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姚忠泰长篇自叙《一路跋涉》连载(十五)

作者:姚忠泰  更新时间:2019-09-23 10:18:53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十五、高考失败后

  高中毕业以后不在学校里面,我就成了城市社会青年。而城市社会青年要想参加高考,必须经过本人户口所在街道开具证明,去镇政府教育组填表格接受审查,还要挂靠某处高中学校牌子。我的这些复杂手续,都是跟随父亲往来奔波着办的。社会青年身份,远远复杂于学生身份。那时谁如果想要参加全国性高考,首先必须通过武汉市预考关。想要参加那两次考试,都必须办理那些复杂手续。

  1985年5月,我参加了预考。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我在外面一边逛街一边想着如何打听自己的预考分数。在街里头的县教育局附近,我徘徊了很久,如果打听预考分数,必须去教育局里面。我从小就比较害羞,觉得教育局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我正在教育局附近街道上面流连,幸好看见高二时期的化学老师赵光华走过来,我迎上去喊了一声,他就笑着告诉我这次通过了预考关。赵老师已经调入教育局办公室,依然乐于助人,让我跟随进入了教育局办公室,并且翻开考试人员名册让我看了自己的分数。对于赵老师,当时我就口头表示了谢意。在回家的路上,我很高兴,心想预考已经通过,就应该抓紧复习准备参加高考。于是,我继续忙于看书学习备考。

  7月之初,我又跟随父亲出去奔走着办了参加高考的那些繁琐手续,接着正式参加高考,这是头年高中毕业以前未曾经历的一场考试。在那次高考过程中,我发挥得不好。准确地说,我自己的高中书本知识基础不牢。

  高考完的那天黄昏,吃罢晚饭,我如一只出笼的兔子,想要尽量放松。时值酷夏,同住一栋楼房的小伙子们,照旧把芦席铺在楼顶的水泥平台上面垫着,随后躺下身子歇凉。我却突发奇想,欲上更高的楼梯砌屋顶端的水泥平台上面铺芦席乘凉。楼梯砌屋顶端的水泥平台高出楼顶三米,若要上去,可以顺着楼顶边的一米五高的水泥围墙爬上楼梯砌屋顶端的水泥平台,但是必须特别小心,人若不慎从那五层楼顶边坠下去,不死也会变成残废。当时青春年少不怕虎的我暗自踩着楼顶边一米五高的水泥围墙爬向了楼梯砌屋顶端的水泥平台上面,突然从斜对面供销联社办公楼第三层上面那边传来一个人的厉声喝问:“那是谁呀,往那么高处爬?”听得出来,那是供销联社新主任吴某发出来的声音。(那位新主任,就是前年我家刚刚迁居供销联社机关宿舍时坚决反对腾出一套较宽住房给我家的那位副主任。)幸亏当时我用力攀爬而没有分神,否则就会跌下楼去……不知那位新主任是何居心,只记得次日中午他在供销联社机关门外看见我时,瞪着眼睛训斥了我,指出头日黄昏时候不该爬墙上壁。过后,我没有把挨训之事告诉父母,以免他们担心。事情过后回想起来,那次我真是捡回了自己的一条性命……

  一个月后,我去县教育局里面查看高考分数,榜上无名。我没有怨天尤人,自认无能。一天中午吃晚饭后,父亲过来,问我:“你想参加明年的高考吗?如果愿意,就去县二中复习班吧。”我听了后,心里犹豫不决,想去挖掘潜力,又怕用钱。父亲见我心动,似乎想去县二中上学,他就自作主张,悄悄去二十里外的县二中替我报名上复习班。显然,父亲并不真正知道我的心理活动。父亲那次回来后告诉我,他已经替我在县二中复习班筹备组里面报名了并且交费了。我一听就火冒三丈,大声说自己从此不愿意上什么学了,已经厌倦书本,深恶痛绝。父亲听了之后,顿时面容沮丧至极。父亲有时就是那样沉不住气,让人非常反感,例如我读中学期间每次考试几门功课没有全部考完,他就在中间迫不及待地问我考得怎样。

