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红旗漫卷西风

作者:祝伟骏  更新时间:2023-12-23 08:29:3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您离开后,您觉得身后会是什么样?”

  “我想,无非是和苏联一样: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这是毛主席晚年与护士的一个对话。

  历史回眸,红旗陪伴毛主席终生。

  秋收起义前夜,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赶制了100面有镰刀斧头的红旗。毛主席《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这是最早的红旗。并且反映了当时地主压迫之深重,强调了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普遍性,点燃了秋收起义暴动的革命烈火。

  在井冈山及创建中央苏区的峥嵘岁月里,毛主席诗词中体现了浓浓的“红旗情结”。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主席率领的工农红军扛着这面红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

  红旗,是理想与信念的象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与方向。1935年10月,在长征到达六盘山时,毛主席作诗:“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如火的红旗历经枪林弹雨,更加鲜艳地飘扬在高高的六盘山顶,烘托出工农红军的胜利喜悦,预示着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将翻开“缚住苍龙”的一页。

  到陕北不久,为欢迎刚出牢笼的女作家丁玲,毛主席即兴赋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城墙上红旗在夕阳中随风飘舞,黄土高坡的保安城任秋风劲吹,突出了地域特点与自然环境,突出了党中央所在地的特殊气氛。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结束处,毛主席讲了一句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用指挥千军万马的巨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他在中国大地上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导向社会主义革命,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与本质。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红旗情结”始终没有减退。1950年11月,诗人柳亚子作了“天安门上万红妍”。毛主席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妙香山上战旗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他力排众议,从长远考虑,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在盛赞柳亚子先生佳作的同时,正好从朝鲜传来了志愿军旗开得胜的捷报,妙香山上,战旗高高飘扬,格外的鲜艳美丽。(妙香山是朝鲜西北部的著名山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正手打败了美国,反手战胜了苏联,真正终结了持续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历史。

  1958年6月,在毛主席首倡下,《红旗》杂志于北京创刊,为其题写了红旗两字作为刊头,决定了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在《红旗》杂志上标明。创刊之初,还一个一个地逐一拟定编委会名单。可想而知,《红旗》这本理论刊物在老人家心里有多重!多重!

  毛主席一直致力于全党理论水平的提高,多次号召全党学理论。他曾说过:“我党真正懂马列的人不多”。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非常重要。学习理论,是苦差事,不像打桥牌打麻将那么轻松好玩儿。因此,还有一个爱学和不爱学的问题。

  有人说,我不懂马列主义理论,也不学理论,就知道实事求是四个字。此乃谎言。不懂得马列主义理论,根本不可能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绝对不是只“实事”了,或者只“求是”了,就是做到了。很多人连实事求是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也没有搞明白。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作《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回顾了当年发生在韶山乃至整个中国大地上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革命力量的薄弱,反动势力的强大,农民运动惨遭镇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淹没在一片血泊之中。

  “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两个字写得多么豪迈,那一刻心里有多痛。“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敢”字,把多少风云一笔带过。“新中国”这三个字真的很重!很重!

  近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其诞生经历,如同新中国这样的血火奔流和慷慨悲壮!

  1965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时隔三十八年重上井冈山,当然不是为了单纯的怀旧,而是在追求继续革命的征程。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中写道:“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想起了当年的革命斗争,风雷激荡,旗帜火红,迎风招展,这就是当时的人间景象。这期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革命斗争的风雷激荡,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没有地主、资本家、买办官僚压迫,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无疑是在勉励后来者要继续革命,胜利属于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人。

  1976年元旦,这首词和另外一首《念奴娇•鸟儿问答》同时发表。再简单地说一下《念奴娇•鸟儿问答》,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词,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作品,看到了运用诗词,谈笑自如毫无惧色地纵论国际风云。同时面对纷繁复杂、波谲云诡、风雷激荡的国际形势,坚定地依靠中国人民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而不是韬光养晦卑躬屈膝地看人脸色行事,这不妨可以视为老人家对后来者的一种期望。

  晚年的毛主席最担心的事,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在中国上演。73岁的他曾忧心忡忡地独自吟哦:“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首七律诗,体现了他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为了无产阶级的江山永不变色,为了老百姓的长远利益着想,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反动路线”其要害,就是镇压群众。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一阵文革的风雷,激发了人民群众与修正主义走资派的斗争,震惊了整个世界,到处都是身穿绿色军装、臂戴红色袖章,手举红旗的游行队伍,形成了红色的海洋,以及人民群众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其中。如此深入广泛的群众运动只有毛主席才敢于这样做,才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

  继续革命理论中的赋予劳动人民最广泛的四大行为的大民主思想,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地位。并且唤醒了人民群众,教育了人民群众,锻炼了人民群众。

  红旗,始终飘扬在毛主席的生命里。那鲜艳的中国红,是他最喜欢的颜色,是他心底的社会主义江山的本色,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

  1971年9月,林彪作为一位没有在战争年代为日寇蒋匪所击垮的开国元帅,自始自终也没有意识到,历史预留给他的位置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驾护航!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52年前的此时,毛主席心头已明:卫星要上天了,红旗要落地了。

  千年冷暖事,一夜白了头。

  散落一地的那句“人民万岁”,还捡得起来吗?

  1975年,毛主席在做白内障手术后,方可视物,即阅古籍。南宋词人陈亮一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一篇读罢,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所忧所泣者何?不知几人曾会。

  工业基础所服务的对象基础一变,就会跟着动摇。只会成为门户利计。

  回到本文开始与护士的对话,老人家就曾袒露心迹,说:“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所以呀,从《沁园春•雪》和《念奴娇•昆仑》两首词里,就知道了毛主席为什么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然要继续革命,仍然会在即将走完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的前一年,82岁时写了那首《诉衷肠》给周总理,说:“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他老人家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

  他问自己,也问周总理,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你我夙愿以及许多的先烈的鲜血是不是“付与东流”?

  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时过境迁,星转斗移,风起云涌。

  1988年,《红旗》落地。

  《红旗》已不在,红旗依然在。

  “红旗漫卷西风”。
 

    2023年12月22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