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路过小区附近的步行街,摆摊的人比平时多了几倍。卖啥的都有,小物件、服装、花卉、皮带、手工品、水果……100米不到的地段二三十个小摊位。和一位脸熟的卖书的大哥闲侃了几句,确认城管现在不管了。
最近,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全国各地的地摊经济开放了。成都、杭州、济南、郑州、石家庄、西安等多个省会城市都启动了“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计划。互联网上,地摊成为热搜词汇,据说连续几日霸占多条微博热搜。一个地摊,某些人看来是要承载“全民族振兴经济的希望”了。
经济要转动,投资、消费、出口是三大马车。地摊改变的是供.给端。地摊上的货品,商场里都有,摆摊只是改善了供.给的便利性、可及性。地摊多卖一件,意味着开店铺的就少卖一件,除非店铺老板也加入地摊大军。
人们是否消费,当然受到供.给方式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口袋里的钱。所以,释放消费的最佳渠道,不是只改变供.给端,而是切实提高消费能力。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给套牢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每月还着2000元月供的房贷、支出2000元的孩子幼儿园学费、要预备一年半载给家人(尤其老爸老妈)支付几千上万元甚至更多的医疗费,路边摊的樱桃再多,买的时候不得盘算盘算称多少?
住房、教育、养老等大项花钱性质和医疗类似,这里就重点说医疗。
2018年,中国花在医疗上的钱共计5.8万亿,算下来人均4140元。其中,政府财政、个人掏钱各占28%左右,余下的44%属于社会、单位负担。其实,政府、单位支出的钱,都来自于劳动者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因此,归根到底医疗费用来自单个的人。
2015年,复旦大学牵头的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从1991年到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明显高于期间我国人均GDP(8%)的粗增长率;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1991年为4.10%,2013年达到了5.57%,已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左右的适宜标准(2018年已达到6.5%)。
这说明,中国的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和老百姓的感受完全一致。
该研究指出,医疗资源浪费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关键原因。报告指出,假设1991年全国医院非合理性业务收入为0,则(预计)2015年该指标将达到2699亿元,2020年为6909亿元,即医疗机构“多开药、多做检查的”浪费行为存在,且日益严重。
本号多篇文章引用过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的观点:医疗资源浪费的根源,在于医保、医疗、医药的不协调。简单说,由于当前医疗政策,是把钱大量补贴到个人头上,医疗系统(医院)获得的补助只占总支出20%左右,导致他们被迫大开方、大检查。不这样做,医院难以活下去;医药系统供.给商太多,全国5000多家医药供应商,一个药品七八个厂家去抢,导致了大量的回扣空间,助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于是,医保基金被掏空了,使用效率极为低下。
政府一手补给个人的钱,因为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一转手就被医疗、医药系统赚走了。其结果是政府、个人负担不断加重,医院医生创收费神费力、医患关系紧张,药厂卖药不停公关,所有人都累。
陕北神木的免费医疗、福建三明的标杆式医改都已充分表明,只要政府愿意推动医疗的去市场化,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实现政府、个人、医院、医药的和谐共赢。可惜,这样的局面远远没有实现。真的不知道是什么迷住了我们原本明亮的眼睛!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我国通过合理手段把人均医疗费用下降一半,或者哪怕降低三分之一,甚至只是控制它别再每年上涨15%左右,都将让14亿人的每一个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住房、养老、教育……每个领域都是如此。
想到这些,看着地摊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网上热闹的喧嚣,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宣布:如果未来三五年,给老爸老妈掏的医疗费能减少一半(健康状况无大变化的情况下比较),我一定去4S店买个新车,再到路边摊一次性买20斤樱桃促进消费——吃不完,拿去沤肥或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