  过了一会儿后,父亲说道:“你的入学手续已经办妥,别人不会随便同意退学。”我说:“你未经我同意,私自报名。你自己交出去的钱你自己去索回,我是坚决不会去上学的。”父亲又说:“那天你说自己还想上学能够挖掘潜力来,今天又说不想上学,如此反复无常,让我咋办?我这老脸往哪里放,怎么养了你这样的儿子?”说罢扬起巴掌,就要朝我脸上打过来。我情急之中猛然大叫了一声,说道:“实话告诉你吧,听着。因为那年你让我阅读《金陵春梦》(第一卷)蒋介石逛妓院的故事,毁害了我。我早已患了神经病,在从老家搬到柏林供销社的那个暑假里面,我就暗中破了自己的童子身,已经不是纯洁无瑕的处子了。从那个时候起,我的脑子已经坏了。而且由于手淫导致肾虚,我现在经常遗精……”多年郁积于中,那天终于发诸于外……当时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父亲受到极大震惊,扬起的巴掌无力地落下来,支撑在凳子上,身子落坐在那里,接着张开双手连连朝着自己的嘴边扇去,显然,父亲心理近乎彻底崩溃……母亲看着非常惊恐,不知所措……(其实,我也不能过于责怪父亲当年让我阅读《金陵春梦》,至少,他是好心让我开阔眼界熟悉历史。不懂少儿心理,那是父亲的知识局限。这个道理,是我人到中年以后才完全想明白的。)我不忍看下去,低着头走出了家门。我在外面路上漫无目的地踟蹰着,心里也非常难受。我那一次之所以坚决拒绝上学读书,是因为除了怨恨父亲越俎代庖不尊重我,给我压力太大,更是担心浪费了钱。上次去县一中上学的不愉快,记忆犹新。自从小时候起,我就知道家里经济拮据,母亲长期穿着补丁衣服鞋袜,那些影子,总是在我眼前晃动,难以抹去。父亲仅凭自己主观愿望办事,是非常错误的。

  如牛负重已经被压弯了腰的父亲,还得强打精神支撑门户。父亲深知,如果他自己心理崩溃整个家庭教会支离破碎。父亲,那次挣扎着咬紧牙关没有倒下,不久如此,他还得竭尽全力维护家庭的完整。

  为了治疗我的遗精,父亲悄悄在找医生。供销联社隔壁就是血防医院,那里也有老中医。通过供销联社单位同事介绍,父亲专门去找了老中医傅医生。当时傅医生有六十多岁,退休以后被医院留用。最初两次是父亲带我去血防医院找傅医生看病,后来是我自己去血防医院找傅医生看病,其实,在傅医生眼里我的遗精不算什么大病,指出只要不犯手淫,遗精就不会频繁。每次由傅医生看病后,我就拿着单子去隔壁药房里面点药。药房里面有一个早年与父亲认识的中年人,他喜欢说东道西,把我吃药治病的事情宣扬出去了,让许多人以为得过什么神经病之类……我在傅医生那里看病吃药两个月以后,被劝停止吃药,傅医生告诉我,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其实,有时我们真是作茧自缚,明明情况正常,却喜欢无中生有疑神疑鬼。无病呻吟,效果等于讳疾忌医。

  由于厌学,我也不再嗜书如命,在那个赋闲于家的日子里面,我卖掉了一些比较珍贵的课外书籍……不过,我也留下了初三以后至高中毕业的所有课本。那些课本,是我青春时代的印记。(直到现在,我会不时怀着留恋之情轻轻翻阅那些旧课本。)

  我不再想什么高考的事情了,一心想着有份工作,自食其力,是迫切的要求。那时我真年幼无知,成天吵着要去工作哪怕是做供销社临时工,心里以为父亲能够办到,哪知父亲没有实际权力很难办到,即使求了人家,人家也不一定答应。记得那时我刚开始提出要去工作,父亲没有理睬,我就连续几天早晨出门跑到城郊山上玩,肚子饿了摘野果充饥,晚上才回家里来,使父母牵肠挂肚。过了一段时间,父母好不容易上门说尽好话拜托物回公司经理安排我去物回仓库做临时工,然而我只做了两天就不习惯,觉得没有出息而回了家。接着我先后去两个地方各做了一天泥瓦小工,也觉得无意义,以后没有再出去做小工,等待安排工作。其间,我兴奋地收看了电视中牧马人曲啸的演讲《心底无私天地宽》(如今我才完全明白,那纯粹是一场政治宣传。)

  那个时候,大学生与普通工人没有很大区别。我还天真地想,自己在基层普通工作中也可以做出成绩得到发展,更不知道,整个社会趋向特色时代。当时我执意要就业,父亲逐渐不再寄予期望,懊恼之余,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想办法替我找工作。城里官员及其亲戚朋友太多,他们的子女占满了全县大小好单位和部门。父亲只是普通干部,况且身心疲惫缺乏自信,就他的能力所及,只能替我在供销联社系统里面下属单位中寻得一份普通营业员工作。

  那个时期,县供销合作联社在城关直辖着九个公司:棉花公司、土产公司、物回公司、联营公司、生资公司、日杂公司、中药公司、幼儿园、汽车队。我当时想去中药公司,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自己很想学得一些医学知识,以便治愈自己的频繁遗精病症。(我的首次自然遗精,是在高中毕业不久。)几年以来,我的手淫习惯已经逐渐得以克服,但从十六岁开始遗精,后来逐渐开始频繁遗精。我的脑海里面,总是把精液看作特别珍贵的身体成分,因为人们常说,十滴血才可以抵得上一滴精。在我心里,巴不得不遗精才好。其实这种想法是很可笑而且错误的,正常遗精是生理反应还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也就是说,正常遗精有益人体健康,否则,也会造成身体毛病。精满自溢是普通的生理常识,道理简单。

