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公权论》(上)---第4章 (3)

作者:伍峰 发布时间:2015-08-10 20:45:43 来源:原创 字体:   |    |  
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4.4 价值与货币

价值的种类异常繁多,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教育价值、食用价值……,等等。这些价值表达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然而,本文认为人们对价值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或者对价值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从而在论述价值与其它事物的关系时难以得到正确结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关于价值的一系列论述,就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错误,导致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众多错误,有关问题将在《公权论(中)》中详细讨论。

本文有必要对价值概念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图得到更加明晰的内涵,理清价值与一些重要概念(如劳动、资源、资本、市场、财富等)的关系,就本文关心的重要问题得到一些明确的结论。

价值是对事物固有属性以及有用性和财产性的表达。

价值的这个定义是一个总体概念。价值问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庞大,本文只关注与权利相关、特别是与权利交换相关的价值问题,其中商品的价值问题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有三种价值是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们分别是本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本征价值由事物所包含的有用资源及其形成历史确定,是事物固有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资源,既可以是自然资源,也可以是人造资源。需要说明的是,人造资源是需要人类介入才能获得的资源,也就是需要人类注入劳动才能获得的资源。所以,人造资源包含了人类所注入的劳动。当人类的劳动注入资源之后,就成了资源的一部分。例如,铁矿在没有被挖掘之前是一种自然资源,当人类把铁矿挖掘出来加工成铁矿石之后,铁矿石就成了人造资源了,此时铁矿石中既包含了人类挖掘和加工铁矿石过程中的各种劳动消耗,也包含了工具、机械、能源、水等其它多种多样资源的消耗,这些消耗的详细情况会构成铁矿石形成的“历史”。同样,铁矿石被人类冶炼成钢铁、被加工成各种钢铁零件的过程,也都会有自己“变身”的历史。这种“历史”是一个事物本征价值的有效构成部分,即本征价值不但与事物所包含和消耗的资源的数量有关,还与事物形成的经历(历史)有关。用锄头挖地、用扁担挑水、用镰刀收割的方式收获的小麦,与用机械耕种、水利灌溉、机械收割方式收获的小麦,它们的本征价值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由其历史的差异导致的。劳动的历史记录了劳动的方式、劳动的工具和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和工艺等的情况。注入劳动的历史不同,得到同样事物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就会不同,这只能由“历史”记录和体现。如在电子管时代,实现每秒千万次的计算需要极为笨重的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存储信息用磁泡,很小的存储量就需要占用很大的房间。而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一个很小的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过一台最好的电子管计算机。一个小小的存储芯片所存储的信息量,就能超过整栋楼才能装下的磁泡的信息存储量。很多被消耗的资源在劳动对象中是不实际存在的,例如挖掘铁矿石时工具的磨损和消耗、运输铁矿石时运输工具的磨损和消耗、运输过程中能源的消耗,等等。这些资源在铁矿石中并不存在,它们也只能由“历史”记录和体现。有些劳动的付出,改变的是对象的内在性能和大脑记忆,无法显性体现在所作用的对象上,如服务、演讲、舞蹈、比赛、对动物和人的训练等就属于这类事物。它们的本征价值,也只能以“历史”予以记录和体现。

对象的本征价值包含着自身诞生的历史,但它也包含着人类劳动水平的历史,它是人类劳动历史的“年轮”。

本征价值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信息,一个事物与一个确定的本征价值对应。

使用价值由事物满足人类不同需求的能力确定,是由用途和能力决定的价值。

使用价值有一些重要属性。

第一,  使用价值是与人类的需求对应的,不同种类的需求对应不同种类的使用价值。人类没有需求或无法利用的对象,就不会被人类“使用”,这样的对象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例如海水无法饮用,所以海水没有饮用价值;对于不吃蝎子的人来说,蝎子没有食用价值。

第二,  使用价值是与用途对应的价值。类似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食用价值、收藏价值、教育价值等这些反映事物用途的价值,都属于使用价值的范畴。

