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黎阳:大众民主是个好东西,“精英民主”是个坏东西

作者:黎阳 发布时间:2016-03-26 08:13:4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黎阳:大众民主是个好东西,“精英民主”是个坏东西(旧文重发)

58fa5a8a0c19bcc18935591e192b3183.jpg

  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准确。应该说:“大众民主是个好东西”。

  当年满清“八王议政”,连皇帝都敢废,算不算“民主”?

  站在只以那八个王爷为“民”的立场看,当然算:其他一切人都不是人,就那八个王爷才是人。“八王议政”让所有算人的人一个不漏地开会公决而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还不算“反独裁”?这还不算“民主”?这多“发扬民主”呀!

  但如果站在以全体老百姓为“民”的立场看,当然不算。因为这不是“民主”而是“王主”——王爷才有资格享受的“民主”,其他人一概没份,何来“民主”?

  “八王议政”的“民主”仅仅是八个人的“民主”,够条件沾光分赃的太少太少了,除了那八个王爷谁都没资格,当然没几个人肯承认那叫“民主”。

  “王爷民主”不行,那“改良”一下,换个花样行不行呢?扩大“受惠面”,不一定非王爷不可。不妨把“八王议政”里的那个“王”看成一个代数变量。在“八王议政”里这个“王”的代数值本来为“王爷”。现在把它的代数值从仅仅代表“王爷”放宽到代表“公”、“侯”、“伯”、“子”、“男”诸爵、“贝勒爷”以及一切沾边“血统高贵”的金枝玉叶,继而更进一步,代表一切改良了品种的“贵族”——“精英”,而那个“八”呢,也同样可以看成是一个代数变量,代数值本来是“八”=8,现在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 ……“民主范围”于是从八个人扩展到八十、八百、八千、八万、八十万、八百万、八千万……“八王议政”的含义便从“八个贵族王爷议政”变成了八千万“精英老爷议政”。哇,数量比原来“八王议政”的八个人多了千万倍,还不算“民主”吗?

  站在“精英”的角度上看,这回当然算“民主”,“民主”极了——感觉跟“八王议政”里的那八个王爷一样,好得不得了:别看中国人口十三亿,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不过是“阿猫阿狗”、“弱势群体”、“会说话的工具”、只配当牛做马的畜生……总之是人但不算人,不配享受人的权利,不配过问国家大事,不配享受“民主”。只有我“精英”才算人。“民主”只能是“精英做主”,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资格”。所以就应该只有“精英”才有“话语权”,只有“精英”才有资格决策“改革”,只有“精英”才有资格决定中国的一切——如此“民主”多么美妙!

  但是且慢,中国人口是多少?十三亿。八千万比十三亿,1比16.25,即6.15%。换句话说,如此“民主”是把93.85%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排除在外的“贵族民主”。站在以全体老百姓为“民”的立场看,这算什么“民主”?不过是“八王议政”改头换面而已,不过把八位王爷才有资格享受的这种“王爷民主”有所放大,变为“精英民主”而已。占人口90%以上普通老百姓照样不算人,对民主照样无权过问,无权享受——“GDP决定一切”,“下岗”,“买断工龄”,取消一切社会福利,强制征地,强迫拆迁,房地产投机,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内外勾结盗窃国有资产,肆无忌惮包庇鼓励贪污腐化……决策所有这一切时听取过普通老百姓的任何意见吗?一个人自己的命运,全家老小的生死,连个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精英”们不声不响随心所欲剥夺得精光,被玩弄于股掌之上,连上访告状都不允许,如此“民主”不过是只有占人口不到10%的“精英”才有资格享受的“精英民主”,跟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知情权”、“话语权”、“决策权”一样都没有,还“民主”?“民主”个屁!

  所以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准确。全体人民都有权享受的“大众民主”才是好东西,占人口不到10%的“精英”才有“话语权”、“知情权”、“决策权”的“精英民主”不是好东西,是坏东西,坏得不能再坏的坏东西。

  “精英”与“民主”从根本上就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东西。民主的基础是什么?是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同班同学之间为什么容易民主?人与人关系平等。老子跟儿子之间、老板跟雇员之间呢?你“民主”个试试?

  “精英”这个词本身就意味优越,意味着高人一等,意味着不平等,意味着以能力的差异为借口偷偷摸摸制造人权的差异。张维迎说过,精英必须是“想干大事的人”、“能被委以重任的人”、“有能力引领社会往正确方向前进的人”、“即便卖猪肉,那也是北大人在卖猪肉,一定与众不同”的人,总之是一群现代化的贵族活神仙,放个屁都不同凡响、别有风味。如此满脑子的自命不凡,你能指望他跟普通老百姓平起平坐讲平等?

