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郝贵生:从“社会主义”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谈“社会主义”本质究竟是什么?

作者:郝贵生 发布时间:2024-11-15 21:53:2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社会主义”对于共产党人是再熟悉不过的基本概念了。共产党人也一直在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主流媒体也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社会主义”。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笔者认为这是当代中国极为模糊、混乱、扭曲的一个概念。上世纪90年代初,某位大人物说,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官方及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媒体几乎都把这句话作为至高无上的名言和理论依据。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吗?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或理解错误,能正确理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吗?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能在中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吗?能真正分清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吗?

  本文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思潮的产生、演变及其在唯物史观理论中的“社会主义”阐发“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

  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起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剥削、压迫等不平等现象的否定

  大家知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孕育、成长起来的。它通过资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对封建阶级进行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较比封建制度是巨大的进步,但它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残酷剥削和肆意掠夺的历史。在西欧历史上,除资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外,还存在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如恩格斯指出的“除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还存在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游手好闲的富人和从事劳动的穷人之间的普遍的对立。”(《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第356页)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重剥削压迫,不仅参加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还多次发动本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独立运动,产生了反映他们的政治要求的社会理想学说即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如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中闵采尔领导的农民革命。闵采尔要求建立一种没有阶级、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的和社会成员对立的国家政权的的理想社会。再有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已经从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看到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原因,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一种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没有贫困、没有城乡差别、人人劳动、合理分配的理想生活。康帕内拉在他的《太阳城》一书中谴责资本主义剥削的“不道德”,他憧憬那种人人平等,没有贫富,由“智者阶层”治理的“太阳城”。

  十七世纪英国激烈的政治运动中,代表贫苦农民利益的农民领袖温斯坦莱主张建立一个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人人劳动、公正分配的理想生活,即“真正自由的共和国”。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主张建立一个与私有制对立的合乎“人类的本性”的共同拥有社会财产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如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人。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罪恶都是由私有制产生的,所以他们主张,不仅消灭的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本身,巴贝夫主张通过暴力废除私有制,消灭社会不平等,建立一切人平等和幸福的“平等共和国”。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劳动阶级与剥削阶级的矛盾斗争也进一步尖锐激烈起来。列宁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意味着压迫和剥削劳动者的一种新制度,于是反映这种压迫和表示反对这种压迫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就立刻产生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3页)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英法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就出现杰出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圣西门、付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抨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恶和主张未来社会的没有剥削压迫的图景更加具体。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直接影响下,还出现了德国的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他是“法国工人共产主义的支流”。于是在这个时期的法国、英国这些杰出人物的文献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如1826年欧文办的《合作杂志》最早使用“社会主义者”,用来称呼欧文主义的信徒。1832年法国的《地球报》上使用“社会主义”,代表圣西门学说的特征。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在欧洲广泛流传。“社会主义”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sociare(社会),意指联合或共享。当“社会”一词后加上后缀“主义”形成“社会主义”概念时,意指由独立个体的人之间组成的社会成员之间应该拥有公平,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资产阶级思想家尽管把他们所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称之为“公平、平等”的社会,但许多人发现了这个社会仍然存在剥削、压迫和不公平现象,于是主张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把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就称之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则更突出强调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办法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产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否定因素,这种否定因素的特点就是都揭露和批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要求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区别之处就是“社会主义”并不完全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不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社会。《共产党宣言》揭露批判的封建主义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制,主张公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等。从这个意义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绝对不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名词,而是代表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否定的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之所以这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共产主义。一是他们没有科学的批判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他们只是照搬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即资产阶级的理性原则“自由、平等、博爱”、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认为资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也是违反理性原则和人性理论的。二是他们理想的社会尤其是公有制也是依照资产阶级的理性原则和人性理论逻辑地推导和构造出来的,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产物。三是他们把实现理想的公有制社会的手段是主要依靠思想家个人的实验,而非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他们不支持甚至强烈反对当时英、法、德已经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

  二、《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和阐发“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早在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已经接触到主张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概念和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概念,但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这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还是照搬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性”理论,缺乏科学的理论论证,他们开创创立一种新的历史观,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写作《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创立了唯物史观理论。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之所以写作《共产党宣言》有三个重要原因,一个直接原因是要为当时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同盟”起草一个纲领性文件。二是要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阐发“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如《宣言》前言中所说,面临着“共产主义”已经成为欧洲社会生活中一种强大的社会势力,且受到各国反动派的联合攻击和围剿,需要向全世界阐明“共产主义”的宗旨和科学含义。三是要揭露和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实质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对立。

