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讨论的书面发言之二

作者:BH-老李301 发布时间:2016-02-04 15:21:0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说说生产关系的作用

  红歌会网于2016-1-21发布网友“乱云飞渡”的文章《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讨论的书面发言”的回复》,其中说:“如果‘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那么生产力是什么呢?如果‘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是所有制’,那么‘所有制’是生产力的涵义吗?生产力与‘所有制’又是什么关系呢?可以得出‘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吗?”本次的发言想说到这些重要问题。同时,笔者想说点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以有助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一文里写道:“毎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既然把任何一种事物都归结为逻辑范畴,任何一个运动、任何一种生产行为都归结为方法,那末,由此自然得出一个结论,产品和生产、事物和运动的任何总和都可以归结为应用的形而上学。”〈1〉这里,马克思指明了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必须用整体系统的概念来认识社会生产关系这个事物的结构,并且要从整体上认识生产关系作用的表现与目标,认识与生产关系相互关联的生产力、上层建筑及其作用;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是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的,本质与现象也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机械地无联系地割裂开来。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没有本质的现象似无源之水,不存在脱离本质的现象,没有现象的本质是空虚的,不存在脱离现象的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证明本质。毛主席说过:“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科学。”“定义是分析的结果,不是分析的出发点。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2〉我们就应依此分析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关的问题。

  生产资料的公有性(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进行物质的社会生产,是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以及富裕,需要进行物质生产,才能供给。那么,物质生产又是怎样进行的呢?需要两个条件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从事劳动生产活动,才能创造各种产品(商品),进行交换和消费。其间,是谁能组织这种生产活动的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和国家)。这样,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对于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生产力的问题,伟大的革命导师们都有过论述。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是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过程,是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些生产关系本身,因而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个过程的承担者、他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和他们的相互关系即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过程。”“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毛主席说:“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这三个方面。”“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社会关系。”“上层建筑也是一种社会关系。”〈4〉我们从上述的马克思、毛泽东的论述中可以知道,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包括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关系。然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独特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指社会制度也叫社会形态),就是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社会制度(形态)的决定因素。社会制度的另一部分即上层建筑又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如房子的地基那样,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因而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本身,主要是所有制。“主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有关事物中起决定作用的。也就是说,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即本质。这样,对于社会主义来讲,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所在。由此,我们就进一步知道: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成分,即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人与人之间是平等、民主、自由的关系。

  那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1)高度发展生产力。

  资本主义的本质私有制决定着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追求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的最大化。由此产生剥削,产生贫富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处于直接对立状态,贫困象财富那样大量产生。”(马克思语)〈5〉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有制决定着的生产目的,按照历来的党政文件和教科书的说法,是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有制的生产目的,是同资本主义的本质私有制的生产目的(少数人的富裕)是截然不同的。其实,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生产目的是人民的共同富裕。马克思对未来的社会指出:“那时,一方面,社会的个人的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6〉马克思是说未来社会那时,生产的目的是所有人共同富裕,虽然必要劳动的时间的尺度是社会的个人的需要,需要量自然很大,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很迅速,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的。毛主席说:“在土地改革后,农民发生了分化。如果我们没有新东西给农民,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共产党走没有意思,分了土地还是穷,他们为什么要跟你走呀?”“现在要有新的利益给他们,这就是社会主义。”“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7〉毛主席讲的很明白,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富裕起来,就是这样。我们知道,社会是由社会人群联合组成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构成的生产方式支撑着的。然而,生产方式中的决定因素是由生产工具和劳动者构成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显而易见是劳动者。列宁说:“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同7〉所以,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体成员。他们的生存发展与共同富裕,是作为社会形态的比资本主义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体服务对象。由此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宗旨,只有如此的社会主义才能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战胜资本主义。如果社会主义的广大劳动者是贫穷的,或者是少数人的富裕,那与资本主义有何区别呢?当然,要达到共同富裕,就要依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系统的综合作用。就是说,要高度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国家如能做到这样,就能有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就符合人民的意愿,符合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趋向。这样的国家,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因为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思维方法上,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几个字面上,即不能孤立地静止地摆在那儿,不联系它的作用表现和达到的目标;不能仅仅把公有制当作运动的抽象或抽象形态的运动,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这里没有否定逻辑分析的意思),把公有制与它的作用实践割裂开来。而是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它的作用表现与目标,即它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分析,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要用它的表现(现象)证明本质及其有否变化。事实上也存在本质转换的可能。如果企业实行按资分配了,无疑原来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了。如果公有制把所有权分割出经营权(支配、使用),实际上是变相的分割出部分的占有权;国有企业的老总年薪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他们和企业的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相差悬殊,经营者的收入远远超过自己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成果,这就存在着无偿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成果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经营者与劳动者又是雇佣劳动的关系。这样,在生产关系上的表现(现象),可以逆证出本质正在起变化的过程或者说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不是纯粹的了。事实上,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实现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不能起到公有制应有的作用,就表明存在公有制异化的可能。

