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研究生列兵的“淬火”青春

作者:王雪振 张硕田 本报特约记者 许必成  更新时间:2017-11-02 08:50:45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高学历士兵来了,落进池中的是“石块”还是“鲶鱼”? ● 高学历士兵来了,迎接他们的是“水面”还是“冰面”?

1.jpg

 

  1、“傲慢与偏见”的背后是什么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是一对黄金搭档。

  以“土把式”自居的李云龙,最初见到赵刚时,根本没把这个燕京大学的“洋墨水”放在眼里,满嘴冷嘲热讽,处处挑三拣四。

  身边类似李云龙式的“傲慢与偏见”,同样也使苏爱国深深苦恼——

  刚入伍时,新兵班长李祖成一听说苏爱国是硕士研究生,专门到新兵营营部报告说自己不敢带,缘由就是苏爱国学历高、年龄大,怕带不好。

  平日里,只要和苏爱国坐一起,谁都会给他算算账。谁的硕士研究生同学月薪2万了,谁的亲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机关高就了……不同版本的“经济账”“前途账”,让苏爱国不胜其扰。

  由于年龄相对较大、体能差,苏爱国训练的时候,常会吃不消,甚至“冒泡”。这个时候,往往会有人拿他的高学历说事。苏爱国心里憋屈,却有苦说不出……

  其实,苏爱国不知道,苦的并不只是他——

  刚刚分配到导弹连时,导弹连连长姚雷雷向上级坦言对苏爱国有三怕:一怕他个人主义强,不合群;二怕他自由观念强,不听招呼;三怕他爱面子心思重,甩不掉学历包袱。

  而倒挂,则是隐藏在排长郭克祥心中的“愁”:年龄倒挂,苏爱国25岁了,他才23岁;学历倒挂,苏爱国是硕士研究生,他是本科毕业;能力素质倒挂,苏爱国文化素养深厚、视野开阔,还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特长,而他除了专业技能、带兵管理外,其他方面与苏爱国相比较,基本不占优势。

  所有这些都在悄然说明,像苏爱国这样的高学历士兵,在融入部队过程中,势必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挑战。

  “当在队伍里,你不是眼界最广、阅历最深、年龄最大的,你还有没有底气?当在队伍里,你嘴皮子、脑瓜子、笔杆子都不如这群新兵的时候,你还能不能带好兵?”一名带兵人直言高学历士兵入营带来的心理冲击。

  今天,如何让这些高素质兵员成为好钢,进而担负起改革强军的历史重任,正是各级带兵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2、是花瓶,还是螺丝

  将目光投向苏爱国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思考。

  “当前,大学生士兵群体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富足安宁的环境中,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宠儿,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强烈,理想和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总体来讲是一种进步。现在战争样式迅即多变,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像苏爱国这样有活力和特点的人,或许才是应对未来战争的中坚力量。”苏爱国所在团的领导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钱学森曾经有过“硕士师长,博士军长”的设想。如今像苏爱国这样的研究生士兵都来了,我们究竟该怎样应对呢?

  这种幸福的烦恼,是部队迅速发展变化的反应,需要实打实去思考解决。

  外军曾有这样一个观点:要想招募少数高素质的优秀士兵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把数以万计的士兵整体换代,因为这涉及到重新认识士兵的价值问题。

  苏爱国刚刚下连,宣传股就找上门了:团政工网缺人维护,想找个高学历的战士帮帮忙。私底下,也有人告诉他:在机关待着轻松,也能人尽其才。

  面对这样一个“好事儿”,苏爱国却不乐意:“我来当兵就是要锻炼自己,离开了连队还咋锻炼啊?”

  采访苏爱国所在某师的大学生士兵,记者知道,苏爱国面临的“机遇”,许多人都碰到过。在不少人甚至一些大学生士兵眼里,大学生士兵放在基层连队就是浪费,应该更多地放在能够发挥他们学历优势的岗位,才能尽快崭露头角。

  然而,在该师政治工作部主任李华看来,这种思想忽略了大学生士兵的本原身份:普通一兵!

  “对于高学历士兵,我们不能总用小能人、特长兵来看待,有一个苏爱国,我们可以让他去办网络。那么有一百个、一千个苏爱国怎么办,都去办网络吗?如何让高学历士兵的既有之长变成军队战斗力之长,时代需要我们对‘人尽其才’写下新的注解和实践。”

  由此,在对大学生士兵的培养使用上,应一一厘清“拔苗助长”“忽视兵之身份”“重表面轻里子”等误区,按照精武精兵的要求培养,让他们成为战斗力链条上能够无缝嵌入的“螺丝”,而非急功近利地造就“花瓶”。

  3、把“战士”当做一个学位来攻读

  1992年,大学生当兵还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儿。

  这一年,刚刚大学毕业,已经在临沂教育学院组织人事处的公举东应征入伍。接兵干部对他坦言:虽然你是大学生,到部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你要想好了。公举东回答说:我现在就想好了,去!