  《宣言》阐发的“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一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产物,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所谓“理性原则”推导和构造的产物。二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的共产主义社会。三是“共产主义”不仅是远大目标、理想、制度,更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现实的运动。四是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是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宣言》第二章较为详细批驳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种种谬论。

  需要在这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为1888年再版的《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详细阐述了他和马克思为什么没有把他们的理论和学说称之为“社会主义”而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原因。“序言”中说:

  “可是,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作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即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都已经降到纯粹宗派的地位,并在逐渐走向灭亡;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凭着各种各样的补缀办法,自称要消除一切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们当时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这是一种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共产主义;但它却接触到了最主要之点,并且在工人阶级当中已经强大到足以形成空想共产主义,在法国有卡贝的共产主义,在德国有魏特林的共产主义。可见,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我们自始就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在这两个名称中间我们应当选择哪一个,就是毫无疑义的了。而且后来我们也从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

  恩格斯这里讲得很清楚,他们写作《宣言》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固然有许多杰出的批判资本主义义的思想,但是他们自身的缺陷特别是他们的继承者其阶级立场已经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之外,寻求资产阶级的支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继承者已经把社会主义变成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他们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当时的法国卡贝的空想共产主义、魏特林的共产主义虽然还较为“粗糙”“尚欠修琢”等不足,但他们坚信要“根本改造全部社会”,“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依靠工人阶级自身”。“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因此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概念”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且要对这种“共产主义”进行科学的理论论证。这就是《宣言》写作的重要目的。但他们并没有想把“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完全抛弃掉。

  三、《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从与共产主义相同的含义使用“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重新解读“社会主义”的含义,开始把“社会主义”看做与“共产主义”相同的含义,把“无产阶级专政”看做“社会主义”的含义之中。如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就强调了这种含义。他说,这时无产阶级就愈益团结在革命的社会主义周围,团结在共产主义周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2页)

  1875年。马克思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刚刚脱胎出来,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就社会的痕迹,这就决定了在个人消费方面的分配上,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的这一所谓的“平等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这个“第一阶段”必须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劳动且转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这里并没有明确称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恩格斯晚年在一封信中说,“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43页)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把马克思这里阐明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就称之为“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同时,《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之后,恩格斯开始把“社会主义学说”与“共产主义学说”等同起来使用,如他1877年给马克思写的传纪《卡尔·马克思》第一句话说“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卡尔·马克思”,该书在阐发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理论之后也说:“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阐发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之后,也说:“现代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这两个重要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8、336、338页)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中的“概论”第一句话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同上,第355页)1880年,恩格斯把他《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内容单独编为一本小册子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为其写《序言》时说:“恩格斯是现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本小册子“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同上,第687、689页)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解释时有这样几点变化:第一,从学说角度界定,共产主义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内涵、外延完全是等同概念。第二,从制度讲,共产主义制度从广义角度讲,包括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从狭义角度讲,共产主义只是指高级阶段即生产力高度发达、彻底消灭阶级、按需分配等等。而社会主义制度只是指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就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从运动角度讲,共产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也完全是同义语。我们平时经常讲,共产主义运动,也就是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也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现实的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也是这层含义。列宁和毛泽东在他们的一系列著作、文章中都是在上述意义上使用的。

  按照唯物史观理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既然是制度,也首先是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其次是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既然都是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他们的本质特征就是区别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首要的区别于其它生产关系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作为它的第一阶段也必然是公有制。任何离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都不是在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社会主义历史是从资本主义向未来的高级阶段过渡的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如列宁所说,它必然是成长的共产主义因素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的时期。意识形态的特征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内容。

  四、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究竟错在何处?

  目前在中国思想领域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占主导地位的就是那位大人物1992年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也是违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历史发展事实的。

  1、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否定,而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否定的历史事实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初期100年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所有历史时期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都要大。因此“社会主义”的概念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状况的否定,而是对人与人的关系状况的否定,尤其是私有制状况的否定。如果最初的“社会主义”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思想不突出,不明确的话,“共产主义”概念的直接含义就是强调生产资料的共有、公有。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中,明确把社会主义界定为共产主义制度的第一阶段。那么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首要的本质特征必定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而不是这种制度的历史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否定了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制度的首要的内在规定性是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区分一种事物的本质是一事物与其它事区别的内在规定性。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区分社会制度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原始社会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归氏族全体成员所有,封建社会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所有,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归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不从生产关系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违反了辩证法从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界定事物本质的基本要求。

  3、它是从各种社会制度的共性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或者说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和其它社会制度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它们的个性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们的共性内容之一就是任何生产关系其初期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都会由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最终导致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这是社会生活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客观的矛盾运动过程。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与其它生产关系初期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积极作用的共性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揭示社会主义特有的本质特征。如果按照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初期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末反过来逻辑推理,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都是“解放发展生产力”,难道这几种社会制度都与社会主义划等号吗?这不完全是一种混乱和荒谬的逻辑思维吗?