第三,  由于一个事物可能有多种用途,因此,一个事物可能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一个古董可能除了有收藏价值之外,还会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等。

第四,  相同种类的使用价值可以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既可以是数量的,也可以是逻辑的。如三公斤大米的营养价值是一公斤大米的三倍;一公斤土豆的营养价值是一公斤大米营养价值的X倍等。或者如AB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CD具有更好的观赏价值等。

第五,  不同种类的使用价值不能进行数量比较,但一些不同种类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逻辑比较。如一公斤大米的营养价值与一公斤黄连的药用价值是无法比较的,类似于两个吃饭的需求等于一个喝水的需求这种描述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给出特定的背景,使用价值的逻辑比较往往难以进行,但在给定特殊背景的情况下,人们往往能够对不同的使用价值进行逻辑比较。如玫瑰的观赏价值和它的食用价值、玫瑰的观赏价值与棉花的保温价值这样的不同种类的价值,如果不设定特殊背景,就无法给出肯定的比较答案,但在设定了特殊背景的情况下,比较往往就能成立了。对于一对衣食无忧的恋人,玫瑰的观赏价值会大于它的食用价值,也大于棉花的保温价值,但对于一个饥渴难耐的人,或者一个与寒冷搏斗的人,结论可能会被颠倒。

第六,  一种确定不变的需求和能力对应一种确定不变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因素无关。如运输物体的需求和所需要的能力,是由物理规律确定的,不会随时间和其它因素改变。因而将同样尺寸和重量的物体移动同样的距离是一种不变需求,它所对应的使用价值就是不变的。这种不变的使用价值可以成为一种比较的标尺,就像造父变星的亮度可以成为“标准烛光”作为星际距离比较的标尺一样。

特定使用价值的不变性为我们评估劳动效率(或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依据。

例如,生产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产品原来需要用1个时间单位,采用某项新技术之后,生产同样使用价值的产品只需要0.1个时间单位了,这就表明这项新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但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对生产能力提高的贡献是难以逐一评估和叠加的。利用使用价值的这种不变性,我们就能评估在满足某种需要方面人类的劳动效率提高的准确情况。例如,一千年前平均一个人用当时最先进的运输工具(如马车)1个时间单位能够搬运的物品是M吨公里,在一千年中,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改进,在一千年后,人们已经无法评估哪些改进和新技术发挥了何等分量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千年后平均一个人用现在最先进的运输工具(如高速列车)在1个时间单位能够搬运的物品是1000M吨公里,那么,我们就准确知道人类这一千年在搬运物品上效率提高了1000倍,也就是高速列车在搬运物品这个具体用途上的使用价值是一千年前马车的1000倍(由于屏蔽了所有其他因素,所以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但可以清楚表达使用价值不变性的含义和作用)。

使用价值与事物形成的历史没有关系。一千年前生产的一个产品,与一千年后生产的同一个产品,尽管它们的本征价值会有很大差异,但对于相同的用途而言,他们的使用价值是相同的。这是使用价值不变性的另一种体现。

一般来说,一个事物往往有很多用途,因而具有很多使用价值。例如一件古董,它可能同时具有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等等。不过,各种使用价值都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不能叠加,历史价值加上艺术价不能叠加成一种价值,它们总是彼此独立的。

使用价值才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价值,是价值的核心。一个事物失去了使用价值,也就失去了被人关注的必要(尽管本证价值依然存在)。在小说和电影中,常常有这样的描述,叛徒或被劫持者在供出秘密之后往往会被无情的处决,因为这样的人不但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且还会成为一种累赘。

