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侯立虹:当年的“以厂为家”永放光芒

作者:侯立虹 发布时间:2020-11-21 14:30: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重温习近平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习近平: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新华网2016年07月04日,来源:新华社)。而曾经唱的很响的“以厂为家”,伴随公有制企业工人阶级主人公责任感而生,一度成为国营集体企业的灵魂,其兴衰历程折射出国有企业的命运,也启示着做大做优国有企业的路径,更警示着当今国企改革的方向。故而发表系列感悟,此为开首篇。

  “以厂为家”,是新中国工人阶级强烈主人公责任感,奉献牺牲建设社会主义创造的特殊标识。这个当年最流行的口头禅,最能表达领导阶级为国担当的行为号令,确实迸发出与国家与工厂同呼吸共命运的巨大力量,也确实攻克难关打破帝国主义经济技术封锁,创造了一个个令资本主义企业自惭形秽的奇迹,铸就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的辉煌,因而“以厂为家”也成为共和国企业震撼世界的品牌,当之无愧写进新中国史册。

  以厂为家是与企业社会主义公有制紧密相连的一种

  精神,是工人为国分忧的鲜红符号,而“戴花要戴

  大红花,听话要听党的话”,则是当年工人以厂为家

  争为国家贡献、争戴大红花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之时,满目战争创伤,到处充斥着带洋字的洋货,连火柴、铁钉都是洋火、洋钉,工业几乎为零,但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阶级有着为“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高度政治自觉,有着看到人们使用洋货就脸红的强烈责任感,有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气概。于是就有了以厂为家的废寝忘食时尚潮流,有了夜以继日发明创造、攻克技术难关的你追我赶热潮,有了众多突破重大技术难关的捷报频传,有了一大批震惊西方世界的发明创造,涌现出孟泰、王进喜、李瑞环、向秀丽、王崇伦等难以计数的以厂为家劳模先进,取得了改变世界模样的倪志福钻头、王林鹤高压电桥、蔡祖泉电光源等难以穷尽的以厂为家累累硕果。全国纺织战线一面红旗的赵梦桃,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创造高效快捷节约“工作法”郝建秀,勤学苦练摸索出一套多纺纱、多织布的高产、优质、低耗的工作方法,1951年在全国推广整个纺织企业的产量大幅提高,1952年被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毛泽东嘱托中央办公厅复信表扬郝建秀:“由于积极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工作方法,这个成绩是值得表扬的”。那时的以厂为家不只是爱厂、兴厂、护厂,还扩展延伸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为人民服务的完全彻底,一抓准张秉贵就是以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的、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高超服务技艺,放射出为人民服务“一团火”的热忱,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掏粪工人时传祥则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崇高精神,映照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光辉,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工人以厂为家,不仅保证了“一五”“二五”计划的顺利实现,而且成为主人翁责任感最鲜明表达,成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响亮代名词,成为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特殊标志,形成了全社会以厂为家伟大、以厂为家光荣的浓郁氛围,写下了共和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以厂为家是与企业主人紧密联系的一种使命,是职工

