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为民情怀永赓续——走进瑞金革命旧址群

作者:刘雪薇 汪兴福 特约记者郭冬明 发布时间:2021-03-17 09:58:04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瑞金,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这里,走访一处处革命旧址,追寻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一棵棵古樟树见证岁月沧桑,一间间老房子诉说动人故事。瑞金叶坪,是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这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如何建设一个国家最初的探索。记者走进叶坪革命旧址群,昔日火热的革命场景仿佛浮现眼前。

  1931年11月7日, 叶坪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赣南小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由此诞生,共产党人从这里开始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预演。

  “赣南老百姓倾尽所有、义无反顾地支援红军,铁了心跟党走。”置身于昔日会场、叶坪谢氏宗祠内,义务讲解员杨华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八子参军”的感人故事——农户杨荣显一家响应“扩充红军”的号召,8个儿子先后加入红军,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

  “跟共产党走”……旧址群随处可见当年留下的标语。据了解,中央红军长征前,只有20多万人口的瑞金,有5万人参加红军,3.5万人参加长征,1万多人牺牲在长征途中。

  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共产党?

  乘车向西继续前行,记者在沙洲坝的“红井”旁找到了答案。

  “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那时的沙洲坝虽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但却是水贵如油、十年九旱的穷山村。

  1933年春天,住进沙洲坝的毛泽东带领军民选址挖井,奋战十几天,挖成一口水井,解决了沙洲坝老百姓的吃水问题。解放后,沙洲坝老百姓在井边立了一块纪念碑,上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其实,我们这里远不止这一口‘红井’。”讲解员梁霞告诉记者,赣南许多曾经吃水不方便的山村里,都有红军当年为老百姓挖的水井,老百姓在井边认识了红军,也记住了中国共产党。

  挖井取水、代耕田地、挑水砍柴……共产党人所做似乎都是平凡琐事,但件件桩桩都是苏区人民所需所急,他们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

  “在这个红色政权建立之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就明确指出,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不远处,赣州市委党史办主任胡日旺,正为江西某学院学员进行党风教育授课。

  从井冈山斗争到建立红色政权,是什么汇聚起星星之火,点燃希望之光?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情怀,是执政为民的初心。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浓浓的爱民之心,方能成就如此鱼水深情。

  一心为民的精神赓续传承,如甘甜清澈的“红井水”,时刻滋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回望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地与人民团结在一起。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昔日的赣南苏区土地上,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老区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4月26日,随着于都县、兴国县等最后7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江西革命老区群众绝对贫困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记者躬身打起一勺井水细细品啜,“红井水”如今依旧甘甜清澈。乘车离开时,记者耳边又传来悠扬深情的歌声——“红井水哟甜又清呃,手捧里格清泉想亲人。喝上呀一口哟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