交换价值是商品同质化的价值表达,它是反映商品财富属性的价值。

前文已经提到,商品被货币化之后,商品的其他价值属性就被屏蔽了,只剩下交换价值。议价的过程就是商品货币化的过程。在议价的过程中,本征价值和使用价值会发挥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供求关系、品牌质量、政策导向、流通过程、舆论导向、社会稳定因素等多种多样的因素也会发生作用。一旦议价完成,所有这些因素都会被“打包”为交换价值,此时商品就只显现交换价值这一种价值属性了。议价的过程就是对体现在商品中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估和打包的过程。议价完成之后商品就被货币化,此时不同的商品不再有质的区别,而只代表一定的货币量。

货币是交换价值的等价物。

一个对象只有进行交换才会成为商品,只有进行交换才会具有交换价值,只有进行交换才需要货币化。商品只有货币化之后,其交换价值才能量化。可见,商品货币化只是为了建立商品的等价体系。然而,商品的货币化只能采用议价方式进行,无法建立货币与商品之间恒定不变的关系。所以商品货币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不确定的程度与议价的稳定性有关,而影响议价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稳定,所以议价的稳定性会受到社会稳定意愿的制约,这种社会稳定性为长期持有货币提供了保障,也为货币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例如可以使持有货币成为储存财富的方式;可以使货币在更大的地域和更持久的流通环节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可以大幅度延长商品交换的过程,从而为出现更多的交换形式和方式提供空间,为各种支付方式和各种金融产品的建立提供前提。可见,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稳定关系至关重要,这是一种社会需求,在这种社会需求下,微观的和局部的商品议价空间和议价的不稳定性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不过,一旦社会出现动荡,这种稳定机制就会遭到破坏。

国民党时期发行的银圆券和金圆券疯狂贬值就是社会稳定机制被破坏之后的表现。

商品交换完成之后进入使用阶段,就会退出交换过程,商品的属性和其它价值会自然“解包”而得到恢复。所以,一个对象完成交换需要由四个具体步骤完成。首先是对象进入交换过程变成商品。其次是以议价方式对商品进行评估,完成商品的货币化,实现对商品的所有属性和其他价值的屏蔽,使交换价值成为商品的唯一标签,达到使所有商品同质化的目的,从而建立量化比较基础。第三是用同质化(货币化)的交换价值进行交换,实现不同使用价值的“等价交换”。最后是退出交换过程回复对象的本来面貌,被交换的商品失去商品属性,还原其原有的全部属性和其它价值,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作用。

上述过程可以用程序化的方式简单描述为:

对象→商品→货币化→交换→对象。

交换价值是只有商品才具有的价值。为一个对象赋予交换价值时,这个对象就已经被作为一个商品对待了。不买卖、不交换或不能买卖、不能交换的对象,为其赋予交换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不能成为商品的对象,为其赋予交换价值没有意义。例如感情和感觉就属于不能买卖和交换的对象,所以很难为爱情和幸福赋予交换价值。爱情无价就是对这种现象的表达。

交换价值是一种定量价值,在商品被货币化之后,交换价值就转化为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定量单位,都需要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如长度、质量、时间、电荷、温度等的定量就有国际统一的定量标准。这些标准需要遵循一些恒定独立的规则。如定量应该与时间无关、与地点无关、与过程无关、与应用对象无关,可以传递和重新建立,等等。然而,至今为止,人们还无法为交换价值建立这样一种定量标准,因为商品交换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而不同的使用价值是不能进行量化比较的。

然而,数千年客观存在的商品交换和使用货币的现实蒙蔽了人们,使他们相信在千差万别的商品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具有支配地位的因素,能够为不同的使用价值提供共同的比价标准。马克思就是这么认为的,他通过引入价值——商品价值、人类一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等概念,把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与货币商品(如黄金)关联起来。这是一系列逻辑并不严谨的语焉不详的复杂变换,所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社会的价值规律并不符合,有关问题在《公权论(中)中会进一步论述。

交换价值虽然是交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但商品交换是人行使权利的行为,它反映的是交换者所拥有的(得到他方认可的)价值,这种价值既表示参与交换的人能够提供的商品的价值量,也表示参与交换的人能够获得的商品的价值量。因此交换价值可以反映提供或获得商品的能力。

