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走>留”的不等式如何破解

作者:记者:刘建伟 通讯员:张建中、赵雷  更新时间:2017-08-17 08:27:32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对基层部队大学生士兵留队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1.jpg

入伍前在长春理工大学大二在读的第79集团军某工化旅运输物资连“雷锋班”上等兵刘康(右一),矢志从军报国。前不久,他放弃原有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取军校。图为刘康进行汽车维修。 谭长俊摄

 

  过去,战士面临“走”的考验;如今,领导应对“留”的挑战——

  大学生士兵为啥都纠结走与留

  记者到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调研大学生士兵相关情况,排长关静博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3年前,他刚到连队当排长时,竟遇到了高中同学杨凯博。原来,杨凯博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后参了军,他并不隐瞒自己当兵的目的:提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凯博工作训练样样冲在前面。可没想到,第二年,他因一个军事课目发挥失常,被挡在了提干队伍之外。

  “你先选取士官,明年再努力一把。”“即使提不上干,你在部队也能大有作为……”尽管很多人建议他留队,可梦想破灭后,杨凯博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开始了退伍倒计时。

  临走那天,小雨簌簌。看着杨凯博乘坐的“老兵专车”渐行渐远,关静博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现在,他还为没能说服老同学留队感到自责。谈到这儿,关静博又开始不安起来——大学生战士储佳文今年也想走。

  退伍?还是留队?这是大学生士兵服役两年后必须面对的单选题。

  对此,某通信站政委于兴生说,从好奇到习惯,从宝贝疙瘩到习以为常,大学生士兵已经从军营风景线,成长为一个新的士兵群体。

  “还记得‘好兵高明’吗?”于兴生的提醒,让记者想起了10年前媒体宣传的典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位在校参军的大学生士兵——高明。

  “好兵高明”的出色表现令人激动,他服役期满后,戴着三等功军功章重返校园。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高明能继续留在火热军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那年,全国掀起大学生参军热,可谓让人热血沸腾。”本报2009年底刊发的《13万大学生士兵来了》一文,让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锋至今激动不已。

  在张锋看来,征召大学生入伍这一战略决策,使军队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兵员成分的变化,如今,高校已成为我军兵员的重要储备地,硕士、博士当兵不再是稀罕事。

  如今8年过去了,张锋心中不免有个疑问:当年的13万大学生士兵,究竟有多少人留队?

  某旅2015年入伍的300名大学生士兵中,提干21人,考入军校4人,选取士官的37人。走访部队,各级领导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过去战士面临“走”的考验,如今领导应对“留”的挑战。

  征得来,留不住。造成大学生士兵“大进大出”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士兵缘何难留住

  “大学生入伍带来生机,也带来课题。”部队各级营连主官普遍反映,做大学生留队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军队征召大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战斗力。”第78集团军领导表示,征得来,留不住,造成大学生士兵“大进大出”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那么,大学生士兵缘何难留住?

  理想与现实有落差。2013年底,某高校20名大学生到边防某部服役后,给人武部领导发来短信,请求回到大学校园。原来,他们感到部队条条框框多、生活节奏快、边防生活艰苦,一时适应不了。

  记者调查发现,从校门入营门前,多数大学生是通过影视剧了解部队,对军旅生活期望值偏高,入伍后发现并不像影视剧中表现得那样,不少人便打起了“退堂鼓”。

  顾虑学业难捡起。某旅大学生士兵赵鹏飞,当兵前是大三在读学生,他想留队又担心会让所学专业生疏。既热爱军营,又担忧留队耽误学业,这是很多在读大学生士兵的现实顾虑。近3年来,该旅保留学籍的大学生士兵中,服役两年后选择退伍的占了近八成。

  不少大学生士兵告诉记者,很多省市为参军大学生预留事业编岗位,退役后可直接定向上岗就业。这些政策,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入伍。

  某旅问卷调查显示,四成的大学生想到部队锻炼、学技术;四成的大学生想到部队提干、考军校;两成的大学生想到部队得实惠,如减免学费、毕业安置优惠政策等。

  “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向党委申请退役,请酌!”前年,某旅迎来一个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的大学生士兵。大家都把他当宝贝,特意把他放到主战岗位上培养。可没想到,当了两年步兵后,这个宝贝疙瘩坚决要求退伍。

  为何?这名大学生士兵坦言,空有一腔从军志,难有一席用武地!所学非所用,让他始终找不到成就感。

  不少大学生士兵因所学专业与部队需求不匹配,常常是专业越“高精尖”,越无法在基层“落地生根”。综合近年来大学生士兵的成长轨迹,某旅旅长韩光明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在部队干得越好,越愿意留队。

  记者调查发现,部队各级对大学生士兵越来越重视,但对如何培养使用还拿不准。

  不少单位对待大学生呈现“两极化”倾向,有的注重创造成长环境,有的过分放大缺点。还有的单位觉得,不少大学生士兵义务兵服役期满会选择退役,不太舍得花大精力来培养。

  “聚英才于帐下,汇珠玉于椟中。”强军事业对高素质兵员空前渴求——

  大学生士兵的军旅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

  细节,时常内有乾坤。

  某旅上士娄轶斐和战友们曾设想过军队未来发展的N种可能,但人民军队近年来的进步和变化的速度,还是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从载人航天捷报频传到歼-20横空出世,再到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北斗组网不断赶超……短短数年间,军事装备加速换代,令世人叹为观止。

  从最初的骡马化、半机械化到机械化信息化,走过90年峥嵘岁月,时至今日,这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发出了一个更加雄壮的声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各级领导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决胜于未来,决胜于人才。“当前,军队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吸纳保留人才是当务之急。”北部战区领导说,强军伟业对人才提出了紧迫需求,对高素质兵员产生了空前渴求。

  “学非所用、用非所长,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近年来,某旅建立专业人才优先选岗、特长新兵直接上岗等机制,使很多大学生士兵实现了学以致用。

  该旅政委何波涛说,要让大学生士兵成为阿拉斯加的“狼”,逼迫鹿群为生命而奔跑;要让他们成为沙丁鱼池中的“鲶鱼”,驱动鱼群保持生命的活力!

  培养使用大学生士兵,让部队尝到了甜头。近年来,该旅90余项革新成果中,三成以上出自大学生士兵之手。

  “专业对口,呼唤顶层设计!”受直招士官和干部分配模式启发,某部领导提出一个新思路:每年征兵前,能否由部队提需求,汇集后定向招收部队急需专业的优秀大学生。

  这一想法得到了许多带兵人赞同。“知人善用、用其所长,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佳木斯军分区政委吴溪说,按需征集,双向选择,才能使广大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有干头、留下来有奔头。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某旅旅长耿大勇告诉记者,没有上升通道,是导致部分大学生战士不愿留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建议:“可适情增加大学生士兵报考军校和提干比例,为他们的成长赢得更大空间。”

  “想在部队成长进步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依法服兵役的导向。”辽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李军认为,要帮大学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成才账,激励他们从军报国的志向。

  “留住高学历人才,政策制度是保证。”军队人大代表、火箭军某旅营长刘国龙建议,针对一些大学生士兵因个人学籍顾虑不得不退伍返校的现实问题,应出台政策加以有效解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聚英才于帐下,汇珠玉于椟中。”听到这些建议和憧憬,记者不禁心潮起伏:当这一切变成现实,大学生士兵的军旅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