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佟佳江的英雄儿女——忆白山市浑江区三位抗日英雄

作者:毕玮琳 王春宝   更新时间:2020-03-02 08:28:28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柳万熙

朴翰宗

卢松岩

卢松岩之墓

  古佟佳江,今名浑江,我省白山市浑江区由此得名。历史上,抗联斗争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要说的是两位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的朝鲜族抗联高级指挥员,还有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抗联的爱国者。日前,白山市浑江区文物保护服务中心主任盖开云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24岁壮烈殉国的柳万熙

  柳万熙原名柳永俊(1917年—1940年),1925年随家迁居吉林磐石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他1933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牺牲在临江县黑瞎子沟密营(现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旱沟村),年仅24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激起了中华民族的义愤。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影响,年仅15岁的柳万熙参加了童子团,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山城镇日本“领事馆”门前游行示威,到群众中散发传单,宣传抗日道理。不久,党组织派他做了三间房村地下联络员。一次,组织派一位同志到山城镇开展地下工作,不久便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处境十分危险。柳万熙不顾个人安危,将其隐藏在家中,并协助这位同志完成了任务。

  1933年秋,日本人发现柳万熙经常参加抗日活动,便派清源县日本守备队姓金的翻译,带领30多名日本鬼子到三间房村捉拿柳万熙。组织及时掩护柳万熙离开了家乡,使敌人的抓捕落空,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便把他的母亲和弟弟抓了起来。党组织曾秘密动员群众联名保他的母亲和弟弟,但狡猾的敌人却说,只有柳万熙到守备队才能放了他们,以此诱捕柳万熙。柳万熙没有向敌人屈服,毅然加入了南满抗日武装队伍——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敌人为了报复柳万熙,竟残忍地将他的母亲和两个弟弟活埋。敌人的法西斯暴行,更加激发了他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1934年秋,柳万熙带领20多名战士回到家乡,杀死了仇人,为乡亲和母亲、弟弟报了仇。

  盖开云告诉记者,1936年开始,日伪当局全力建设“集团部落”和实施“保甲制度”的主要目的,一是把抗联从原来的村屯中分离出去;二是“严肃划分民匪,使不良分子不得混迹村屯以内”,妄图“确立永久安全及区村自治基础”。他们把抗联活动的游击区分为三类,即“匪区、半匪区、准半匪区。对抗日武装活动的所谓“匪区”,禁止一切居民居住,全部赶到“集团部落”。农种地则限制在距离“集团部落”4公里范围内,禁止种植可供直接食用的玉米、薯类和豆类。对食盐的控制更为严格,严密监视流通渠道。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三年“大讨伐”,彻底消灭抗日联军,东北抗联的生存环境也愈趋艰苦。为粉碎敌人“大讨伐”,抗联第一军军部在兴京县(今辽宁省新宾县)草盆沟将所属第二教导团、第五团的两个连和游击大队等部合编为该军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共同率队西征。

  西征途中,柳万熙率三师一部,在庙沟伏击了去开原开会的60多名日军校级军官,全歼敌人,取得了战斗胜利。1937年7月18日,周建华和柳万熙率三师指战员,在开原县南方之东松木岭围歼日军部队冈田讨伐队,激战中,击毙冈田中佐与坂本少佐以下军官13名,严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不久,他们又在清原七道河子伏击敌人,击毁一辆汽车,打死日本鬼子20多人,缴获机枪一挺、长短枪20多支及其他战利品。1937年冬天,周建华和柳万熙率三师转移到西丰、清源、开原三县交界处的夹皮山,与敌“七县联防队”又一次遭遇。敌人以十倍于我的优势兵力妄图把这支抗日部队一网打尽,由“七县联防队”队长亲自带领上千名日伪军,八门小钢炮、20多挺机枪,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夹皮山。这时三师部队仅有80多人,其中20多人是伤病员,弹药不足,情况危急。周建华和柳万熙不畏强敌,沉着冷静地指挥战士们突围。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柳万熙不顾个人安危,抱起歪把子机枪猛烈射击,打开了一个缺口,部队很快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圈,向清源一带转移。不料,行至开原县李家台蚕沟一带,又与前来增援的清原县日军守备队遭遇。情况万分危急,为了尽可能地保存革命力量,周建华和柳万熙商定分头突围。周建华他们刚走到一个山岗上,就发现有200多名敌人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朝他们逼近,终因敌众我寡,周建华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从此,年仅20岁的柳万熙就独当一面坚持在长白山区与敌人进行斗争。