  民主意味着平等“精英”意味着不平等。说“精英民主”简直如同说“灼热的冷”、“寒冷的热”、“砍掉脑袋的健康长寿”一样,根本自相矛盾,荒谬绝伦。不过这正是当代中国一大特色,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了。不信请看:

  ——对杀人犯讲“程序正义”,对“原罪”讲“宽容不规范”:又要“程序正义”,又要“宽容不规范”,究竟是“程序”、“规范”和“正义”重要,还是“宽容”重要?这不是自己煽自己大嘴巴又是什么?

  ——干完了盗窃国库压榨百姓等勾当,再成立个“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还专找“聚英厅”聚会招摇过市,硬把最见不得人的丑恶说成“光彩事业”。如此颠倒黑白又如此明目张胆,简直是对当代社会最绝妙的讽刺。

  ——号称“人代会”,却只见官、学、商,不见工、农、兵。“人民”的范围不声不响从“全体中国人”变为不足10%的“某些中国人”。那其他90%呢?

  ——号称“共产党”,却充斥资本家。“共产党不共产”,还要继续叫“共产党”;叫着“共产党”,却整天忙活“物权法”、“宽容不规范”、“赦免原罪”。——谁在共谁的产?

  ——一边鼓吹“民主是个好东西”,一边叫嚷“不争论”:天下有“不争论”的“民主”吗?而且不是“不争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不争论”几十年!几十年“不争论”的“民主”算什么“民主”?

  “不争论”比“不准争论”还厉害。“不准争论”是明火执仗压制别人的发言权,“不争论”则干脆连发言本身都取消了,起码的民主门面都不要了:管你有意见没意见,管你想说什么,反正我一概不听,想怎么干怎么干。你说不说都一样,说什么都一样,老子就是不理不睬把一切都变成既成事实,看你怎么着?一边独裁、专制、无赖,一边高唱“民主是个好东西”,天下还有比这更讽刺的对照吗?

  “不争论”,那是非曲直怎么办?“用实践和历史来回答”——好熟悉的调子呀,“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声音这样熟悉?”噢,想起来了,《第三帝国的兴亡》里记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场面。英法德的外交官们向对方宣战时就是这个调子:“让历史来裁判”。现抄录原文如下:

  “汉德逊(英国驻德国大使)说道:‘究竟是谁的过错,让历史来判断好了。’里宾特洛甫(纳粹德国外交部长)也反唇相讥道:‘历史已经证明了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

  ……

  ‘那么法国就会成为侵略者了,’里宾特洛甫说。

  ‘这问题让历史来裁判吧,’考仑德雷(法国驻德国大使)回答说。

  在柏林的那个星期天,所有参加最后这幕戏的人仿佛都有意要诉诸历史的裁判。”

  (摘自《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篇:“走向战争的道路”第十七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看来说“让历史来裁判”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这意味着无理可讲了,“图穷匕现”了,要靠暴力解决问题了。等历史做出裁判,几千万人已经死了。这个代价是普通老百姓受得了的吗?现在又玩“不争论”,又要“让历史来裁判”,等历史作出裁判,国有资产早偷光了,老百姓早被坑惨了,中国社会早四分五裂了,窃国大盗们早捞足逃跑了,你再裁判出个是非曲直来又有个屁用?这个无赖算盘可是打得不赖。

  有理不怕争论。“真理越辩越明”。怕争论的必定理亏,知道一争论准输。明知没理还要一意孤行,结果就是“不争论”。最坚决最彻底的“不争论”拥护者非贼莫属:做贼自有“贼道理”,但这“贼道理”见得了人吗?能拿出来跟人争论争论吗?见不得人,经不起争论,贼还非做不可,结果可不就是“不争论”?一方面决不跟人争论做贼对还是不对,一方面明知没理但照样做贼不误。可见“不争论”是贼的最爱。一旦贼当家,必定“不争论”。

  所有这一切都是“精英民主”的产物。所以说“精英民主”是个坏东西。

“精英民主”有什么特征规律?

  规律一:是民主就不论“精英”,论“精英”就不是民主

  如前所言,民主意味着平等,“精英”意味着不平等。所以不管是谁,不管以什么为借口,只要搬出“精英”来,那必定在搞假民主,“贵族民主”,“精英民主”。也就是说,是民主就不论“精英”,论“精英”就不是民主。

  规律二:“民主、学术权术工具”定律——“民主”和“学术”都不过是“精英”的政治权术工具。

  “精英民主”总把国家管理这个政治问题说成“学术”“专业”问题,从而“证明”非经过专业训练的“精英”不能过问国家管理,以便把普通老百姓排斥在外。

  事实呢?政治无“专业”。否则不是“总统专业”、“总理专业”、“部长专业”毕业的一概不够“专业”标准。如果是那样,那还搞什么政治,干脆直接让皇帝、王公、贵族执政算了,人家那才是“历史悠久”、“正统正规”的“政治专业户”,不比这半路出家的“精英”更“专业”?