  高度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既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上,又体现在创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上。可以说,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和满足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国家高度发展生产力的两大基本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成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同8〉毛主席说:“只有经过十年至十五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十年至十五年以后的任务,则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同8〉毛主席还说过: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这样的话。〈同7〉从上述伟人们的思想里,我们能理解到,高度发展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能表现,是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我们不要因为各个不同的社会制度都要发展生产力的而不重视它。

  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表明,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与国家)是生产活动的组织者。恩格斯说:“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暴力(即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9〉显然,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个人与国家的作用,组织与管理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社会财富,为强国富民服务,是它的天职。

  (2)消灭剥削,消灭贫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对按资分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将资本转化为工资,以此雇佣劳动者使之与生产资料结合,劳动生产出商品,经过市场交易,获得利润,并按资分配利润。这样,由于工资已与劳动者创造的必要劳动成果(商品)做了等价交换,劳动者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即成本外的利润,就被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按资分配地无偿占有了,就是被剥削了。由此产生阶级,产生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矛盾和斗争。然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决定下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就是在国家扣除必要的收入外,按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这里表明,劳动者具有分配利润(既是剥削的对象,又是富裕的源泉)的权利,就可以消灭剥削,并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得到共同富裕。

  怎样实现按劳分配呢?这个问题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的发展趋向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过:“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如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10〉进而向着社会所有制发展,“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护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同10〉对按劳分配的实现方式,我们既要看到所有制的发展方向,又要看到现实状况,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由国家统一计划生产,统一计划分配,即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

  二是在现实的条件下,逐步实现全部本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化与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国内现有所有制结构和全球巿场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先回归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回归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以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对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实行一国两制。就是说:第一,在私有制企业和混合制企业里,应依照马克思的教导去做即“生产力增长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所束缚了,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同6〉显然,生产力的增长再也不能被剥削所束缚,劳动者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成果的时候,就是消灭剥削,开始消灭贫富两极分化的时候。这是说,用科学方法计算出利润中剩余劳动成果(大头)和纯资本增值(先进的生产工具)的比例,让劳动者用自己的剩余劳动成果每年所得转化为资本,投资于本企业,取得股份,取得利润分配的权利,使劳资分离融合为一体,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随着劳动者的整体股份的逐年增加,使私有制企业、混合制企业成为真正的民营集体企业。这种做法,可以先试点,后推广。第二,在国有企业里,可按照自己的特点与方式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衡量的标准是消除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第三,外资企业仍以国际惯例、通用规则对待。

  (3)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也是人人有份的公有制本能作用的表现。人民当家做主,不能停留在有个这样的政治身份上,而应落实在它应有的作用上,即群策群力,有效的保证做到充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人民共同富裕,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制度,以达到国强民富的目标。

  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国家和企业的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体现出管理、生产、分配各领域一体化的当家做主的整体意志,既要民主参与,又要民主监督。毛主席说:“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即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11〉

  前面说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另一部分即上层建筑,是作用与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在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时,上层建筑是为生产关系服务的,即保护、巩固和促进、发展生产关系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果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它就会对生产关系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就会要求(通过国家和人民)改革上层建筑。如果“生产关系搞的不对头,就要把它推翻。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思想、舆论)要是保护人民不喜欢的那种生产关系,人民就要改革它⋯⋯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毛主席语)〈同4《毛泽东选集》〉这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相互关系中的决定因素,说到底是生产力。

  以上所述的,可以回答一个问题,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干什么的,它好在哪里?综合起来说,一是高度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三是人民当家做主;四是人民共同富裕。这四条就是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制度)应该主要干的事,这四条就是社会主义的集中好处,这四条就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应有的表现(反映)。

  社会主义的国家如能做到以上四条,就表明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的,作为生产力决定因素的包括知识劳动在内的劳动者,必然被充分地调动起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毛主席于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12〉笔者相信,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会遵循毛主席的教导,经过奋斗,实现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决策,创造出自己的光荣的社会历史。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6、10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50页。《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8-140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5页,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3页

  〈4〉《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4、135、138、139页。《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2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7〉《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6、197页。《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62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61页,第4卷第516、517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9页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4、135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1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2、828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

  (2016-2-2)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