  主人公责任感的鲜明表达,而“工人阶级硬骨头,跟着

  毛泽东我们向前走”“高举红旗勇敢前进,我们是

  新时代的火车头”,唱出了工人阶级以厂为家的自豪,

  也抒发了工人阶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壮志。

  工人是国家的主人,更是企业的主人,自然有了与企业乃至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以厂为家,有了为企业争光、为国家贡献的奉献牺牲精神。这特别表现在舍身护厂、舍家为厂的竭诚奉献,钢铁劳模孟泰,不仅带领工人翻遍日伪时期遗留下废铁堆建成著名的“孟泰仓库”,抗美援朝期间冒着空袭危险把行李扛到高炉上,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还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把几个女儿挖野菜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改善职工伙食,用舍身护厂、舍小家为工厂书写了以厂为家典范;也淬炼出工人阶级的硬骨头,铁人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率领1205钻井队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勇跳泥浆池制井喷,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铸就了难能可贵的铁人精神,也铸就了以厂为家的牺牲精神;还练就了“工人走在时间前面”的特殊本领,革新能手王崇伦,努力钻研技术,先后八次改进工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他以“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以实现100多项革新、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引发全国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映照出以厂为家的创造精神;更凸显出超越洋人的气魄,钻头大王倪志福,拼命学习文化技术知识,为了能在一种特殊的钢材上打眼,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发明出享誉全国的“倪志福钻头”,以使用寿命长、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多种优点,制服当时外国著名的“席乐夫钻头”,引起国内外切削界重大反响,赴东欧表演群钻的世界性轰动,激发出以厂为家的工人阶级志气……,等等,他们不仅有以厂为家的满腔热忱,更是以实实在在的成就奏响了以厂为家的时代乐章。而创建全国著名先进班组的马恒昌,从理念、管理诸方面的以厂为家,直接表达了工人阶级的主人政治自觉和由此支配的管理企业行动,他的“‘工人’这两个字,摞起来不就是个‘天’么,咱们工人得把天给挺起来”经典名言,反映了工人阶级主人公必须参与管理的政治责任,也凸显了企业主人应当管好企业的政治内涵,他首先提出的“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作企业主人”,开创了新中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先河;第一个制定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成为“中国班组建设的摇篮”;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劳动竞赛,赢得了“劳动竞赛、民主管理、技术革新”以厂为家三大法宝,创造的班组长工作“五在前”、关心组员“五必访”、思想工作“六坚持”等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拓展了以厂为家领域和实现路径,从而具体实在地诠释了工人阶级的企业主人自觉性,企业主人与企业休戚与共的必然性,成为受到毛主席13次接见的全国工业战线上英雄集体,被誉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参自【国家功勋】马恒昌: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搜狐网2019-01-2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唤起了工人阶级以厂为家的高度政治自觉,催生了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以厂为家的楷模典范,带动了钢铁、石油、纺织等方方面面的以厂为家,形成了以厂为家的社会风气,使工人阶级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站起来的脊梁,更奠定了富起来、强起来的基础,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阻挠,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厂为家是与新中国工人阶级蔑视洋人紧密结合的

  一种拼搏,用职工技协的伟大创造粉碎了修正主义

  扼杀中国的图谋,大放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异彩,

  诠释了毛主席“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的英明。

  中国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人们至今刻骨铭心,而与此同时苏修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人祸,所造成灾难更胜过天灾,面对国家外遭经济封锁,内遇自然灾害的紧要关头,顶着风浪迎战洋人卡脖子的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应运而生。这个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职工自觉发起的聚集能工巧匠的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发起人是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工人工程师吴家柱与沈阳拖拉机厂林海丰、沈阳高压开关厂吴大有,他们联合邀请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围绕苏联撤走专家留下的“半截子工程”和霸权主义卡脖子造成的企业生产危机,利用业余时间和公休假日交流技术,进行技术攻关,迅即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而且马上引起辽宁省委乃至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因为职工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攻破洋人留给的技术难题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因为职工技术协作攻关克服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牺牲了自己、家庭种种个人利益,有时为了攻克某个难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更因为职工技术协作的的确确解决了企业许多经济技术难题,孟泰组织大型轧辊鞍技术攻关,使鞍钢摆脱了苏联停供钢面临停产的危机,并填补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马恒昌小组通过职工技术协作取得1174项革新成果、实施151项先进技术、推广102项先进操作法,带领技术服务团队踏遍19个省市进行无偿技术服务,谱写了一曲曲自力更生的凯歌。辽宁省委和各级工会不仅及时发现并肯定了这项活动,更及时加强了对职工技术协作的领导,促进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迅速向全省扩展,1963年末全省职工技术协作组织达15135个,形成了从厂、车间职工技术协作组织网络体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职工技术协作活动极其关怀和重视,国家经委1962年12月在批转沈阳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经验时指出:“群众性技术协作很有成效,为当前怎样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经验”,推进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迅速在全国各地传播发展,实现跨省市的地区性协作,发挥了意想不到的重大作用,从而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参自王恩宝《辽宁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述略》,百年潮 201906期,2019-09-06)。工人以厂为家结出的技术协作硕果,鼓舞了全国各条战线的你追我赶,更震撼了剥削压迫工人的资本主义世界,震撼了从来都把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归为技术人员的资本主义企业,他们认为异想天开的事情、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的确确发生在社会主义企业,发生在藐视洋人有自力更生骨气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美国著名专家萨特米尔称中国职工技协是“群众性的技术合作运动”,是中国科技与群众的绝佳结合。劳模发起的职工技协活动,证明了毛主席对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事业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在1950年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致辞)的高度赞扬,中国工人阶级技术协作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创举,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论断,也决定了工人以厂为家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以厂为家是与集体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风格紧密

