道路。这也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人民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围绕着劳动大众经济解放进行的集中表现。为了确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利进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成功,我们要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纲举目张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对于路线,毛主席说:“我们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基本问题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以后,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3〉对于纲举目张,可以理解为纲举是为了目张,目张是为了“捕鱼”,纲举目张是手段,“捕鱼”才是目的。我们从以上所述中,不难发现,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上,阶级斗争、道路斗争、路线斗争三者走在一起了,它们在道路、目标上是统一的,集中到一点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我们要有道路自信,举起这个纲,由此张目展开各项工作,以实现“捕鱼”的目标即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可说,在社会主义时期内的阶级斗争、道路斗争、路线斗争都是要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服务的。

  二.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知晓,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由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构成的。毛主席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4〉这里,毛主席指明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就是说以政治为中心的上层建筑,来源于经济基础,以经济基础为先决条件。这表明,上层建筑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在通常的情况下,被决定的事物,要执行决定者的决定,即为决定者服务。这样,上层建筑要通过自己的作用与反作用为经济基础服务。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政治,要以自己的作用、方式,为保护与发展经济基础并实现它的作用目标服务。我们晓得,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活动。如果没有物质生产活动,人类的生存就处于绝境,自然无从发展。由此可见,包括政治在内的社会制度的其它各项工作,归根结底都要为经济服务。而上面所说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是来源于生产活动,又作用与表现于生产活动的。经济基础中的生产资料所有者有权力有责任组织与管理生产活动(或通过代理人)。如果经济基础没有作用与表现,就成为僵尸了,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这样,我们可以延伸地说,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或说社会主义政治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也是要为发展经济服务,为实现经济的总目标服务的。当然,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或说资本主义政治,也是要为资本主义经济及其目标服务的。

  那么,社会主义应有的作用目标或说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经济基础的作用目标是什么呢?马克思针对未来的社会说:“那时,一方面,社会的个人的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恩格斯说:“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5〉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引出了毛主席的一段话,说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毛泽东为我们指出了一个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高度发展生产力,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人人当家做主,人人共同富裕。这个最美好的社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总目标,就是人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要以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作用目标呢?其根本原因在于:1.在社会整体需求上,社会制度是应社会成员保护与发展生存、安全、富裕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成员的这种需求,具有整体性、共同性,就是要使人民共同建设、共同生存、共同富裕。以往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只是为少数人的富裕服务,并非是社会成员整体上的理想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为满足社会成员整体需求而产生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为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服务的。2.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已有的私有制的社会制度,是以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少数人富裕为核心的不平等不正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平等、正义的社会制度。它以人民平等的当家做主,多劳多得,共同富裕为自己的神圣使命。3.在社会制度能力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制度作用,就在于能使人民当家做主,以主人翁的身份高度发展生产力,通过长期努力的过程,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社会财富,有能力做到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将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总目标,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它符合人民的意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的前进方向,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因此,包括政治在内的社会的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服务。可以说,能否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检查社会主义有无最大价值,能否替代资本主义的惟一的衡量标准。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首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前面所述的生产关系制度的三大作用。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综合作用,才能实现。否则,共同富裕不过是一句空话。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消灭经济剥削,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劳动者用自己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利润,既是剥削的对象,又是富裕的源泉,只有没有剥削,劳动者才能得到应有的利润而富裕起来;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人民共同富裕,这三项的统一实现,是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生产关系应有作用的必然结果。换句话可说,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直接的作用目标。然而,要发挥好生产关系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地健全生产关系本身的制度。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有过许多论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如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7〉“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8〉“生产力增长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所束缚了,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同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贯彻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实践里的,虽然初级阶段是一个有着旧社会痕迹,新旧交替,新事物由初级到高级发展的阶段,但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应保持主体地位(宪法第六条规定),并逐步扩大自己的阵地,这样才能初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跨入中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发展。否则,社会将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前进。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特别重要的是要发挥好以政治为中心的上层建筑的制度作用。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与领会下列毛主席的话:“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9〉所说的统帅、灵魂,含义是指管辖率领,有指导、决定作用,也可说是起着领导作用。就是说,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以政治为中心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保持社会主义性质,防止或纠正走资本主义道路发生的政治问题上,起着统帅、灵魂的作用,起着把关的作用(不使经济工作迷失政治方向走到邪路上去),以此保护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首要的责任即第一个作用。同时,表现政治的政治工作,通过自己应有的有效活动,教育劳动者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此有力地保证表现经济基础作用的经济工作任务的完成。这种保证作用,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第二个作用。这就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上层建筑,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上层建筑就是通过自己的这些作用来为经济基础服务,为实现经济基础的作用目标服务的。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要在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进行不断革命。我们懂得,革命的内容是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完善新的生产关系。那么,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呢?毛主席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10〉这里,毛主席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是使工农业的生产大大地得到发展。那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是为了什么呢?毛主席说:“如果我们没有新东西给农民,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共产党走沒有意思,分了土地还是穷,他们为什么要跟你走呀?”“现在要有新的利益给他们,这就是社会主义。”〈同2〉这里,毛主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已说的十分清楚了。对于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的服务内容,也已不言而喻了。

