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郝贵生:马克思为什么要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作者:郝贵生 发布时间:2023-03-29 12:46:51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一

  【笔者按语】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特别强调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他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恩格斯也说,要努力增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在世时,就针对全党的学习状况指出,要认真看书学习,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我党懂马列的不多。他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哲学,并要求理论工作者“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掀起了群众学哲学的运动。当代中国更加需要全党和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此,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理论工作者准备把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详细系统地解读,以供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第一讲首先介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也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于1845年春天,原以《关于费尔巴哈》为题写在马克思1844—1847年一个笔记本上。它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恩格斯1886年写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终结》)一文(发表在德国《新时代》杂志1886年第4、5期)时,翻阅马克思遗留的笔记本,发现了这个提纲,觉得这个提纲特别有助于他写作和理解他的《终结》一书,于是在1888年出版《终结》单行本一书时,就把这个提纲作为《终结》的附录公开发表,并做了说明。他说:“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在作为本书附录刊印出来。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发表时恩格斯对原提纲做了个别文字的修改,且把题目改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提纲》写作的大背景就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状况,阶级斗争发展状况,思想理论界发展状况,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状况。这个大背景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这里我们主要讲主观条件。就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过程。简单说,这个《提纲》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篇极其重要的短文,但理论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极其重要。

  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同志都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实际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程。这个《提纲》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产物。讲清楚《提纲》的内容,就必须讲清楚《提纲》之前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过程。是怎样从唯心主义发展到唯物主义再发展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的深入、总结和高度概括,也是哲学研究的新的起点。我们今天学习研究《提纲》首先熟悉马克思哲学思想创立的主要过程、脉络,也是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观原因。

  马克思《提纲》之前的哲学思想发展脉络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哲学发生兴趣和接受黑格尔哲学。

  第二个阶段:对黑格尔哲学的质疑、决裂和运用费尔巴哈哲学认识社会历史问题。

  第一个阶段:接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对哲学的理解及浓厚兴趣(1835—1841年)

  1、马克思中学作文中表达的远大理想抱负

  马克思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中学时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在中学毕业时所写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讲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的天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恒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在他看来,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大哲人,卓越的诗人,但绝不可能成为完美的伟人。尽管这时的马克思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但从这段话中表明马克思内心深处已经明确产生了一种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这段话也就成为他一生学习活动特别学习研究哲学的内在源泉和强大动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同时他在作文中还表达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即理论不能脱离实际,理论要干预生活。他说:“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

  2、大学期间对哲学的学习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的钻研

  马克思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19世纪初,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在整个德国及整个欧洲影响极其之大,黑格尔也曾经担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黑格尔去世,他的哲学开始解体,分裂为老年黑格尔派(注重唯心主义体系)和青年黑格尔派(注重辩证法),青年黑格派又分化为注重黑格尔自我意识的鲍威尔派和注重精神性实体的施特劳斯派。1836年10月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转到柏林大学法律系,他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如饥似渴地扩充和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他学的主要是法律课程,但他不满足于教师和书本上所讲的各种法律条文,他要探究这些条文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但法律知识本身却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于是他开始从法律知识之外特别是哲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时期他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丰富,大大超过老师布置的参考书的范围,他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和深入。先后精读了康德、费希特、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著作。这时他给父亲的信中说,我“渴望专攻哲学”,“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1837年春天,他开始系统学习和研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他认真拜读了黑格尔的一些代表作,并写了大量的批注和摘要。在黑格尔的书中,马克思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朝气蓬勃的新世界,特别是黑格尔关于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观点给了马克思以巨大的启迪。他在一首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他当时的激动心情:“因为我发现了最崇高的智慧,领会了它深邃的奥秘,我就像神那样无与伦比,像神那样披上晦暗的外衣。我曾长久地探求真谛,漂游在汹涌的思想海洋里,在那儿我找到了表达的语音,就紧抓到底。”马克思参加了一些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立的研究和探讨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中坚组织“博士俱乐部”(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是这个组织中的最年轻的成员,但由于他虚心好学,与其他成员经常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马克思不仅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灵感,而且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精辟见解和新的思维方法也极大地影响了博士俱乐部的每一个人,成为许多成员非常佩服和崇拜的对象,也成为一个坚定的青年黑格尔派。之后,马克思把主要精力和主攻方向全放在了哲学和哲学史上。

  3、撰写《博士论文》,继续深入阐述世界与哲学的关系

  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古希腊哲学内容的,题目是《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在这篇论文中的序言中,他引用了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普罗米修斯的一段话即: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绝不做宙斯的忠实的奴仆。表明马克思决心同旧制度、旧势力做顽强的斗争。他在论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他说:“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见笔者论文《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可在网上搜索)所谓世界的哲学化,就是要对客观世界能够站在哲学的高度说明解释,所谓哲学的世界化就是要运用世界哲学化的成果观察应用和改造世界。这句话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主持鉴定这篇论文的哲学教授对其论文的观点和风格非常赞赏,认为马克思“才智高超,见解深刻,学识渊博”。1841年,马克思很快地获得了博士学位证书。