  4、它违背了形式逻辑中界定概念“属加种差”的科学方法

  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概念。形式逻辑在规定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时就是“属加种差”的方法。如经济学中的“商品”概念。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这里他的属概念是“劳动产品”,“种差”就是“进行交换”。给社会主义也应该这样下定义,或揭示它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的属概念是经济关系、社会制度,而不是生产力。是什么样的经济关系、社会制度呢?接着就要揭示社会主义和经济关系、社会制度的“种差”,这个“种差”也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照这种下定义或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方法,“社会主义”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属性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这位大人物的定义中讲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是社会主义的作用,而不是其特有的“种差”和本质属性。这个定义完全是违背形式逻辑中下定义的错误的思维方法。

  5、它离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谈“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完全是一种空谈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它的任务和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任何一种刚刚诞生的新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共同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在讲完“两个决裂”思想之后,紧接着讲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无产阶级手中后极其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但这只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任务和目的,它还有政治上的任务和目的。那位大人物讲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就紧接着讲“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和任务。讲这一点是对的。但它没有讲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的本质特征。本文第二部分不仅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除经济关系的公有制之外,还体现在上层建筑在政治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但消灭阶级绝对不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后直接能实现的。马克思说过,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就是消灭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以往阶级社会的重要的现象和客观事实就是贫富两极分化的极其严重,社会生活中只是一部分人富裕,且不仅是超出大多数人的一般富裕,而是少数人占有社会创造的绝大部分财富。且生活极其豪华、奢侈、糜烂、肆意挥霍浪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就是阶级社会两极严重分化的形象写照。而这种阶级存在和两极分化现象的根源是私有制制度,而不是生产力问题。资本主义初期虽然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并没有根除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正是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但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呢?如果按照“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了,物质财富丰富了,就自然而然消灭阶级了吗、就消除两极分化了吗?就实现共同富裕了吗?完全不可能的。目前美国、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够发达了吗?阶级消灭了吗?两极分化消除了吗?实现共同富裕了吗?完全没有。

  按照唯物史观理论,阶级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关系,如列宁所说,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产品的分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不消灭私有制,不建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实行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专政,不实行“两个决裂”,在私有制关系和私有观念极其严重的的情况下,能够消灭阶级吗?在阶级对立极其严重的情况下,能消除两极分化吗?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6、它是建立在对毛泽东时代“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错误观点

  这位大人物为什么要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对毛泽东时代党和人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极其伟大的建设成就视而不见,且污蔑、歪曲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而造成这种状况的理论原因就是他认为,我们党多年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他要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给社会主义下一个新的定义。所以他就做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错误结论。问题在于,毛主席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的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建设方面成就究竟是是极其巨大,还是“崩溃边缘”?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讨论重点。但周总理在1974年四届一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叶剑英1979 年国庆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即使那个否定文革的1982年的《决议》也高度肯定毛主席时代经济建设的极其伟大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是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必须正视和承认的铁一般的确凿无疑的客观事实。这一大人物文革后提出的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他对毛泽东时代所谓“国民经济到了奔溃边缘”的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他以这种错误的“事实”为依据,做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是科学的结论吗?

  7、它是现代修正主义修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的当代重要表现

  列宁早就是说过,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也装扮成马克思主义,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反对社会主义。这就是修正主义思潮。这种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打着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幌子,歪曲社会主义的本质,否认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列宁当年所批判的俄国经济主义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潮的延续和再现,也是毛主席所批判的唯生产力论的当代表现。名义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实质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让中国重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去。它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而是颠倒、歪曲、倒退。

  综上所述,依据笔者对“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和运用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经济上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政治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意识形态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离开这三点内容,特别是离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正、背叛和歪曲。因篇幅所限,笔者以后发文专门阐发该扭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给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带来的极其严重的破坏和危害性。

  2024年4月15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