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讨论的书面发言之三

作者:BH-老李301 发布时间:2016-02-19 23:13:5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说说保卫社会主义本质的阶级斗争,

  提示:纲举目张表明,社会主义本质与它的表现(社会价值)是不能割裂的。

  红歌会网•“网友杂谈”于2016-1-21发布的网友“乱云飞渡”的文章:《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讨论的书面发言”的回复》中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能和科技进步与生产应用工具联系在一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能和‘消灭私有制’联系在一起;‘共同富裕’只能和‘公有制’联系在一起。上述割裂的概念组合掩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本身就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你又如何能够把它们联系起来理解呢?”对此,笔者查看了原文。原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这里有社会主义本质的大部分作用表现即作用的实践价值,有手段与目标,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虽然这段文字的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1〉的话,但是问题在于将事物的本质表现说成是本质了,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本身的内容与本质的作用表现或作用实践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替代。虽然如此,但是原文里,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联系在一起的。笔者从原文里看不到能得出“上述割裂的概念组合掩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这样的结论。那么,“上述割裂的概念组合”是从何而来的呢?是谁主观地将原文内容割裂组合的呢?

  笔者在“书面发言”和“书面发言之二”的文章里,已经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属性)是生产资料公有性(公有制)的问题。并认为: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贫富两极分化,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共同富裕这些内容,就是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内的生产关系整体作用的表现与结果(目标),或说是其作用的实践内容,社会价值之所在。事物的本质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又可以证明本质的存在,还可以逆证本质有无变化。我们既要重视事物的本质,又要重视本质的表现现象,从实践中察看本质的表现,不能将本质与本质的表现割裂开来。(详见笔者的“书面发言之一、二”,于2016年1月 16日、2月4日《复兴网•社会主义复兴》发布)由此,可以说,一个国家如果实际上能做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达到共同富裕的话。就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它具有了社会主义本质作用的表现与结果(目标)。它必然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如果做不到这样的表现结果,那表明这个国家纵然有公有制,还没有完全起到社会主义的应有作用,应该继续努力;或者是公有制有了改变。其间,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消灭剥削,人民共同富裕。消灭剥削就是为了人民共同富裕。不管怎么说,资本主义所以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就是因为资本主义产生剥削,只是少数人富裕;而社会主义能消灭剥削,人民共同富裕。当然,在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下,统计上的GDP人均数、收入人均数,并不能说明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然要高度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社会财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然要消灭剥削与贫富两极分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必然要使人民当家做主。而要做到这些,其基础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有阶级以来的社会历史实践表明,消灭剥削,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体现人民意愿、社会进步发展的铁杆标志。如果,社会主义是贫穷的,自然是不会替代资本主义的。因为,如前所述,贫穷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应有的作用与目标。历史上的各种社会制度,新的能替代旧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新的社会制度能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资本主义的少数人(剥削阶级)富裕,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同富裕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是不以反对者的意志而转移的。前面“回复”一文说:“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用‘富裕与不富裕’是分不清的,必须用马列毛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来认识。”其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人民从不富裕到富裕的历史过程,也是公有制本身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公有制与共同富裕是一个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有因必有果,因果不分离,是统一的关系。由此表明,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如果富裕与不富裕是分不清的,那么公有制也分不清,如果公有制能认识,那么富裕与不富裕也能认识。建立公有制,就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因有果,不能取一方而舍另一方,不能取因而排斥果,难道有建立公有制而不在乎人民富裕不富裕这个果之人的吗?!公有制与共同富裕能割裂开来吗?

  上面“回复”一文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观点,这‘两个关系’分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同的范畴,是不能混淆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能和科学进步与生产应用工具联系在一起”。有的网友在评论中也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只能在生产关系中去阐述,和生产力没有半点关系。”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发展生产力,只能和科学进步与生产应用工具联系在一起,那么跟生产关系就不能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力没有半点关系。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并非这样:

  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主席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2〉我们知道,革命是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毛主席在这里说的是,将个体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创造公有制这个社会条件是为了发展生产。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主席已经说清楚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公有制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联系(关系)问题。怎么能说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只能和科学进步、生产应用工具联系在一起,而不能和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在一起呢?(再说,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还没有被排除在社会科学之外)怎么能说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力没有半点关系呢?

  2.发展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权利。社会的生产实践告诉我们,社会成员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国家)组织进行的。在阶级社会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职业经理人,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把日常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以及经营权,交给经理人,但盈亏自负的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必须掌握着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决策权、收益权。而发展生产力,则是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获取收益的根本条件。所以,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首要作用,是发展生产力。恩格斯说社会主义“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3〉这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是不能分割的。这里,顺便说说,发展生产力是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共性,但是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离开个性,就不存在共性。意思是说,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能存在于私有制的社会制度或公有制的社会制度的个性之中;发展生产力与所有制是不能割裂的。

  3.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能充分调动作为生产力决定因素的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这种必然的联系(关系)表明,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的,能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那么生产力必然会进行革命,以新的生产关系替代与其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解放、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客观的规律使然,是不能人为的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割裂的。

  以上所述说明,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其正常的必然要产生的作用表现(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如果将两者人为的割裂开来,使公有制成为无作用表现的事物,必然会使公有制成为僵死的摆设的东西,或者使其成为纯抽象的事物,失去活力,失去应有的社会价值。不仅如此,公有制也是一个发展或可改变的事物,不是建立了公有制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发展生产力同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失去事实上的联系(关系),就会导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变,使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说,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着阶级斗争。

  笔者在“书面发言之二”一文中引了一段毛主席的话:“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4〉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经济,应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经济。那么,为什么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国家呢?