  第二个阶段: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质疑、批判和接受费尔巴哈哲学(1843—1844年)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来到《莱茵报》做编辑,后成为主编。这段期间他接触了现实生活,特别是德国现实的状况和斗争。当时德国还是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民同封建国家矛盾十分尖锐。他运用他大学学的知识写出了大量评论文章,抨击社会现状和统治者。同时继续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关于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思想。这一时期也读了空想社会主义欧门等人的著作,接受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读了费尔巴哈的著作。同时在实践中遇到苦恼问题。1843年《莱茵报》被封,他回到书房探讨他在实践中遇到的苦恼问题。写作和出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他和青年黑格尔派重要成员卢格等人筹办《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出版《德法年鉴》,发表两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论犹太人问题》。这一年他还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恩格斯合写《神圣家族》。这段实践和这些文章、著作就体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和脉络。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开始同黑格尔决裂,又接受费尔巴哈思想批判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思维方法。这个过程中,费尔巴哈的哲学对马克思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思想理论上出现苦恼问题

  马克思在《莱因报》做编辑期间撰写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反对封建专制的论文。如《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等。文中利用他所掌握的大量事实材料挺身而出为穷苦农民辩护,反对国家制定的关于林木盗窃的法律,以及宣传出版自由的观点。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遇到了理论上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重要问题。因为他信仰的黑格尔哲学主张绝对精神决定一切,国家、法律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因此国家法律就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人们在法律面前只能绝对的服从,并受其支配和制裁。然而马克思通过与农民的接触,他的世界观和立场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转移到穷苦农民的立场上,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与工农相结合的产物。显然官方制定的林木盗窃法是直接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因而受到农民的强烈反对。马克思发表文章猛烈抨击了林木盗窃法。但是马克思从理论上解释不清楚这一矛盾问题,他感到非常苦恼。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就象呼吸一样不依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关系”和“客观本性”。

  2、继续阐述哲学与现实的关系。

  马克思这期间发表的论文中还阐述了对哲学的独到的极其深刻的理解,他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哲学要“浸进沙龙、神甫的家、报纸的编辑部和国王的接待室,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也就是浸进使他们激动的爱与憎的感情里。”马克思在《莱因报》被查封之后,又从社会的大舞台回到了书斋,对他在办报期间所接触和观察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理论问题潜心钻研和深入探讨。

  3、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学说,强调要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

  马克思这一时期还通过读欧门、付立叶、圣西门的一系列著作,开始接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批判和反对私有制度。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还是比较深刻的,他们主张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他是赞同的。但他竭力反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的试验手段。认为这些试验的手段会遭到当权者“大炮的回答”。同时隐隐约约感觉到,空想社会主义的结论缺乏科学的理论论证,实质他们还是运用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理论推论的结果。他说:“真正危险的不是共产主义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论证”。说明马克思这时探讨哲学不是为哲学而哲学,就是探讨共产主义的理论论证。

  4、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并运用来认识社会问题

  马克思离开《莱茵报》之后,就在深入研究他在实践中遇到的苦恼问题。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研究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收集和阅读近现代的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波兰、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家的历史和政治著作,充分占有更多的历史和现实材料,思考利益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他做了九本详细的摘要笔记,其中涉及历史事件2500多件,内容极其广泛。二就是借鉴和运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费尔巴哈早在1841年就开始批判宗教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阐发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以及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方法曾经对马克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后来说:“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能想象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在公开拥护这种改造的人们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克服而走向共产主义的。”马克思此时也应用费尔巴哈批判宗教和思辩哲学时把被颠倒了主客体关系、精神与自然的关系又颠倒过来的方法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法律观。因此马克思正是对许多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材料的整理过程中运用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使马克思得出了新的哲学结论:不是国家、法决定市民社会和经济关系,而是市民社会和经济关系决定国家和法。并将这些成果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著作阐发出来。同时也正是这段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使马克思的世界观彻底转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三是重新确立人在哲学中的地位。费尔巴哈在反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斗争中,以人来代替自我意识,以人的本质代替神的本质。重新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他虽然是个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不愿意称自己为唯物主义,而称之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受到其影响,他说:“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他的劳动异化理论。

  5、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确定办《德法年鉴》刊物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和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只是从书本、教条和理性原则研究社会的唯心主义思维方法,强调要用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社会现实出发,要把理论研究和现实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他在致青年黑格尔派重要成员卢格的一封信中谈到:“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现在哲学已经变为世俗的东西了,最确凿的证明就是哲学意识本身,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旋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到: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这样,我们就用一句话来表明我们杂志的方针: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这是既为了世界,也为了我们的工作。这种工作只能是联合起来的力量的事业。问题在于忏悔,而不是别的。人类要洗清自己的罪过,就只有说出这些罪过的真相。”

