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为什么我国的朝代只有两三百年?什么是历史周期律?

作者:無風即風  更新时间:2018-01-20 08:03:1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60cc6d33293581796fbb32b3cd23c389.jpg

  三世而衰、五世而斩。朝代犹如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没有永远完美的制度,也没有永远圣明的领袖
  ​​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宠大的话题,本人曾专文论述过。

  其实就是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时说过:“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其实,这个理论也不是黄炎培的首创,中华先贤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如《左传·荘公十一年》: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还有《孟子·离娄章句下》: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民间亦向来有谚语传曰:“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可见,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定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诠释角度来讲,这就叫“世间万物的普遍内在真理”。

  确实,无论是哪方面,我们都能看到大多数的辉煌传承都循环在“三”与“五”的两个奇数之间或上下:

  (一)西汉以景、文、武、昭、宣共5位杰出帝王缔造了西汉210年的国祚;
 

85b19033cb9c5de76e0d26886d6344dc.jpg

  (二)东汉光武帝、明、章、和共4位帝王延续大汉国祚近200年;

237491b2424f23158dc468cdc6abde15.jpg

  (三)大唐太宗、武曌、高宗、玄宗、宪宗(元和中兴)、武宗(会昌中兴)6位杰出帝王缔造了大唐近三百年国祚;

de4f4f6f8deca671da31d3aa49b51f0c.jpg

  (四)大明以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孝宗(弘治中兴),如加上神宗万历之的张居正改革则一共6位杰出帝王奠定了大明276年国祚,可与大唐(289年)比肩。

40484a0df5c89d0161433e90615a3f48.jpg

  (五)大清王朝,虽然与世界相比,满清已经开始落后,但是就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帝制政治来讲,倒不妨为一盛世,即康雍乾3朝。

1102128f1375d38d7224c18ea842fac5.jpg

  除去汉、唐、明、清外,另外还有几个完成了大一统却比较短命的、以及未完成大一统但却偏居一隅且又国运长久的王朝:

  (一)大秦:没啥好说的,史无前例大一统,惜二世不给力;

c0b7d44b6c352c794e123f1f978867c3.jpg

  (二)西晋:国祚37年,且夺曹魏天下,可忽略不计;

  (三)东晋:国祚103年,勉强达到百年,而且杰出帝王不多,能拎出来遛一遛的,恐怕只有孝武帝与明帝,真要较真起来孝武帝也一般般,只有明帝可称明君;

  (四)大隋:与西晋一样才只有37年,可不同的是大隋的国力极其强大,而且政治也一度昌明休仁,一派盛世景象,如果抛却始皇的万世之功先不论,那么大隋应该是中国帝制历史里最可惜的一个朝代;

b58e7d6d5106a1825a93289246feb92d.jpg

  (五)北宋:太祖、太宗、仁宗,若可以加上神宗,那么北宋确实算得上盛世,只可惜先天不足,一“出世”就被石敬瑭挖了个那么大的坑,所以没辙,但是在四面受敌之下国祚仍然达到167年,不容易了。

b2d6c3901762a40fb4c3cf97cd860565.jpg

  (六)南宋:只有孝宗可称为明君(干淳之治),南宋之所以还能苟活152年,很大程度得益偏居以及西夏的崛起制衡了金朝的继续扩张,要不然真难说;

  (七)大元:除忽必烈外无明君可言

a3118afa96124ee8214a99d368a964a3.jpg

​  英宗、文宗、仁宗都还可以,但可惜其政治理想都死于襁褓或功败垂成,因此以结果导向而言,这三人所代表的时代无法被认定为盛世。最重要的是,以少数民族身份统治绝大多数人口之主体民族,却始终不推行汉化,这样的王朝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在此列——个人倾向认为元蒙王朝就是华夏族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准亡国。

  那么,通过上述两种王朝类型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在抛开疆域上的大一统与国运长久先不论,我们可以肯定来自孟子的“五世而斩”与古老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的定律是极其精准独到的:

  ★凡涌现过3个明君的,就一定能延续到“4”或“5”甚至以上;

  ★凡有3个盛世以上的,国祚都可以超过了两百年或上下;

  ◆凡不够3明君的,无一例外不是早亡就是衰落;

  ◆凡达不到3次盛世的,国祚无一能超过200年。

  如果你觉得不够说服力的,我们还可以上溯至先秦时代:

  (一)尧舜禹:唐尧、虞舜,夏禹,不管这三个人是代表某个部落或群体,还是某个人也罢,确实就是“三”;

  (二)夏:少康、芬、泄,三位都是夏朝比较有为的君主,如果不是他们几个人,那么夏估计早因后羿夺国而亡了;

  (三)商:汤、太戊、祖乙、盘庚、武丁,商强于夏,无怪;

  (四)周:武王与周公(成王)、康王(成康之治)、穆王盛世、奠定大周800年国祚,“吐哺制《礼》”的周公当力推首功,但是没有这几位杰出的继承者,也是不可能的。

86eee882ca62d316def488a5b71b6eba.jpg

  东周后就可以不算周王室了,因为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其中两个国家成了佼佼者,分别是大秦帝国与楚王国:

  【秦】不必废言,“六世余烈”,个个雄主,故大秦终问鼎!