  为什么“精英”硬要把国家管理、体制改革这些政治问题说成“学术”“专业”问题?一句话:权术。如此才能把“民主”和“学术”变成权术工具,变成“精英”们玩弄政治阴谋的利器。

  “精英”们用“民主”来夺取自己的话语权,用“学术”来剥夺别人的话语权。自己还没有插嘴的份时必定鼓吹“民主”好拱进去;一旦话语权到手必定强调“学术”好把别人都赶走。“民主”是“精英”夺权的工具;“学术”是“精英”独裁的工具。权力没到手时必定讲“民主”,权力到手后必定讲“学术”。只要一看“精英”们吆喝什么就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吆喝“民主”,那就是权还没到手,正急着夺权;鼓吹“学术”,那就是权力到手了,正急着独裁。这个时候“精英”们决不会高唱“民主”,而是叫嚣“不争论”、“正确观点不需要投票”、“你不懂,等你学会了再来说”……

  根据这个定律,“精英”们一撅腚就能知道他们想拉什么屎,百发百中。

  规律三:“真话、头衔反比定律”——头衔越多,真话越少,“好话不挂衔,挂衔没好话”。

  留意一下“精英”们的文章、演讲之类便可发现一个铁规律:不管内容如何,头衔必不可少。

  靠头衔拉客从来是“精英”的一大特色。凡“精英”,写文章做报告必定加足头衔。《地雷战》是“不见鬼子不挂弦”,“精英”是“不说假话不挂衔(挂头衔)”。挂的头衔越多,真话越少。如果“挂满衔”——全部头衔都挂上呢?那就是讣告——只有讣告才需要全部头衔一个不拉。讣告的特点一是头衔多多益善,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内容只有一样:此乃死人也。文章到了这个份上,就成了“讣告式文章”,遵从“讣告文章定律”:只有头衔,没有人话——都不是人了,自然不说人话,当然更没有真话。所以只要看“精英”的东西标出的头衔多少就可以判定里边真话多少:头衔越多,真话越少。满篇头衔,那就是“讣告式文章”,一句人话没有。难怪“精英”们挂满衔的文章读起来跟讣告一个味儿,净是坟丘子的霉味,没半点生气。当代中国除了死人的讣告之外大概就数“精英”们的文章署名头衔最全,所以一不小心就能把“精英”的文章署名读出讣告味儿来。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美国伊里诺依大学博士、银河证卷首级经济学家左小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吉”、“人民日报副总编马立诚”、“著名经济学家、XXX大学教授、博导、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XXX”、“原《解放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

  好东西需要靠头衔来推销吗?越是名著,就越不需要给作者冠什么头衔。人们提到《红楼梦》、《三国》、《水浒》、《西游记》、《西厢记》等等名著时是关注作者的姓名,还是关注作者的头衔?即便有头衔,谁又在乎?人们说到《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时是在乎托尔斯泰呢还是在乎托尔斯泰伯爵?提到《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人们想到的是作者的名字,还是作者的头衔?

  “精英”们呢?不过是一群识俩外国字的文化骗子,卖弄文字游戏跑江湖招摇撞骗还凑合:叫“婊子”不好听,就叫“性工作者”;叫“资本家”不好听,就叫“民营企业家”;叫“专制独裁”不好听,就叫“不争论”,如此等等。但动起真格的来让他们用真才实学证明自己就抓瞎了。民主是大家平等,以理服人,靠摆事实、讲道理吃饭。“精英”们摆不出事实、讲不出道理还非要别人听自己的,自然只能靠哄、骗、吓,只能靠头衔证明自己:“理不够,头衔凑”,让对方不是因为自己有真理而服从,而是因为头衔而服从,因受误导诈骗恐吓盲目迷信而服从。换句话说,精英亮头衔=黑社会流氓“拔份”:哪个山头,第几把交椅,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天王盖地虎、宝塌镇河妖”地“盘海底”一番,最后“不争论”。否则为什么把头衔抬得那么高,离了头衔就不能混呢?

  从这几大规律看“精英民主”,难道还不坏吗?

  所以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准确应该说“大众民主是个好东西,‘精英民主’是个坏东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