  6、强调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继续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解读世界,但已经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有所区别。两篇文章中,强调了这样几个思想。第一,马克思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第二,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思想,但消灭私有制需要物质途径、物质力量,物质的人及人的权利。也就是需要无产阶级。他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第三,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实现人的解放,必须从根本上进行革命解放。第四,“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7、提出劳动异化理论,论证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异化理论。所谓异化,就是一个事物在发展进程中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后又受这个对立面的支配、制约。黑格尔主义研究“绝对精神”的异化。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它是发展变化的,异化为自然和社会,最后回到绝对精神,达到异化的克服。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其异化的主体不是绝对精神。而是感性的人本身。他认为宗教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但这个人不是社会的人,而是自然的、生物学意义的人。这种异化观是唯物主义的,但不是彻底的,仍然带有唯心主义的成分。马克思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影响,也试图从异化角度分析当今的社会现实。他在《论犹太人问题》就指出:“金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较为系统地阐发了他的劳动异化思想。包括四点内容。一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二是劳动者同劳动自身的异化,三是劳动者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四是劳动者同人的关系的异化。马克思接着指出,劳动异化的根源就是私有制,也是异化劳动的产物。马克思接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并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马克思的这部著作是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著作,他试图用物质的原因解读私有制灭亡的必然性。他的劳动异化思想有许多合理因素,但借助异化概念本身就带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也是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把共产主义表述为消灭人的本质和人相异化,“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

  8、阐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证群众史观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马克思和大批青年黑格尔派已经转向唯物主义,但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仍然顽固坚持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他们也办了一个与《德法年鉴》相对立的杂志《文学总汇报》,继续鼓吹自我意识,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有必要系统深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进一步确立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后来列宁评价这本书是“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指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实质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是把人的自我意识理解为人的唯一本质。这种唯心主义的秘密在与把概念独立化,把从客观事物抽象出来的一般当做独立存在的本质,看做感性对象的来源和基础。如“苹果”这个概念是从形形色色的具体的苹果中抽象出来的概念。鲍威尔就把“苹果”这个概念看做具体“苹果”的实体和本质。

  阐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有别于思维的存在,有别于精神的自然,有别与主体的客体,有别于理论的实践,存在着不以人们自我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的外部世界。鲍威尔认为具体事物是一般观念派生的,实际是即创世说的精致化。

  阐述思想转化为物,必须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青年黑格尔派把历史发展动力归结为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又化身为“批判家”,又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英雄”。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指出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思想观念,而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历史的发展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资生产中。”不是观念决定历史的发展,而是物质生产决定人们的历史。“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质,甚至人们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有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阐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青年黑格尔派鼓吹“自我意识”,实际就是强调他们的自我意识创造一切,是少数人决定历史的发展,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鲍威尔说,历史一切活动的失败都是因为唤起了群众的关怀和热情。马克思恩格斯说,恰恰相反,任何革命任何历史活动,只有当他代表群众的利益,只有当它“唤起群众”,才能成功。“如果说革命是不成功的,那末,并不是因为革命‘唤起了’群众 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它引起了群众的‘关怀’,而是因为对不同于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群众来说,革命的原则并不代表他们的实际利益,不是他们自己的革命原则,而仅仅是一种‘观念’,因而也仅仅是暂时的热情和表面的热潮之类的东西。”

  从以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脉络可以概括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目的和原因。主要有三点:

  实事求是评价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对他自己所走过的哲学思想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对他的影响做一总结。既要充分肯定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对他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费尔巴哈哲学的一系列错误和根本缺陷,马克思不是一个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者。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地评价费尔巴哈哲学。所以他的题目定为《关于费尔巴哈》。同时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之前哲学发展史上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实事求是评价费尔巴哈哲学,也是实事求是评价一切唯物主义。

  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不是为评费尔巴哈而评之,其目的是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把哲学推向前进。费尔巴哈虽然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要在这个基础上把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也就是唯物史观。

  为共产主义提供科学的论证武器和探寻实现的物资途径、力量、手段。马克思很早就接受了空想社会主要关于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仍然是运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观,也就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同时也没有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途径和物质手段。所以马克思所有的理论探索之路特别是对费尔巴哈的评论就是为了创立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也是实现他的世界的哲学化的思想,只有真正的世界的哲学化才能有哲学的世界化。也就是真正找到共产主义实现的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和物质途径、手段与力量。

  《提纲》写出之后,马克思在《提纲》基础上,对其每一条内容进行了深入、具体、细致的阐发,于1846年与恩格斯完成了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没有公开发表)创立了唯物史观。在这个基础上,1847年底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宣言》就是运用《提纲》展开的唯物史观科学“理论论证”了的共产主义。这种“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不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复归,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无产阶级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依靠阶级斗争的物质途径、手段自我解放、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和根本原因。

  2023年3月28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