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教育的陷阱:从育才到敛财

作者: 青云纪事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3-08-17 23:52:11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住房、医疗、教育三个基本民生领域的产业化改革,结果是形成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扳倒这三座大山的难度在于这三个产业在顶层设计上非常巧妙地绑架了人心。

  房价不停上涨明明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但是给人以财富增值的幻觉。同样一个小区的房子,自己早前买的时候是100万,现在有人买是200万,这代表什么呢?代表自己的财富增加了100万还是别人的负担增加了100万呢?

  事实上,别人增加了100万的负担是实实在在的,自己财富增加了100万是虚无缥缈的。因为自己财富增加的这100万,需要卖掉房子落到口袋里才是真实的。一个小区1万套房子,第一万套房子比前9999套价格翻了一番,就代表这个小区所有业主的财富翻了一番吗?很多人认为是,其实根本不是。

  正是这种财富增值的幻觉把老百姓分化了,买了房的支持房价涨,还没买房的支持房价降,被耍的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而真正的受益者却隐身事外了。现在再看房地产,很多人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所谓的财富增值就像一轮过山车,爽了一会什么也没留下。

  医疗则是通过快速掩盖症状来给人病愈的幻觉,还因此标榜自己疗效的快速。这就好比家里冒烟着火了,就立马用个铁罩子把家罩起来让烟冒不出来,不冒烟就代表灭火了。我们生活中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都是这种思路,血压高血糖高只是疾病引发出来的症状,就像着火冒出来的烟,不查出来什么疾病引发的症状,只是把症状掩盖,怎么可能治好疾病呢?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你不停地花钱,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还治不好病。

  教育更是让很多人掉进陷阱还不自知,当补课费成为了每个家庭的沉重负担的时候,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课外辅导班被大面积取缔,那时候很多家长都是拍手称快的。这几天,有个网红举报新东方违规补课直接让新东方停课,却被家长在直播间里骂了个狗血淋头,以至于该网红表示不再碰教培领域了。

  为什么家长们一方面痛恨教育的内卷和辅导班的天价负担,一方面却又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呢?这说明天价辅导班只是症状,还不是病因,是病因造成了这样的症状,如果只是消除症状而不是消灭病因,那么症状就会反复出现,那么教育这座大山出现的病因在哪里呢?我们一步一步分析。

  中国的家长最重视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这本身无可厚非。教育的职责就是满足家长的需求,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为国育才,那么国家需要的是某一种人才吗?不是,国家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人才。国家既需要优秀的干部厂长科学家,也需要优秀的工人农民解放军。百业兴盛齐头并进才是健康的经济发展,所以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机器上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少了哪个都运转不好。

  新中国能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用短短三十年时间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与这种高效率的分工协作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教育,就是培养各个领域人才的保障。

  人们为什么会安心于各种岗位,并喊出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口号呢?因为分配公平合理,收入差距不大,人们心里看重的是在哪里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只要做出了贡献,就会有与贡献相对应的收入,是贡献的高低决定收入的高低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种体制有利于实干者,对那些没有能力干事的人来说并不友好,当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再是按照贡献分配,而是按照权力分配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有些岗位不干活也能拿钱,有些岗位干活少但是可以多拿钱,有些岗位多干活但是拿钱少,那么人们必然倾向于去那些不干活也能拿钱或者干活少拿钱多的岗位。

  分配的不合理,让某些得到资源倾斜的岗位有了特殊的吸引力,这时候老百姓的团结就被分化了,大家不是团结起来反对这种制度,而是在这个制度里比拼内卷,去争抢那些在分配上被不合理倾斜的岗位,高考就是这个争抢的战场。

  为了在高考这个战场上能够胜出,教育的军备竞赛就从幼儿园开始了。辅导班提成绩有助于竞争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别人都不报辅导班提成绩。如果大家都报辅导班一起提成绩,分提上去了但是名次不变,那么这个竞争优势就没了,唯一得利的就是教培机构。

  这种残酷的内卷滋生了拔苗助长现象,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中学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本来应该甘之如饴的求知变成了深恶痛绝的负担。这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而是毛主席那时候就存在并被批判的现象。

  当年毛主席是这样论述教育革命的:

  学制可以缩短,学制缩短以后,中学毕业生只有十五六岁,不够当兵年龄,也可以过军队生活。不仅男生,女生也可以办红色娘子军,让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去过半年到一年的军队生活。

  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

  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驾车子,也了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做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不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

  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更早些的,有所发明的祖冲之,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

  美国的富兰克林是印刷所学徒,也卖过报。他是电的大发明家。英国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机的大发明家。高尔基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

  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

  课程讲得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有人先改掉了分配机制,让某些岗位可以额外得到很多不应该得到的,然后通过某些手段让自己的子女可以一代又一代走到这些岗位上。那些在竞争中胜出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掩盖背后不公平的道具,他们只是淘汰了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但淘汰不了规则制定者家里的孩子,因为人家除了明规则,还有潜规则。极少数陪跑的胜出者,是所有家长付出代价得来的。

  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还是得从分配机制上入手。工作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不同,都应该有合理的收入和应有的尊严。当年工人农民是国家的主人,收入尊严并不比别的岗位差,所以没人觉得当工人农民有什么不好。但现在工人农民是底层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干着最苦最累最多的活,却拿着最低的收入,而且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承受着物质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只要还存在这种人为制造的高低贵贱,教育的内卷就停不下来。让老百姓都甘心让孩子沦落到最底层承受物质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没人会忍心这样做,但凡有一点可能,他们都会拼尽全力避免这样的结果,教培机构就是利用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大发横财。

  问题能最终得到解决吗?要想彻底解决,需要文化上的革命。如果还是在旧文化主导下的规则里内卷,延续的永远都是痛苦和迷茫。这就需要那些在内卷中胜出的普通子弟不要满足于个人的成功,而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勇于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当年伟人对他在天安门接见过的那些年轻人充满期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对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充满期望,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文/青云札记,来源:青云纪事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