  也许有人会说,本文是在宣扬唯生产力论。其实,纯唯生产力论是不存在的,社会生产力是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发展生产力,是为少数人富裕服务,还是为人民的共同富裕服务。这是属于另外一个问题,即社会的制度问题了。也许还会有人说,本文在强调经济主义。笔者知道,经济主义是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一种历史思潮。本文在于说明,政治有着独特的重要性,能统帅经济的政治方向,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服务,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人民的核心的长远利益。如果脱离社会主义这个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应有的社会价值。这与经济主义是难以挂钩的。有的人说,“看重上层建筑,看轻经济基础”,“不那么看重生产力”。显然,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毛主席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主席还说过:“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中工作的中心。”〈11〉我们清楚,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的作用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说,我们如果看轻经济基础,就是看轻社会主义,不那么看重生产力,就是不那么看重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上述的那种说法,也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整体意愿。有个事例可见一斑,就是出国留学的人数,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是每年数万人,后来涨到几十万人,近几年已是上百万人了,加上其他出国定居的人数,那就更多了。他们出国是想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应予理解。如果国家能让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人们还会有热情别离故乡,去出国奔赴他乡定居吗?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正能吸引人民大众的方向在哪里,也可以问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凭什么社会主义能替代资本主义?客观地回答必然是,肯定不是公有制与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身,而是公有制与人民当家做主能产生的应有的结果,即人民的共同富裕。当然,有些人是只满足于精神生活的。他们看轻经济基础及其作用目标,不那么看重生产力。他们看重高尚的政治生活,他们为政治而政治,为斗争而斗争,在政治生活中享受自己的乐趣。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只是满足于能生存就行的低水平上。这是精神生活离开物质生活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故。不过,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他们的自由选择,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他们的选择,并不能代表广大人民大众的整体意愿,并不能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他们的意愿为转移的。

  三.政治的目标是什么?

  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应该是人民的事,应该是无产阶级的事。”“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12〉列宁在这里明确地指出,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政治就应转向国家的经济建设,这被称为“主要的政治”,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作用目标服务。所以,社会主义的构成结构,也是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一种表现。政治就是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经济问题。

  对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列宁有一句名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同12〉我们从这句名言里可以理解到:一是政治来源于经济,以经济为先决条件,即是由经济决定的;二是政治表现了经济,以自己的功能(作用)表现为经济服务。这样,政治要为经济服务,是天生的。政治的服务目标,不是为政治而政治,而归根结底是经济的目标就是政治的目标,经济的目标,必然要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正如马克思说的:“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13〉由此可见,政治是手段,要服从于经济的目标。政治是手段,经济是目的,事实上向来如此。对此,我们含糊不得,不能摆乱了。

  毛主席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14〉我们怎样来理解毛主席的这些教导呢?在社会主义的社会里,能处于生命线、第一位地位上的内容是什么,能处于统帅、灵魂地位上的内容是什么?无疑是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那么,谁能担当上述地位上的角色呢?无疑是社会主义的政治,非它莫属,是它份内的事。以上所述的问题太重要了,笔者想多说几句。列宁在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后,紧接着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下文又说:“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同12〉我们从列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政治不能不占首位的重要性,否则既不能维持对国家的统治,又不能解决经济问题。政治是阶级斗争的事,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的事。这个事就是保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使人民能够共同富裕。这样的大事,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能不占首位,不能不是包括经济在内的其它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灵魂与统帅。我们还可以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上理解到,我们要搞的是社会主义经济,要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个起码的结果问题,就是政治把关的表现。好比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结果要比动机更重要那样,结果不能不占首位。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要懂得经济的重要性。毛主席说过:“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中工作的中心。”“农业生产是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农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农业生产而为它服务的。”“工厂內,以实现生产计划为中心,实行党政工团的统一领导。”〈15〉纵观以上所述的革命领袖们的思想,我们可以体会到,政治与经济是唯物辩证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作用,对立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为政治提供物质条件。政治不能代替经济,不能等同于经济。政治表现经济,服务于经济,好像灯塔那样,指引船只航行的方向,为船只航行服务。政治是通过上述所处地位的作用,通过抓革命促生产,通过政治思想的教育活动来为经济服务的。

  在社会的发展上,我们如果说经济不说政治,讲政治不讲经济,或者将政治和经济分割开来,事实上是行不通的。两者的关系是绕不开的,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与运用它。毛主席说:“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同9〉我们应在对立中求统一,使政治与经济两者相得益彰,坚持着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着制度本身的作用目标即人民的共同富裕。由此使我们的国家,国强民富,国泰民安。这个中国梦的实现,该是多么的好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06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7、196页

  〈3〉《复兴网•历史经典•关于两条路线斗争的基本问题》2016-3-10

  〈4〉《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9页,《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2页

  〈6〉《人民日报》2016-5-10,《红歌会网•高层•习近平内部讲话全文》2016-5-1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61页,第4卷第516、517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10〉《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1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81页

  〈12〉《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441、44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6页

  〈14〉《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43、471页

  〈1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81、79、36页

  (2016-7-6修改)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