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壮举,始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胜利完成,从20世纪30年代(具体时间1936年8月以后)开始,便有描写长征的各种题材的图书陆续出现,较早的,国内出版的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被看作是“党内最早向外界介绍长征的第一书”;但由国外作者写作长征题材较早的图书,则当推埃德加·斯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在收藏界和图书文物研究中,一般把《二万五千里长征》,看作是“长征第一书”。
图书发现的曲折过程
20世纪30年代,黎明书局曾于1938年1月1日出版了一本史诺著、汪衡译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0多年前,宁夏博物馆多年从事近现代革命史料和文物的征集研究工作的何新宇先生曾在其父亲的老部下家中看到过此书,但未及收藏而转到他人手上。几经周折,他才找到了这本书的新主人。
一位陕西军旅收藏家在研究过程中,也得知黎明书局曾于1938年1月1日出版过这本《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收藏到此书,也曾费尽心血。当他得知宁夏的这位何先生希望他能收藏此书时,他便专程赶赴银川,购得此书。后据媒体报道,这本《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入藏于宁夏博物馆……
据考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著者史诺就是埃德加·斯诺。译者汪衡1914年8月出生于北京,1993年1月去世,曾任原国家出版局版权处处长。1936年底至1937年,埃德加·斯诺把自己在陕甘宁边区所听所见写成多篇通讯,首先在英美报刊上发表。汪衡以斯诺分4期发表在美国亚细亚杂志上的《长征记》为主体而翻译编写了两本书,一本为《毛泽东自传》,一本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两本图书均由黎明书局发行。
关于版本的情况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32开竖排本,长18厘米、宽12.5厘米、厚0.4厘米,共67页。图书封面正中偏右为红色长方形底色,用白色楷书竖印书名,显得非常醒目。书名下方是一排前进着的红军队伍,与上方的五星被一段向西、再向北、再转向东的路线标识图相连接,寓意为工农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封面的右上方竖印“史诺著·汪衡译”红色字,书的下方从右至左印有“文摘小丛书”“黎明书局经售”红色字。书的右上角用毛笔写着繁体字“刘载铭”,下用蓝色长方印章盖“同学捐赠”,封面中间盖有蓝色菱形印章“贵阳省立贵阳中学校图书室”,表明当时是一位叫刘载铭的同学捐赠给学校的,扉页印有“1938.1.1初版”。封底为“红军长征路线图”,包括长征开始时间及所经地区等。目前,此版本国内仅存几本。从史料价值讲,历时多年,能在民间完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更珍贵的是,这本书是贵州省革命烈士刘载铭的遗物,它的遗存也有纪念意义。
据2011年4月17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的一位资深藏书人曾从旧书摊里淘到过一本《二万五千里长征》。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蓝勇所长认为,这本书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初版,是此书第一次在重庆发现。遗憾的是,这本书缺失了封面,扉页线框内上方印有“史诺著·汪衡译”,下方内套小线框内印有“1938.1.1出版”“黎明书局经售”等文字,装帧设计都比较简洁质朴,其内容与藏于宁夏博物馆的那本《二万五千里长征》版本内容相同,可以确信,此书是国内仅存的几本《二万五千里长征》之一,实属珍贵。
《二万五千里长征》初版10年后,1949年曾由文孚出版社再次出版,书名仍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作者也是史诺(斯诺),但译者却是天明,该版本很少被人提及和关注。
内容和史料价值
《二万五千里长征》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有些内容比《西行漫记》还要详细具体,是研究红军长征非常重要的文献史料。从写作阅读的角度看,这本书体现了客观、严谨、平实的风格,给读者带来的是新奇、富有生气和力量的阅读体验。
书中的长征目次全部用竖式排列,从右向左依次是“写在前面,在长征以前,长征的第一阶段——从江西到贵州边境,长征的第二阶段——从黔边到遵义,长征的第三阶段———从遵义到扬子江,长征的第四阶段——从会理到四川,到达了新的根据地。附录,红军第一军团西征旅程记。”
“红军第一军团西征旅程记”详细标示了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所经地点和里程。因此专家分析,《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国内出版的最早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籍。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发现,其版本的演变及内容的珍贵的史料价值,成为我们今天研究长征的第一手材料。这本书因为被发现的历史过程和被赋予的历史内容,已经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文本本身也成了历史的叙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