  联系的一种风尚,工人对工厂热爱对生产热情

  到了现在无法相信的地步,真切生动反映了

  那个时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情操情怀。

  人们都知道雷锋,是助人为乐的同义词,但雷峰还是以厂为家的典型。雷锋的工人生涯虽然只有一年两个月,但在产业工人实践中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构成了雷锋精神最基本的内涵。1958年11月,雷锋从湖南来到祖国的钢都鞍山,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开推土机,鞍钢1959年5月决定在辽阳弓长岭铁矿建一座焦化厂,虽然弓长岭是个没有职工宿舍,没有服务配套设施的大山沟,雷锋却义无反顾地报了名,面对没有宿舍只有几间破旧不堪、四处透风的土屋,他毫不气馁,在日记中写下“我们在建设焦化厂当中,住不好、吃不好和工作环境不好等,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而且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日记名句,也是雷锋在弓长岭当工人时的杰作。当时砌内墙用的泥和不好,干草和泥土用铁锹搅拌不开,雷锋也像王铁人那样脱下鞋挽起裤腿,光着脚咬着牙把泥踩匀,终于“供应”出质量上等的泥。1959年11月14日深夜雷声大作要下大雨,雷锋想到工地上还有7000多袋水泥没卸,大喊“快去保护水泥呀”,大家闻讯赶紧找雨布揭芦席,抬的抬盖的盖,雷锋见仍然不够用,就跑回宿舍把自己的蓝花被盖在水泥袋上。今天的雷锋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雷锋在工厂期间的偶像就是劳动模范,他在日记中决心“向市劳动模范张秀云学习,首先学习她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赤胆忠心”,除了张秀云,鞍钢的孟泰、王崇伦等全国劳模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雷锋前进的道路。不仅发明了适用吊泥、吊砖的土吊车——横杆吊斗,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还革新了滑车和独轮车等生产设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雷锋能够不断发明创造,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源于他极强的主人翁责任感,源于他以厂为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词里的“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就是他以厂为家的写照。雷锋在弓长岭当工人只有短短142天,却18次被评为标兵,5次红旗手,3次先进工作者,书写了以厂为家的光辉篇章。雷锋入伍后听说辽阳遭受洪水灾害,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100元钱寄给灾区,汇款单上的“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弓长岭就是我的家”,表明以厂为家给雷锋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烙印(参自尹晓燕《一个你不知道的工人雷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2015年03月27日,来源:工人日报)。其实,那时以厂为家闪烁的集体主义光芒,雷锋只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正如纪卓阳《为什么毛泽东时代工人的积极性很高?》按语所述“工人阶级在毛泽东时代有极其高昂的生产热情,他们对工厂的热爱、对生产的热情甚至到了我们现在无法相信的地步。比如他们会主动申请义务劳动,不要任何报酬;如果领导安排义务劳动没有安排到他,他会觉得这是领导看不起他,心里面会非常不舒服。又比如有些工人为了抢任务,会连续工作24小时,领导拉都拉不走”,在今天一些人看来,这种不可思议的热情,他们认为是一种畸形的、违反人性的热情,确确实实普遍存在,那个时代以厂为家爆发出的高昂的生产热情,诠释了什么是集体主义,什么成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

