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碧血丹心赤子情

作者:赵海军   更新时间:2016-01-05 22:20:24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石头

  70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刚好一个古稀,似乎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来说,却异常的短暂。人上70,容易健忘,但中华民族70年前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今年8月,我去参观了人流如织的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通过这次参观和查阅资料对我们的国家、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生活的洛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我以前看过北京晨报的报道,采访了洛阳籍的老兵张翠萍,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老兵张翠萍在1942年因老家饥荒入伍,加入洛阳西工兵营的救护训练班,1944年5月,洛阳保卫战开始的时候,张翠萍才17岁。那年牡丹花开的时候,日军打到龙门,随即龙门失守。5月7日,15军军长武庭麟受命统一指挥94师担任洛阳之守备,15军保卫洛阳外围阵地,其中张翠萍所在的64师担任西工区之守备。5月11日,敌人向64师驻守的西工区发动进攻,先后在下池、七里河、兴隆寨等地进行激烈的战斗。守军伤亡过重,兵员严重不足。随着战局变化,日军坦克无法进入,投放炸弹也只能炸到黄土,敌人打红了眼,就开始投放毒气。老人清楚地记得,64师的参谋长王宇震,在前线牺牲后被抬到关帝庙,“抬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没气了。”战争打到最后,战况之惨烈,就连女卫生员都发枪打巷战。张翠萍老人记得自己领到的是中正式步枪,还有三颗手榴弹和一挂子弹,战斗中敌人坦克上的机枪很凶,震得耳朵都疼。在那场战斗中,张翠萍老人三处负伤。

 

  这年5月5日开始的洛阳保卫战持续21天,是河南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仗,毙敌2万余人的代价是中国军队阵亡军官530人,士兵13339人,仅2000多人突围。虽然洛阳最终被日军占领,但是,洛阳保卫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我方第55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趁机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曾被日军占领的确山、漯河等地。6月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开始进入对峙,直至会战结束。正是洛阳保卫战的开展,为这些地区的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台湾作家齐邦媛曾在她的《巨流河》中写道,她当时在已迁至乐山的武汉大学读书,有一天王星拱校长忽然在文庙前召集全体师生,宣布日军一旦入川,大家都要迁到更偏远的“雪马屏峨” 区去。一个多甲子后,齐邦媛依然清晰地记得,王校长那天因身穿一袭旧长袍而更显清癯。在初春凛冽的风中,他悲戚地说,我们已经艰苦地撑了八年,绝对不可放弃, “不到最后一日,弦歌不辍。” 也正是因为这种弦歌不辍的精神,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舍生忘死义无反顾,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国际地位。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不强就要受辱。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也是如此。洛阳,正处在一个大开大合的时代,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时代,正处在加快建成现代化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时代,相信未来洛阳定是“八方辐辏中原新区,十省通衢川流不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