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建设新农村(一)

作者:集体主义农村 发布时间:2020-12-23 09:10:35 来源:红色小兵 字体:   |    |  

  经过多年的探索,毛泽东已积累了一套建设农村的方案:

  农村:

  a、走集体经济道路,并用“人民公社”使集体经济制度化。

  人民公社是党在农村组织与动员农民的制度工具。人民公社也来源于它的反题: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没有解决中国农民的富裕问题,因此,只有走进集体经济。

  b、城乡结合

  农业:

  a、社会化,与工业化相适应;

  b、机械化;

  c、办工业。

  农民:

  a、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b、使农民有比较现在不知大到多少倍的购买力,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c、教育农民。

  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五十年代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内涵。大寨精神描述了这个方向。 (1) 大寨精神 1964年2月10日的《人民日报》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第一次代表中央概括了大寨精神: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心;敢于藐视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以整体利益为重的共产主义风格。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学大寨的号召: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

  “这个大队,原来生产条件很差,是一个穷山恶水土地薄,全部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方。十几年来,这个大队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加工改造耕地为中心,综合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度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建设,把过去的4700块土地连成了2900块,并且都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他们的粮食亩产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虽然遭到很大的水灾,但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

  “大寨大队进行了这么多的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发展这样快,完全是依靠集体力量,他们正确处理了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第二年就归还了。从1952年到1963年的11年中,这个大队在逐步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向国家总共交售了1758000斤粮食, 每户每年平均交售7000斤。”

  周恩来在报告中对大寨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资料来源《农业学大寨始末》)(2)、《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这个《修正草案》于1962年9月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通过,对原草案作了八点修改和补充。一、确定生产队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二、人民公社的规模为一乡一社,长期不变;三、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可以是公社和大队两级,也可以是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四、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必须厉行精简,减少对干部的补贴工分;五、公社、生产大队在今后若干年内,一般不办企业;六、社员的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的5—7%,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七、国家征收农业税和统购粮食的数量,应在适当水平上在一定时期中稳定下来;八、国家应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逐步地规定工农业产品的合理比价。注意其中的两个“长期不变”的意义。这两个长期不变,毛泽东一直没有改动。人民公社探索中出现的极左思潮已被清除。1971年8月12日至9月19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提出: “从1972年起,用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的要求;用5年、10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实现“在自然条件许可和人力能够经营的范围内,绿化荒地荒山。”

  鼓励社员在宅旁、屋前、屋后或生产队指定的其他地方种树,自种自有。所谓“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指责在这里是站不住脚的。主流精英在评价人民公社时,只讲人民公社创建时出现的问题,不讲《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后的公社,这显然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学大寨运动中,人民公社进一步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人民公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农村人多地少,有大量劳动力剩余的情况下,仅在现有的农田资源上谈不上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多大的意义。农民积极性的调动主要显现在如下几个方向上,而这些事业最好的选择就是依托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实现了对农民的组织与动员,把农民团结在党强国富民的目标上,形成了生产力的巨大力量。

  “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水利事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