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战场呼唤“自适应”能力

作者:罗词凤  更新时间:2020-01-15 09:38:12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如果按照习惯思维,演习时全副武装与演习时“轻装上阵”,前一种看起来贴近实战,似乎是“执行实战标准不打折扣”。但结合实际去体会、思考,有时候第二种做法才是真正的实战化。

  问题发现起来容易,关键是有没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自然界有一种动物叫变色龙,它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身体的颜色,既利于隐藏自己,又利于捕捉猎物,这种本领就是“自适应”能力。

  战场呼唤这种“自适应”能力。它不是根据教条和经验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分析、判断当前形势,实事求是,紧贴任务实际,作出对自身有利的改变。

  当前,一些单位组织实战化训练,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指挥员带兵打仗的基本理论很扎实,可一到生疏地域就“慌”;有的指挥流程背得滚瓜烂熟,可一到实战就不“灵”;有的演习预案做得头头是道,可一打起来就“乱”……这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就是脱离实战、“自适应”能力差的具体体现。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就充分展现了“自适应”能力:这次行动在战略上完全听从党中央号令,虽然是孤军深入、前途未卜,但为了战略全局仍旧一往无前;在战术上充分体现了“自适应”能力,他们紧密联系作战实际,在渡过黄泛区时下令丢掉所有重武器,轻装上阵,最后成功抵达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

  我军在战斗中成长壮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一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战争的多变与复杂,远超很多官兵的想象,在和平年代练兵时也要做到机动灵活,不能把兵练傻了、练机械了。

  战场是敌我双方生与死的较量,实打实、硬碰硬,来不得半点虚招、假把式。那些平时看着很贴近实战、实则徒有其表的做法,在战场上必然一击即溃。

  在战争形态和模式加速演化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联系实际、善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自适应”能力。

  希望各级领导重视战场“自适应”能力,营造从难从严从实训练的良好氛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