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转变观念,才能化解“招工难”

作者:云松  更新时间:2016-03-06 09:53:00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招工难”的话题都持续引发关注。今年,这一问题依然突出。

  其实,“用工荒”是种假象。如果说几年前打工者怀揣“淘金梦”蜂拥外出求职,那么今天的打工者更想要的是一份保障。首先,“用工荒”暴露了以往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保障制度不力。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还有不少企业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甚至随意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导致企业对劳动者没有吸引力和约束力,一旦市场形势不好,员工就会立马走人。其次,发生用工荒的企业大都远离城市,位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的村、镇、区、园。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城乡差距大、环境没有吸引力等问题。再次,90年代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90后出生率低下,未来中国大陆人口很底。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很吃苦,再加上物质各方面都在上涨。在珠三角工厂打工,每月工资都普遍是在1000-2000之间, 见到现实中物质横流,难免心中会有期盼。但是想实现起来,往往是个梦想,现在谁都不想打工。加上内地的一些工厂开出来的工资也是差不多,打工的话也不去广东了。导致流动人口减少,自然工厂也老是招不到人。现在工厂最难招的是普工。刚毕业大学生又不想干这些,所以出现了招工难还有找工难这种矛盾状态。

  不可否认,企业经营是为了盈利,没有工人一切都无从谈起;农民外出打工也是为了增加收入,无工可打当然也是惘然---从这一角度上讲,用工者和务工者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现代市场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双赢”,任何一方只想单自己盈利而让另一方亏本的生意都是难以做成的。对于这一点,那些在市场上已经搏杀了有些年头的老板们,应该比那些刚刚走出农田的农民工们清楚得多。事实上,老板们作为用工双方的“强者”,在如何提高工资、待遇以达成“双赢”方面具有绝对责任。太多的事例已经证明,那些一味以压低工资支出来减少成本的企业大多招工难,或者即便招到工人也难免跳槽现象发生……结果,所谓企业盈利必然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面对经济下行形势,企业不该再把员工当“红利”,而应该当作财富。主动转变用人观念,在严格执行劳动法规的同时,摒弃劳动力便宜的短期用工观念,真正把员工当成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努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感、归宿感,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持久稳固的依存关系。

  作者:云松

  地址:梓潼县人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