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作者:黄相怀 发布时间:2019-05-24 08:26:44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主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重大论断,丰富和深化了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的理解,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情感,是人类的一个普遍心理现象,见之于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但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现象的出现,则是近代政治的产物。面对资本主义列强所制造的内忧外患,唤起和凝聚本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是落后国家扭转自身历史命运的先决条件。这种精神力量,最核心的就是爱国主义。正是20世纪初空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造就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因而五四精神最核心的也是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以来,爱国主义成为驱动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主基调,从而为中华民族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提供了重要精神动能。离开了爱国主义,就无法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更需要高举起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也就意味着,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背负着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深重苦难,面对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肩负着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担当,全体中华儿女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起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共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将爱国主义转化为推动中国发展的成功实践

  因五四运动而勃发的爱国主义尽管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政治意义,但如果不能够顺利地找到政治组织承载,则很有可能仅仅停留在政治现象层面,而无法有效转化为推动中国发展的政治实践。这种政治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实际上,五四运动自身的发展特质,即精神力量与思想力量、知识分子力量与人民群众力量的交响变奏,本身就内在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逻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仅以爱国主义团结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以思想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奋斗的力量等引领、振奋和激发了全民族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成功地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了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理性实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忌说空话。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忠诚弘扬者实践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爱国主义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是形而上的,必须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而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而,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

  社会主义是承载和托举爱国主义的必然选择

  五四运动爆发的特定政治历史环境,塑造了五四精神中爱国主义的特定内涵,使之不同于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这是因为:由于五四运动是对资本主义列强互相厮杀且欺压中国的激愤和反抗,因而它必然包含着对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的反思和警惕;又由于五四运动是深受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因而它必然包含了对社会主义这种在当时已经成为实践的这种光明前景的向往。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五四运动所追求愿景的必然历史归宿。实际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沉重、饱受列强压迫、人口众多且情况复杂的落后国家来说,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革命手段,还是作为未来目标、制度形态和运行原则来说,都是爱国救国的最优之选。

  习主席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从救国救民的角度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华民族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以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以求民众解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民族独立、民众解放的希望,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强国富民的角度看,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与中国发展的真正奠基,是以社会主义改造所完成的政治形态、制度形态和社会形态等为前提和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清除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障碍,为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基础变革、为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对许多落后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完成国家的重构和社会的再造,推进现代化就会面临巨大的动员难题,即难以动员起来物质的、精神的和人员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即便强行和局部地推进了现代化,现代化要素突然闯入旧有的社会结构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社会主义之于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政治社会条件。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是抽象的,而必须结合到具体的社会制度中。具体到信念坚守上,就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于五四运动以来历史发展逻辑之中,高度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之中。习主席深刻指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当然也就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复兴之路。习主席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因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考验非常多。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放眼当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面临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全国各族人民永葆爱国热情,使中国共产党永葆蓬勃朝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无限生机。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