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鲜梅:帝国主义,跨国联盟与瓜分世界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札记(五)
毋庸置疑,“公平、正义、自由”以及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理想社会的具体表现,也是世界衡量人性道德最一般的尺度或标准,同时也应当是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及全球化的普遍信仰,这对中国人、外国人及全人类都应当是一样的。然而,国体、政体、基本制度及利益立场不同的国家,如何能够具有其“共识”并推行“普世价值”行动?难道可以通过并依靠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金融自由化”等路径和手段?
换言之,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与老牌资本主义世界列强及美帝国主义国家,前者讲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者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前者倡导雪中送炭及有余奉天下的人道主义,后者却遵循弱肉强食及适者生存,市场不相信眼泪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及多多益善及马太效应等利己主义原则,二者之间岂能如此容易达成“人性与人欲”等人类基本问题的“共识”?以及怎么能这样“和平化”消抹国体、政体不同,基本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并历史地、长期地存在的民族利益冲突?并明目张胆的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行动?事实上,东方国家倡导和践行的“思想和理念”,在西方国家多数人的眼中,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掩耳盗铃”或“白日梦想”,甚至是诱惑及欺骗民众的美丽谎言及手段;而西方国家所谓的“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口号,在东方国家的广大人民视野下,实质正是资本主义列强国家推行或普及其自身“利益标准”及“价值观”的强盗逻辑,是“掠夺、剥削、欺压、扼杀”世界其余国家和民族的“幌子”,即一手高举“人权、民主、自由”的旗帜,一手实施“霸权、践踏与侵略”的行动。对此,看看,伟大导师列宁有何分析和结论。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名著中分析指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经济发达及富国(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对外输出的主要是“商品”;但到了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垄断帝国主义阶段,这些发达国家向“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的就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力商品”,而且追求国内资源流动与国际交换合作。起先,英国早于别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由它供给各国成品,他国供应它原材料。然而,临近20世纪,这种英国式的商品输出及交换方式被打破了,出现多国资本家垄断同盟和资本富国处于垄断地位,以及存在巨额“过剩资本”的局面,从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推行“资本输出”于落后国家(地价贱、工资低以及原材料便宜)以便获取利润的战略行动。如在世界大战前夜(1914年),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资本输出或国外投资已达到1750亿—2000亿法郎,是1902年1015亿—1115亿的1.72倍—1.79倍,是1893年620亿的2.82倍—3.23倍,是1882年350亿的5倍—5.7倍,是1872年250亿的7倍—8倍,是1862年36亿的48.8倍—55.6倍;1910年前后,英国、法国和德国资本输出共计1400亿法郎,其中英国700亿法郎、法国350亿法郎和德国350亿法郎,分别输出给欧洲450亿法郎(32.14%)、美洲510亿法郎(36.43%)和亚洲、非洲、澳洲440亿法郎(31.43%)。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即是,在资本帝国主义制度下,如此发展以及产能或资本过剩的资本家却“不去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农业;资本主义发达或富有的国家能获得如此惊人的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却忽视四处存在的“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状况。换句话说,“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而将资本输出于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期获取资本利润以及推动资本输入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一箭双雕”,即“输出资本国家几乎总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至于说资本输出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家相应的停滞,完全可以从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以及对它们的操控中获得补偿,致使金融资本的密网布满全世界。”因此,资本输出的“利益得失”性质恰恰揭示和说明了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及垄断组织的时代特性。
同时,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以及最大垄断同盟与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加强及扩张,自然而然地形成跨国联盟组织——国际卡特尔和统一世界的托拉斯,正在及将要瓜分“整个世界”。1907 年,“美国与德国的托拉斯订立了瓜分世界的协定,从而使通用电气公司(G.E.C.)‘获得了’美国和加拿大,而电气总公司(A.E.G.)‘分得了’德国、奥地利、俄国、荷兰、丹麦、瑞士、土耳其和巴尔干。还就女儿公司滲入新得工业部门和‘新的’即尚未正式被瓜分的国家问题,订立了单独的(当然是秘密的)协定。此外,还规定要相互交换发明和试验结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译本67页)
可见,“大国小农”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中国,同时,也要从大局出发,并理解“美国巨额债务”与“中国贫困程度”之间的“合理性”及隐性制度含义。资本主义发展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发展的不平衡和民众半饥半饱的生活水平,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方式得以存在的根本的、必然的条件和前提(某些国人口中的两极分化以及剥削的意义),否则,资本主义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假如资本主义能发展现在到处都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农业,假如资本主义能提高在技术获得惊人进步的情况下仍然到处是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那当然就不会有什么过剩。”然后,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就不会把“过剩的资本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而是用于输出以便获取资本剩余价值或利润,达到宣扬和发展资本主义,以及瓜分和控制全世界的目的。
徐鲜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461705683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