  1938年上半年,柳万熙获知日军汽车要从西丰去房木镇,便设计袭击了这股敌人,活捉了日本军官田村,杀死了龟井,严重打击了日伪当局的嚣张气焰。同年8月,柳万熙率部30多人,在西丰县松树砬子沟与敌遭遇,击毙青岛警尉和一名自卫队员,俘敌2名。1938年10月,柳万熙率部参加了在杨靖宇将军统一指挥下的桦甸榆树河战斗,战斗中柳万熙同志右臂负伤。

  1940年3月,柳万熙带领13名战士,来到临江县黑瞎子沟(现浑江区七道江镇旱沟村)密营执行任务。当时环境特别艰苦,粮食严重不足,隔几天才能吃上一点煮熟的苞米碴子、高粱等。穿的也供应不上,有的战士还穿着夹裤。24日,柳万熙派7名战士到八道江河口(现浑江区河口街道)搞给养,留在密营内的除柳万熙还有王分队长,陈、李、曲三名战士,一名伙夫和机枪射手金增顺。此时金增顺在严酷的环境面前产生了叛变的念头。为向日本侵略者邀功请赏,金增顺乘7名战士不在密营,他等柳万熙睡熟之机,手持机枪闯入密营内,首先将柳万熙打死,王、陈两人还未来得及还击,也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击中要害牺牲。金增顺用机枪逼迫伙夫和姓李的战士携枪去八道江(现浑江)投降了日本长岛宪兵队,只有姓曲的战士成功逃走。随后,金增顺带领日本宪兵来到密营,将柳万熙的头割去,烧毁了密营。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年仅24岁的柳万熙同志把满腔热血洒在了浑江大地上。

  1953年,人民政府将叛徒金增顺捉拿归案,处以死刑,为柳万熙报了仇,为抗联战士雪了恨。

牺牲在红土崖的朴翰宗

  朴翰宗(1910年—1935年)又名朴焕宗,1930年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磐石县委领导下积极参加创建磐石工农义勇军。1932年5月,杨靖宇派他到宋营(伪军第五旅第十三团第一营)组织伪军哗变。朴翰宗经过调查分析,决定把此营龙齐天连作为分化瓦解的第一个目标。朴翰宗以和龙齐天朋友的关系为掩护,通过个别谈心,忆苦对比,讲个人家庭血泪史等办法,争取了大部分伪军。不久,这些伪军便携带武器随朴翰宗加入了抗日队伍。

  龙齐天连哗变后,组织决定趁热打铁,将宋营全部争取过来,再次派朴翰宗到宋营做剩下伪军的工作。宋营士兵大多是贫苦出身,不得已参加伪军。朴翰宗向营长宋国荣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经过细致、耐心工作,宋国荣决定带领官兵哗变。同年9月,宋国荣带领350多名伪军一起加入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行列,并于9月10日攻打了磐石县城。

  1933年,朴翰宗任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游击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他跟随杨靖宇将军转战长白山区,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先后粉碎日军组织的四次大围攻,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33年6月16日,杨靖宇决定17日拂晓进攻大兴川。朴翰宗立即动员全队官兵,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一致表示打好这一仗。17日拂晓前,一大队和其他抗日队伍一起向大兴川发起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打死打伤伪军大半,其余狼狈逃窜。7月12日,朴翰宗率队乘胜向营城子发起进攻,很快占领该地,得现洋数千元,还有许多军用物资。

  1933年8月16日,朴翰宗奉命和十几路抗日队伍共1600多人,向呼兰镇发起冲锋。朴翰宗带领战士们冲在前面,杀声、喊声、枪声惊天动地。日伪军和反动地主吓得龟缩在镇内拼命抵抗,朴翰宗带领的抗日联合军将敌人围困了三天三夜。敌人援兵出动,他们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反扑,随后退出战斗。此次战斗,毙敌团总高希甲和日本军官中岛等数百人,朴翰宗之名日伪军闻之无不丧魂落魄。

  1934年11月7日,在杨靖宇的建议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临江县板石沟(现浑江区)宣布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朴翰宗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马占元任军需处长。军部下设两个师4个团和一个保卫队,两个教导连,共计800余人。

  1934年12月7日部队返回临江,在秃尾巴沟(现浑江区七道江镇)与井上部队和伪军第二旅吕衡部队遭遇,在杨靖宇的指挥下,朴翰宗立即占领有利地势,连续激战5个多小时,将日军击溃。