在财产私有制社会的价值体系中,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最重要的价值,前者主要反映商品满足人需要的能力,后者主要反映人支配商品的能力。支配商品的能力本质上是支配财产的权利,所以,交换价值与财产权利能够建立对应的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情况下,货币持有量能够代表人的财产数量。因此,交换价值是反映财富值的价值。

财富并不是全部由劳动获得,国际石油、铁矿石、粮食、股票、黄金等大宗商品和硬通货价格的剧烈起伏,早已宣告了劳动与财富关联性的破产,人们必须认清交换价值是建立在议价体系基础上的客观事实。也必须认清人类使用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标称财富的现实。

房价的涨跌和股票价格的涨跌往往并不反映它们其它价值的涨跌,而是受商品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因此,交换价值往往“漂浮”在商品之外。任何商品,大到那些代表财富的商品(如房屋、股票、石油、矿石、黄金、白银等),小到日常生活消耗品(如蔬菜、瓜果、佐料等),似乎任何一种原因都能成为他它们涨价或跌价的理由。人们从电视上那些夸夸其谈的股票评价师口中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然而,“漂浮”的商品价格并不虚无,在这种涨跌中交易的人,亏钱的人是需要用真实的劳动换回来的金钱来弥补的,而赚钱的人是可以用赚来的钱代替真实的劳动换回来的钱来消费的。因此交换价值对商品任何属性的背离,都不是虚的,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真实的。通过购买房产或股票赚的钱,和上班族用劳动换回的“血汗钱”,在消费时,它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以贪污、贩毒、卖淫、抢劫、偷盗、受贿、赌博、诈骗等非法犯罪手段获得的收入,它们在消费时是无法鉴别的,它们的作用与其它合法收入是完全相同的。这一切,我们无法用商品的任何内在属性予以解释,能够给出答案的只有议价体系——它其实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

由于货币化屏蔽了商品对象的所有属性和其它价值,使被货币化的对象成为无差别的对象,这就为非商品对象的货币化敞开了大门。加上商品的货币化是采用议价方式完成的,而议价是一种个体行为而非社会行为,难于监管。因此,以议价方式实现商品的货币化所造成的商品无差别化,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依靠合法的辛勤劳动获得的收入,和以贪污贩毒抢劫等违法手段获得的收入发挥相同的作用显然是不公平的。

那么,在合法的条件下,是否一切合法收入都是公平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地方能够保证一切合法收入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还没有一个地方的“法”是公平的。

商品和非商品在被货币化变成金钱之后,就被同质化了,这种性质称为货币同质化。这种同质化的性质使人们无法分辨资本家手中的钱是由其劳动所得、非法所得还是剥削所得。同样,人们也无法分辨工人或农民手中的钱是由其劳动所得、非法所得还是剥削所得。这种同质性将无差别地对待任何人手中的金钱。也就是说,资本家手中的金钱和工人手中的金钱是同等对待的。工人用劳动换回的金钱和工人手中持有的以其他方式得到的金钱也是等价的。劳动成为商品时已经被同质化了,此时它与其它商品没有任何区别,尤其是在交换过程中变成了金钱之后。可见,金钱所能代表的一切都会被同等对待。

商品的货币化,必然导致财产权的货币化,所以,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时,不是以这个人所持有的商品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他所持有或等价持有的货币的多少来衡量的。一个人持有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可能没有变化,但是当这些商品的估价发生变化时,他的财富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议价方式确定交换价值的后果。例如,一个人持有某公司的股票,当这只股票大涨时,他的财富会大幅度增加,当这只股票大跌时,他的财富会大幅度缩减。而股票的价格是由证券市场以议价的方式即时确定的。

财产权被货币化之后,一个人的财富会在完全脱离他的劳动的情况下出现增加或减少,甚至会脱离商品的本征价值和使用价值,游离于商品之外。

长期以来,货币是用商品本身来充当的,例如黄金、白银、铜钱等。这种用商品本身充当的货币,称为硬通货或硬货币。由于硬货币存储和运输不便,才产生了信用货币,如银票、纸币、电子货币等。

