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重温那些“没有私心”的历史

作者:张彬 曹澍 发布时间:2020-01-11 11:56:59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条显著优势中的一条。

  优势并非与生俱来。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在今天看来已被历史证明的革命真理,当年却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在争论、实践、斗争甚至挫折中经受检验,最终才焕发出璀璨光芒的。正如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所说:“制度,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站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向着仅剩的千把号人满怀信心地说:“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而我们现在是一块小石头。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会大起来,而且一定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信心是需要实力支撑的,此时的红军部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

  这个“乱”还包括思想方面,面对要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怎样领导这个历史性课题,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红四军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多次召开会议,都未能形成共识。期间,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受到严重警告处分,朱德被书面警告。

  根据党中央要求,陈毅赴上海汇报工作。之前,毛泽东曾声称要打倒“陈毅主义”。出发前,陈毅与毛泽东交换意见,两人又吵了一架,各执己见,不欢而散。这次赴上海,千里之遥,信息闭塞,陈毅的汇报决定着革命的走向和红军的命运,尤其是毛泽东的去留。试想,最有发言权的陈毅如果囿于一己之念,挟私报复,后果将不堪设想。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毫无疑问,陈毅经受住了考验。在上海,他接连提交了5份书面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红四军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直言不讳地承认:与自己有思想分歧的毛泽东“在政治上比较正确”。对此,党史专家傅柒生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能假设的话,当年陈毅若有一点私念,有没有古田会议,开成什么样,毛泽东能不能回到领导岗位上,就很难说了。”

  任何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都要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才能反映出本来面目。每到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革命领袖,以对党和红军负责、对革命事业负责的精神,以真正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相争为党、相让为党,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的重大历史转折。

  “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一位老红军说:“党手里没有枪杆子,就是人家的盘中肉;枪杆子离开了党,就像树没了根,别人一推就倒了。”但是,兵权不会从天而降,不仅是“争”来的,更是“斗”来的,前提是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正如毛泽东始终强调的,共产党人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

  红军胜利会师后,在北上与南下的行军方向上出现分歧,张国焘公然另立“中央”,自封“主席”。会上,张国焘逼迫朱德表态支持自己另立的“伪中央”,要求朱德必须与毛泽东“划清界限”。朱德旗帜鲜明地表示:“你这种做法我不赞成。我们不能反对中央,要接受中央领导。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天下红军是一家。”

  对于这段斗争历史,毛泽东给了朱德10个字的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个“大”,是为了革命事业大公无私、大义凛然,“大事见境界,抉择显本色”;这个“坚”,是为了红军前途坚定不移、坚决斗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回眸历史,才能更加清晰地看清历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从历史走到今天,正是因为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定海神针”,人民军队历经坎坷而不散,屡遭失败又奋起,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队伍被敌人拉过去,也没有任何人能利用军队来达到个人目的。

  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明天的历史,今天可以创造。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重温那时的“没有私心”,我们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意志更加坚定,正风反腐、整纲肃纪的底气更加充足,改革重塑、浴火重生的力量更加强大,强军兴军、迈向一流的道路更加宽广。

  (作者单位:武警西宁支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