  【楚】武王、文王、成王、庄王,还有威王,成楚大业!

91655fda09cf991a8093207650b63ce5.jpg

  ​以上所有例子都反映出:“三世而衰”/“五世而斩”,无一例外!

  毋庸置喙,我中华先贤确有超越人类极限的天大智慧!!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了???  其实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世间万物存在的一个真理:

  即开头、高潮、尾声——顶多加一个“最后一搏”,即“中兴”。

  请问,你没发生衰落,又怎么会有“中兴”?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原因了。

  那么,把“三五定律”放到历史的时间线条里,对应的无疑就是:开国、盛世、亡国,只要“盛世”一消失,国祚就会进入亡国倒计时,这就叫:盛!极!而!衰!

  用现代名词来比喻,可以联系到一个叫“峰终定律”的逻辑概念,即人们往往只比较容易记得事件的“高潮”与“结局”——这侧面反映及佐证了,王朝是有“峰值”与“终值”的,“三五定律”是存在的。而且“峰值”是决定“终值”的先兆。​

  所以说才会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很可怕吧!强盛竟然代表衰落的开始!

f08870a3a9e4e510eedeb03ca207ec39.jpg

  下面,就来看看每一个盛世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衰”的:

  (一)西汉,亡于外戚干政,但国家与民族的根基很稳;

  (二)东汉,亡于宦官专权,但民族根基依然稳固;

  (三)大唐,亡于藩镇割据,民族根基十分不稳,与汉相反;

  (四)发明,亡于农民起义的内乱,还是亡于后金的崛起之外忧?两者有之。

  (五)大清,这个毫无疑问就是亡于闭关锁国,没得狡辩。

  【任何问题,首先都必须捉住主要的!然后才是次要的!】

  以上疆域大一统+国运长久的4大王朝的盛世,无一不是衰落的开始(除去两汉不是那么明显外)。

  ★西汉从“昭宣中兴”开始走向衰落;

  ★东汉从“明章之治”开始走向衰落;

6e6cf8cd24a4ad1d89bd8c5928a8a53a.jpg

​  必须是这些顶层设计。

  没有永远完美的制度,也没有永远圣明的君王;同理也不会有永远灵光的统治思想与永远都焕发生机的文化与文明。

  所谓的“中兴”其实就犹如人之潜能的最后一点挖掘,当政策、思想、文化走到尽头时,拥有再出色的时代领袖也必然无济于事,因为路的尽头已经显现,你再向前也走不了多远,甚至很快就无路可走——只能续命,而不能重生。

  那么,应该怎么办了?

  历史地看,有人选择走新路,有人选择走老路,目的都是为了重生。

  【老路】  ①孔子要求的“尊王攘夷”与“克己复礼”就是走回头路;

  ②王莽篡汉改革也是走老路,他的所谓创新就是《周礼》;

  ③唐朝让儒家变成纯学术,不像大汉那样用以治国,就是保守路线——所以唐没能超越大汉,也所以唐以后中国开始被世界缩小距离;

  ④宋将儒学中最重要的2点“反叛精神”,即“谟”与“训”给彻底换成了“君臣父子”这样的关系,这是直接阉割了儒家,这是毫无疑问的。另外,又将儒家中浩瀚无垠的胸怀“天人合一”给化成了“存天理去人欲”——出处的“欲”是贬义,也就是说《周礼》儒学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被解释了“性本恶”,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把儒家中最具英雄主义与家国情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弱化,反而强化了“温良恭俭让”。

  与“存天理去人欲”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强化王权与加强读书人和人民百姓的奴性。

  所以,为何两宋都缺乏北上的进取精神而甘心偏居一隅,以及如此重文轻武就不难理解了,目的就是不让那些拥有先天英雄主义的“武夫”唤醒原始儒家的内涵。

  宋之后,中国不再有思想创新的土壤。

  因此,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被西方超越。

  显然:走老路是不可能重生的,还是那句话:路已到了尽头,没多少可图的了—— “三五定律”已经经过几千年的证明,中国的历史的确是有周期律的,而且的确是只有两三百年的极限的。

  但是,“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极限其实在人类史上,是一个相当长、可以说是最长的“周期律”。

  君不见,昔日的“4大文明“还有谁剩了下来?
  毫无疑问,“三五定律”是由我国的国家实力、人口规模、文化底蕴、政策与文明的生命力所决定的:时间线条的现实体现。如果不是因为“中华之大”,那么,就会像其它国家一样,根本达不到这个极限。

  到底该如何破解“历史周期律”了?
  唯一的办法,假如你不想被别人终结的话,那么就只有学大秦,“革”!“命”!从自身开始。

  必须走新路。

  就是要自!我!革!命!

  历史上,除了秦国外,只有一个人、与一个时代这样尝试过:此人的名字,不可说也 。

  写完,谢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