  来到“南京路上好八连”,公举东当好普通一兵,体能、胆魄、技能和气质得到全方位锻炼,并因过硬的事迹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后来,他还以大学生士兵的身份,受到当时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

  苏爱国的大哥苏爱军,和公举东是同年兵。苏爱国困惑时,苏爱军还特意给他讲过公举东的故事,让苏爱国若有所思。

  “硕士、博士,首先是一名战士。”苏爱国所在团政委周该成认为,既然来到军营,这些高学历士兵与其他人并没有本质不同,没有军人的样子、军人的本领,又何谈为强军目标贡献力量。

  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张成龙是2011年来这里当兵的。已经提干的他语气沉稳:“既然来了军营,军人就是我们的第一身份,把‘战士’当做一个学位来攻读,才能赢得更多的人生选择。”

  4、如何让设计与引导各就各位

  25岁,硕士研究生在读……从长远看,对于如何培养苏爱国,教导员张统国心中有不少纠结。

  一方面,如果鼓励苏爱国长期在部队发展,那么由学校暂时保留2年的研究生学籍,究竟读还是不读?

  另一方面,苏爱国已经和中士的年龄差不多大。如果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提干的路,成功后也得从排长开始扎扎实实干起,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干部,已经算是年龄偏大的。

  苏爱国的成长设计之困,也引发了对高学历士兵群体成才目标的调研。

  在对苏爱国所在某师新入伍的32名大学生士兵问卷调查时,约74%的大学生士兵有明确的提干愿望,12%的人表示会选择继续考学,还有一部分人将成长目标仅仅归结为笼统的“锻炼”“体验”等表述。

  可以说,除了理想情怀因素外,多数大学生参军服役有着现实的理性思考。

  在固有观念的桎梏下,另外一个群体——士官,却极少成为高学历士兵群体的成才目标。

  然而,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作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士官岗位,其实也是高学历士兵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

  由此,苏爱国所在某师从改变高学历士兵群体的成长设计认知入手,通过教育引导形成了高学历士兵群体成才目标的多元化趋势。

  据统计,近3年来,该师先后有17名大学生士兵直接选择套改士官,在修理、网络、通信等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

  5、再多一分宽容和等待

  听说苏爱国被确定为团新装备战法训法攻关小组成员,许多人“惊”得不敢相信。

  硕士研究生来当兵,本是个稀罕事儿,大家起初都拿苏爱国当宝贝看。然而新兵训练结束,苏爱国的训练成绩总评一般,体能技能刚刚跨过及格线。下连后被推荐到技术室的他,试用期还没到,就被退回了连队。一位班长坦言,本来还觉得苏爱国有长处,只是没机会发挥,现在看也就是一般人而已。

  难道说,除了一纸学历,苏爱国真就一无是处?

  导弹连班长臧超很快发现了苏爱国的另一面——

  专业训练中有一个课目是空中目标识别,练好这个课目需要战士记住数十种参数,并能迅速作出准确判断。

  记忆如此之多的数据一直是个难题,过去除了死记硬背,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而苏爱国教战友们用数字编程法记忆,再赋予每个数据独立的形象,通过组合进行背记。就凭这一招,臧班长带的班,在这项课目的考核中连续三次拿下第一。

  苏爱国的不一样,第一次崭露头角。

  单兵防空导弹技术含量高,一向被人不看好的苏爱国,成了全连第一个获得射手资格的新兵。他不但自己过关,还用独创的教学法让复杂深奥的装备原理变得通俗易懂。

  姚再起是团里有名的优秀导弹射手,多次在重大演习中操作导弹击落目标。他坦言,自己练得虽好却不能像苏爱国那样,把自己心里很明白的东西讲明白。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觉得让一个从来没打过实弹的新兵参与新装备战法训法攻关,还是有些唐突。

  但是,苏爱国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识。同为攻关小组成员的训练尖子、下士李祖成发现,苏爱国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效率很高。而组长刘会发现,每到攻关进入瓶颈期,看似有些外行的苏爱国总能提出切中要害的好点子。

  团政委周该成感慨地说:“其实,我们刚任职的时候,一些人也担心,这些学生官行不行啊?再多一分宽容和等待,我们就会发现苏爱国们身上更多的光芒。”

  上图:一起顶风冒雪、一起摸爬滚打,如今的苏爱国(前排左二)在战友们眼里不再是贴着研究生标签的那个人,而是普通一兵。 张硕田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