  以厂为家是工人主动的奉献牺牲,但根本前提是工厂

  真正把工人当作主人,让工人切实有家的主人地位,

  感受到家的温暖,不会发生以厂为家的后顾之忧。

  毛主席有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的名言,说明工人以厂为家主要来自主人公的动力,但也得益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大环境和工厂弘扬以厂为家的必要条件,因为鸡蛋能够变化为小鸡必须有适当温度,如果把鸡蛋炒了、腌了,无论如何是变不了小鸡的,所以条件尽管是第二位,但绝对是不能没有的。毛泽东时代工人爱厂如家,生产热情非常高,是工人的主人公地位,既有法律保障又渗透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具体实在,工厂关心呵护工人,尊重工人的首创精神,不会发生以厂为家的后顾之忧。上文提及的纪卓阳为写就《为什么毛泽东时代工人的积极性很高?》,专门走访了许多老工人道出了工人以厂为家的外因。一是工厂千方百计解除工人的后顾之忧。一位罗师傅讲,工人为什么会爱厂如家,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当时的厂对工人太关心,简直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真正消除了工人的后顾之忧。一次他家里来信说爸爸身体不好,并没有报告厂里只是给朋友说话时说漏了嘴,可家里很快回信说收到了50块钱,弄的他莫名其妙,后来方知是工会寄的。当时厂领导和工会真把工人装在心里,每个班组的工会小组长负责了解班组工人方方面面情况,使厂里对工人家庭了如指掌,一旦有了困难不等工人反映就解决了,工人确实感到了家的温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就有了全身心投入生产工作的以厂为家。二是领导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70多岁的全国劳模范师傅认为,以前提倡鞍钢宪法,干部不仅带头参加劳动,还要向工人拜师学艺,而且参加劳动也是实在的,从车间主任书记到厂领导都亲自上一线,与工人一起出大力流大汗,他亲眼看到很多领导中暑而晕倒的情形。制定生产任务也非常尊重工人意见,工人如果觉得生产任务不合实际,厂里立即进行修改。还特别重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专门设立了机械化车间实施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工人的4万多条建议促成了400多项技术革新。三是工人能够名副其实监督领导。有过检举领导经历的周师傅说:当时贪污腐败很少,除了当时人们思想觉悟很高,觉得贪污很可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监督,所有账目都要张榜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查,工人的检举途径也很多,可以写大字报、小字报,可以直接找党委反映。一个副厂长利用权力分了一套房子,群众反映到党委,房子退回,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级别从副厅级降到副处级。四是工人待遇高于领导,还敢于否定领导意见。周师傅觉得工人感到自己是主人,就是工人和干部的待遇没有差别,吃粮根据工种定粮,工人普遍比干部多,某些工种能到50斤粮,很多工人的工资比干部还高,厂里有个8级钳工工资待遇相当于县级干部的收入。工人虽然尊重领导,但发现领导做的不对也敢于据理抗争,为了保证钢的质量,碳素钢钢锭出来之后要切掉1.5%的量,工人们发现切掉1%的量也能够保证质量,每吨钢锭就可以多出0.5%的钢材,便向上面反映这个问题,可车间和厂领导说这个东西是苏联专家定的不能改,工人们就和上面顶着干,连续几百次违反苏联专家定的操作规程只切1%的量,还多次把问题反映到冶金部,冶金部调看实验数据,肯定了这种操作方法(知乎网,纪卓阳《为什么毛泽东时代工人的积极性很高?》,激流网s首发)。工人为了企业敢如此顶撞领导,如此与领导顶牛,而且多次越级告状,领导也不着急,也不阻止,任凭工人告赢,这是现在对领导和工人都难以做到的事,也都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以厂为家的年代确确实实发生了。唯有读懂了这些,才能明白当时企业为什么辉煌,才能明白当时以厂为家为什么红火的真谛。

  结语。以厂为家是新中国工人阶级的创造,是工人阶级主人公力量的展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辉煌发达的根本经验。她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昭告了“计划经济养懒汉”的信口雌黄,是对在西北大沙漠建起原子弹试验基地、在北大荒荒原建起大庆、在金沙江崇山峻岭建起攀枝花等为新中国奋斗一代人的侮辱,是对以王进喜、雷锋、王崇伦、赵梦桃为代表的为国家为民族分忧解难工人阶级的玷污,是对工人阶级以厂为家的污奉献牺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污蔑。以厂为家更以不可磨灭的成就和巨大贡献,昭告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光辉历史,她以创造的震撼资本主义国家奇迹,创造的令资本主义企业望尘莫及奇观,铸就了新中国站起来的地位和初步繁荣昌盛的辉煌。工人阶级以厂为家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建设起来的全民、集体企业永远是共和国发展的缩影,老一代工人以厂为家的鲜明主人翁意识,始终与社会主义制度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征程中培养起来的听党话、跟党走高贵品质,永远是做大做优国有企业的法宝,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章:宋方敏《我国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性质不能变!——兼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与风险》,昆仑策;【国家功勋】马恒昌: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尹晓燕《一个你不知道的工人雷锋》,工人日报;纪卓阳《为什么毛泽东时代工人的积极性很高?》,知乎网,激流网s首发;卫建林《大锅饭养懒汉”:这个无耻论调侮辱的不只是一代人》,凌云军事。鸣谢河南好友王坤鹏提供资料。

  2020年11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