信用货币是一种货币信用凭证,而不是货币本身。

信用货币的诞生,极大地拓展了货币的用途和含义,但信用货币是以信用做担保的,一旦出现信用危机,就会造成信用货币体系的崩溃。国民党发行的银圆券和金圆券疯狂贬值,体现的就是一种信用崩溃。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建立,是以与黄金挂钩建立信用的,然而,美国后来把美元与黄金脱钩了,这是美国“失信”了。美国通过超发货币,使美元相对于黄金贬值了一千多倍,形成了对全世界的掠夺。美国只要印刷钞票,就能购买世界各地的商品。

世界各地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危机造成的。

201412月俄罗斯的货币贬值,并不是实质上的经济危机,而是有人利用信用货币的漏洞导演的一曲大戏罢了。如果石油本身就是一种货币,是一种硬通货,那么,盛产石油的俄罗斯就不可能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了。

硬货币和信用货币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硬货币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运输和存储不便,受资源限制,货币量有限等,最关键的是,硬货币本身只是一种商品,它与其它商品的价值并不具有固定的关系,因为不同使用价值是不能比较的。硬货币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超发货币,生产出来的货币就是财富本身,不存在信用欺诈和信用掠夺。采用硬货币的情况下,美国华尔街金融家的小花招,能够掠夺中国偏远山区穷人的血汗钱这样的事情就难以发生了。信用货币能够很好地克服硬货币的不足并大大拓展货币的用途,但所有的美好都建立在良好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之上,一旦失去这种信用基础,纸币就变成了废纸,电子货币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使用信用货币时,部分人对货币的操控能力能够达到难以估量的程度。在电子货币时代,一旦信息系统出现崩溃,货币体系就会崩溃,有人甚至只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就能搞乱一个国家的经济,其破坏作用甚至比发动一场战争还要大。信用货币体系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了。

硬货币与信用货币建立严格的表征关系应该是人类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不同使用价值用不同货币表征的时代终究会来临,尤其是公权社会的建立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必然会催生这种以分配为主的多货币体系的诞生。

在中国经济困难时期,曾经出现过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等大量票证,粮票只能用于购买粮食,布票只能购买布匹,吃肉必须用肉票购买,有的地方买豆腐也需要凭票供应。这些票证可以看成是一种原始的按使用价值分类的信用货币,尽管它是在公权体制下为应对资源匮乏而采取的临时应对措施,但是,这是一种兼具硬货币和信用货币优势的极有发掘潜力的货币体系。

从宏观上来说,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物质无限丰富的共产主义并不存在,所以,人类所有社会理论都应该基于这样的一种前提:

需求永远大于供给。

这一点在前面提出资源稀缺原理时已经提到了。

在现实社会中,只有可再生资源和不变资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然而,可再生资源和不变资源一直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可变资源在一定的时期之内能够供给大于需求,但这是一种卯吃寅粮、断子孙福的行径,不值得提倡。对于这种可变资源,应该慎用、少用,应该始终把它们看成是供不应求的资源。

所以,不要指望所谓的物质极大地丰富那一天的到来。前文已经证明,在任何物质水平、在任何生产力水平,都能建立公有制,无需等待!

建立公权社会,实行社会平等,厉行节约是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应该立即实施的举措。

毛泽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资源稀缺原理和公权理论是建立多货币体系的理论依据,所以,实行不同使用价值的票证供应货币体系,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种使用价值对应一种货币的体系称为使用价值货币体系。

由于相同的使用价值能够进行比较,所以使用价值货币体系能够建立正真的比价体系。使用价值货币体系能够成为定价机制的基础,从而能够摆脱议价体系的种种弊端。

有关货币的更深入的问题,这里不再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货币的价值含义。

在后文的讨论中,我们依然使用传统的货币概念和含义。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