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朱树松:小议中西医

作者:朱树松  更新时间:2024-04-29 08:29:0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能使之安身立命和繁衍发展的自有精神和自然纯朴对物质感知的总括。文化随着民族的壮大和时间的推进,不断去粗存精,并汲取新鲜的“营养”,充盈着自己的“骨肉精血”的生旺,它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与象征。中华文化因具备魂魄(精神、思想),是与生命肉体的融合,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不衰的永恒动力。

  中医药就是中国先人发现的“天人合一”的原本事物,该事物是与大自然本有运动规律同向而行的,可使人顺运而生。中医药是人学,是针对中国人自然属性而产生的,当属浑然整体中华文化(哲学)范畴,不是当今常谓的“知识”。

  知识,是分科解析的技术范畴,是人类对历史发展某个阶段客观境遇认知的发明创造,意在改观其认为不合时理的事物,有随时更新的可变性。知识,即所谓“西学”的、也就是现在时髦的“先进科学技术”,恰当地说应是“先进技术”,西医药属之。因为,“科学”本身就是先进性的,如谓“先进科学”有复赘用词之嫌。

  中、西医药两大阵营的“源头”不同,其诊断、治疗、用药法则必然迥异,但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应当并存互尊,更应主动相互靠拢,走优势互补,互相协调的“中西医结合”的路子。但是,这些年来崇洋媚外肆行,西医药挟洋自重而夺势,仗势欺压中医药。

  毛主席曾以大智慧教导说:“西医学习中医”,“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就足以证明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生命传承作用的重要性。

  其实,若追踪朔源,“西学”亦是由于中华文化的浸淫而兴。清末学者有云:“墨子为西学鼻祖”“西学源出墨学”。西人学中,巧窃为它用,而使其技术领先。而后,西风东渐,逐渐蔓延,警醒我人,遂激活墨学,方知西学源头是为我学,西学不过是中华文化的旁枝末节。但西人贪狠,甚或以淫技奇巧篡转技术初衷,以惑祸人世。呜呼!而今,必应眼光犀利高远,切勿鼠视媚西崇外,亟当以我为主,将西方所谓“先进技术”之法,良莠鉴别,澄沙汰砾,务使其良回归以为我用,方能益我泱泱民族的劲(jìng)力发展。

  中医药即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立论一开始就顶天立地,充盈于天地(宇宙)之间,人在其中与天地和合且贯通(人亦是天地)。万事皆不出天地,所以,中医药的立论是不需要所谓改进的,除非大自然“天地人”结构改变。中医药只需在使用中随宜调(tiáo)动交替即可。因为,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是在“自我”与天地间达到最大“和谐”后的实施。

  而“西学”指导下的西医药则不然,就像在平地上搞建筑,一旦使用寿命到期,或设计不合理,就得拆了重建。就是号称“摩天大楼”,也到不了“天”。拆旧重建,就是所谓的创新发展。无论设计和材料多么高超,使用寿命总是存在的。西医药的发展,即在自己制造的废墟上摞叠,至今也没有达到“天”的高度,更遑论顺应生命和自然了。其实,西医药就是为了改善或纠正眼前的某种状态,在治疗原则上与建筑道理是相同的。

  西医诊病拟方是单向的,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凡同病同方同药,而且毒副作用明显。

  中医治病却是双向的(或多向的),讲求的是辩证、平衡,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病不同方,一方之中,毒副作用相互制约或抵消

  再说药物,中药(本药)自有史以来基本未变,只有充实和随机随适应用的变化(组方)。而西医药品使用一个阶段以后,副作用明显显现,就要废除,重新更换新药,就有了所谓的“创新”。说句到家的话,西医药的“创新”是用新的错误,取代旧的错误。不过是新药的错误和旧药一样,得用过一个阶段才能知道罢了。如此循环而已,永远达不到人类生命与自然的至高点。

  这里所指的中医药,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不是被西化的中医药。

  中医药是一个浑然有生命体温的整体,而西医药却是冰凉的一条线。

  西医药界应该清楚,不要以眼前强势,打压中医药,要懂得“西学源出墨学”。同时也恳请真正的中医药界,以回归民族本心,壮大民族气节,挺起民族脊梁为己任。千万莫要忘记,没有西医药的时候,中华民族是怎样繁衍生息的!

  我崇尚中医,但不反对西医。

  (朱树松·2024年4月26日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