  这个问题还是要先从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上说起。其间,存在一个社会经济运行制度的中转环节。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活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商品)要进行流通、分配、消费,这个循环过程的整体即为国民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有建设的管理制度、方式才能进行。这个经济管理制度叫经济体制,就是经济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关系作用的表现舞台,是生产关系作用目标的实现方式。而生产关系则给予经济体制生存与自由运行的权利,以及资金(资本)的注入,使经济体制有了生命力。所以,经济体制既要为创造社会财富服务,又要为生产关系服务,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经济体制与生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才能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可以说,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之间联系的桥梁。

  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制度的核心是资本与雇佣劳动。没有这个核心就没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了这个核心,才能使私有制、按资分配充分发生作用,构成发展生产力,进行有效剥削,使少数人富裕的资本主义道路。马克思说:“不管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5〉

  这就是说,以资本、雇佣劳动为运行制度核心的市场经济,即便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的运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具有共性。它必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实质是追求剥削的最大化。就是说,资本(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资本转化的工资与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成果做等价交换,而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利润)。由此,产生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在国内外都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越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斯大林说,新经济政策是“容许私人资本存在并实行某种退却,以便部署力量,再行进攻”。毛泽东于1956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6〉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发展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利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是在一定时期内有条件的进行的。就是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改变。

  第二种情况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是本能的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它必然要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阻碍市场经济发展为由,要求将公有制私有化、搞按资分配。毛主席说过:“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7〉社会主义的已有实践过程证明,走资派的出现,形式、方法可能是多样的,但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变的。国家当权者中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资产阶级的要求,必然要采取措施给予呼应:一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理由,否定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计划经济,分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只搞纯粹的市场经济。二是将国有企业改变为私有企业。三是弱化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使其在政治方向上不起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宪政、普世价值等资产阶级思潮。这样,就使作为社会制度决定因素的生产关系,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就使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政治)在坚守社会主义道路上应有的作用与走资本主义道路分离;就使市场经济失去社会主义因素的制约,不问“姓资姓社”地搞纯粹的市场经济,以此为先导自然而然地进入资本主义的轨道。显然,如此结果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不起来,社会主义国家就会改变颜色。

  上述的两种情况,无疑是阶级斗争的反映。

  如前所说,存在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就必然产生经济剥削,就必然产生与再产生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由此而来的政治压迫是为了保护经济剥削的。剥削而反剥削,压迫而反压迫,是两个阶级的矛盾与斗争。并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为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的利益服务。恩格斯说:“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8〉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反对剥削与压迫,组织革命力量,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使人民共同富裕。这在内容上是由经济而政治而经济。从中可以看出,政治是手段,经济是目的。

  无产阶级在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后,进行的阶级斗争的主要方向,存在有两种可能:一是敌对势力的武装入侵;二是和平演变。从前面叙述的两种情况看,国内的阶级斗争的重点方向是在发展生产力的经济领域上。这是无产阶级保卫社会主义本质的阶级斗争。

  毛主席说:“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9〉社会实践表明,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其中心任务是要保卫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决定因素的生产关系,就是要保卫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当下应是回归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纲举要目张,举纲的目的,是要张目。那么,这个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目和纲在鱼网上是连在一起的。就是应指走资本主义道路者要将其改变的,而走社会主义道路者要坚持的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生产关系,即作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直接目标的生产关系的作用表现(社会价值)。换句话说,举纲要张开的目,其內容就是发展生产力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消灭剥削、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共同富裕。通过这四条目,又能带动一串一串的涟漪的目。这四条目能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内张开见效,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应有作用与目标得到了实现,社会主义胜利了。我们要做到这样,就不能把生产关系和它的作用表现割裂为两张皮。我们举纲是手段,张目捕鱼才是目的。好比是大炮打目标,如果不发炮弹,或者炮弹打不中应有的目标。这种不出效果的大炮,就没有实际价值。所以,我们重视大炮,不能忽视大炮的作用,不能以纲代目,不能举纲不张目。古人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让我们举起保卫社会主义本质的阶级斗争这个纲,张开上述的四条目,实现这四条目吧。

  列宁说:“资产阶级在我国已被击败,可是还没有根除,没有消灭,甚至还没有彻底摧毁。因此,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的更高形式便提到日程上来了,要由继续剥夺资本家这个极简单的任务转到一个更复杂和更困难得多的任务,就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生产的条件。很明显,这个任务是重大无比的,这个任务不完成,那就还没有社会主义。”〈10〉那么,怎样才能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生产的条件呢?这个条件,就是应该坚守住以公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并有效的发挥它应有的上述的作用,产生应有的社会价值。

  毛主席说:“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11〉我们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抓革命能促生产,举纲能张目,为保卫社会主义本质的阶级斗争取得胜利而奋斗!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139、142、149页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17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人民日报》1956-1-2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马克思主义原理》第308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版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2、823页,《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07页

  〈6〉《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第3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列宁全集》第35卷第534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34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70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487页,《民族复兴网•历史经典•毛主席关于继续革命语录第67条》2015-9-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06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242页,《中共中央文件》中发(1976)第4号

  〈10〉《列宁全集》第34卷第157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

  〈1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页,中共中央1958年2月19日印发《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

  (2016-2-16)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