  1935年1月11日,一军军部从地下党组织情报中得知敌李寿山部混成第五旅第五团到濛江县换防,杨靖宇和朴翰宗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当晚率部队急行军来到红土崖曲家营(位于浑江区)埋伏下来。12日下午,敌人进入埋伏圈,朴翰宗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伪军正、副连长及其勤务兵被悉数活捉,毙敌数十人,缴获步枪70余支,战马数十匹,一军从此有了自己的骑兵队。但朴翰宗不幸于此役牺牲,年仅25岁。

为抗联送物资的卢松岩

  1978年秋天,杨靖宇将军的女儿马锦云同志,在通化市人民广播电台寻找一位叫“卢公”的人。后经查实“卢公”就是浑江市太安乡旱葱沟村(现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旱葱沟村)村民卢松岩。卢松岩祖籍辽宁宽甸(1901年—1977年),这位在解放后默默无闻的老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竟是远近闻名有胆有识的“卢公”。

  日本侵华初期,卢松岩便参加了抗日民众自卫军,历任团长和总指挥。在宽甸县牛毛坞,他指挥抗日民众自卫军与日本鬼子进行了五天五夜的战斗,战斗中他因腿负重伤被战士抬下火线。后来,抗日民众自卫军在日伪联合“扫荡”之下各路部队首领或战死、或被捕、或被害、或逃亡,卢松岩便隐姓埋名在辽源煤矿当工人,后经人介绍到旱葱沟安家落户。

  卢松岩在旱葱沟有30多亩地,家境比较富裕,他便经常接济困难乡亲,因此乡亲们也很爱戴他。

  1939年春天的一天,卢松岩上山干活时碰上了杨靖宇部下的排长贺永发、指导员李升华和另外3名战士。李指导员向他述说了现在抗联急需军用物品,求他帮忙搞点粮食、药品和其他东西。卢松岩说:“眼下日伪警察看管得很严,各个道口都派兵把守,不过我会想办法把东西送出来。”并告诉他们,第二天中午到四道沟处等候。

  卢松岩回到家后,连夜准备好六斗半大碴子、盐、20打袜子、103尺布、十七两药膏、20副腿绑、27双胶鞋等物品用口袋装好,放在牛爬犁上,上面用牛粪盖好。第二天上午,他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关卡,把物品送到四道沟交给李升华同志。

  从这以后,卢松岩又用同样办法给杨靖宇部队送过几次东西。一次,李升华同志捎来杨靖宇将军写给卢松岩的亲笔信,上面写道:卢同志,米盐物收到。你是中国人,办中国事,是光荣的。走满洲国道,办满洲国事是可耻的。今后还请你多帮忙。谢谢!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

  卢松岩看完这封信,激动得一宿没睡着,为防万一,把信藏到山上树林中的树皮里。后来为防不测忍痛把这封信烧了。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战略后方基地,继续大量增兵东北,推行毒辣的“匪民分离”政策,疯狂“围剿”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斗争进入了艰苦阶段。日本关东军讨伐时,伪军在前,老百姓担架队在后,日本人在中间,多次遭到伏击,而每次战斗打响时,抗日联军不打前、不打后,专打中间的日本人。

  这件事激怒了日本“讨伐队”,引起日本人的注意,认定老百姓通“匪”。于是在“血洗白家堡子”惨案之后,又要屠杀旱葱沟的老百姓。卢松岩冒着杀头的危险连夜赶到通化省公署宪兵司令部,控告日本兵血洗村民的罪行,并用自己的生命担保旱葱沟村民是“良民”,根本没通“匪”。卢松岩与日本宪兵队回村核实人员时,日本“讨伐队”已把全村百姓关在村公所后面的大院里,三挺机关枪上面盖着红布,如有一点通“匪”,鬼子便会立即开枪。卢松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沉着冷静地一个个核实村民身份,鬼子见无一有误才算罢休,几百名百姓得救了。

  1944年春,有13名被俘八路军战士被日本鬼子抓到石人煤矿挖煤,这13名战士不甘心忍受日本鬼子的折磨,便商量集体外逃。有5名战士未逃出虎口,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余下8人逃到旱葱沟,卢松岩发现后便把他们藏在驮道村后山一个山洞中(此洞非常隐密,外人很难发现,洞口有一天然的巨石遮挡,洞内比较宽敞干燥)每天给他们送吃的。过了几天风声过后,卢松岩放风说:“我在外雇了几个帮工,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就这样他们以帮工当伙计的身份在卢家住了3年,躲过了鬼子的搜捕。土改时,他们返回了部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