  在那几年里面,我总频繁遗精,感到可怕,自己认为是因身体肾脏亏损所致。而实际上,我之所以频繁遗精,除了有先天体质较差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心里负担过重造成的。越是担心,越是出现毛病。性格内向的人,习惯自寻烦恼,就像那句俗话说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性格外向的人,时时处处寻找快乐,真是海阔天空,上下纵横。人活着是为了快乐,只要不是放纵。人活着不是为了烦恼,否则心里太累。多乐少忧,确实可以延年益寿。少乐多忧,会早些走上黄泉路。

  长期的忧郁烦恼,逐步造成自己大脑植物神经紊乱,经常使精神过于紧张,如同拉紧了弓弦。如果情绪放松下来,就不会导致产生频繁遗精,俗云心宽可以治百病,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容易弄懂,做到可是不易。

  根据我的要求,父亲为我进入中药公司不辞奔走,他在竭尽力量,为我寻求一个饭碗。这年十二月中,我将正式进入中药公司批发部仓库做中药管理员,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问题层出不穷。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较大距离,若无心理准备,就不能够适应环境。

  在那同一时期,我的哥哥应征入伍。

  哥哥大我一岁,性格外向,从小喜欢跟着父亲,比较活泼。哥哥虽无心计,但很有家庭责任感,对于争强好胜的我,他总是能够忍让三分。记得小时候在姚家林乡下我们都不懂事,一次在稻田里面捡谷时,他听了别人挑唆,尝试着惩处我,故意扇了我一巴掌,我很气愤,用小拳头打了他的脸,致使他立即流出鲜红的鼻血;我慌忙着跑开了,他没有追赶着报复。记得还有一次,春寒料峭,仅七岁的哥哥患了伤风感冒,口中无味不想吃饭,母亲难受极了,悄悄特意单独为他煮了一个咸鸭蛋,那时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物资匮乏,百姓平日难得吃饱,能够吃一个咸鸭蛋,可以算作享受;哥哥剥开蛋壳那一时刻,见我看着直流口水,他赶忙把咸鸭蛋递给了我,他自己则转身挎着书包上学去了。以上所举儿时两个事例,足见哥哥为人之心善良。逐渐长大成人以后,哥哥仍持保护态度待我。

  哥哥在故乡读完小学至初中二年级以后,由父亲转到了柏林中学,那时父亲刚被调到了柏林供销社,过了一年半我因家庭迁移也进入了柏林中学。哥哥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然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强,与人相处没有特别好恶,基本可以做到随遇而安。哥哥高中毕业后的两年里面,为了谋生,他受父亲的劝告,一直在供销联社所辖的联营公司做临时工,因为他不是城市户口,不能做正式职工。他平日辛苦出力干活,每个月底才领得十元工钱,还经常受到单位负责人的欺负,无端指责。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哥哥所在单位负责人怒冲冲找到我家,告诉父亲,说哥哥不听领导安排。其实那是因为该单位负责人经常乱发脾气,哥哥有点不满。在单位里,哥哥如同一名消防队员,哪里困难哪里派,都是干些重活累活,待遇却比别人差。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哥哥被派去与一群妇女整天在屋子里手拿纸盒包装粉丝面粉。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的妇女们干活时喜欢说些夫妻房事详情,婆婆妈妈家长里短,以便打发时光,而且习以为常取乐。正值青春勃发志在施展男儿身手的哥哥思前想后,实在不愿与那些妇女们久待共处,他明白自己年龄已大不能正常农转非,觉得自己只能做临时工永远备受委屈,有苦无人可诉,前途暗淡甚至无光,经过深思熟虑,哥哥向父母提出到外面去,参军入伍,开辟自己人生之路。

  父亲思虑再三,觉得我的哥哥志气可嘉,如果留在家里,可能永无出头之日。父亲于是答应我的哥哥准备应征入伍,进军营造化拼搏。在父亲的支持下,哥哥即将等待冬季征兵时主动去报名。

  母亲前思后想,大儿子如果不去当兵,就不会有出路,既然眼下他自己主动要求参军入伍,不一定是坏事。让他应征入伍在军营里面锻炼,可能还是好事,然而母亲转念想起中国和越南在边境上经常摩擦打仗,自己的大儿子会不会被派往前方作战,国家需要军人打仗,谁都必须服从。那时电视里面宣传南疆战斗英雄,美其名曰“祖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那段时间,母亲成天寝食难安,可是,母亲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自己不便过于干涉,由儿子自己去走路也好。母亲没有文化,但也知道凡事顺其自然。母爱无疆,永远伴随儿女奔走四方。

  那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哥哥主动去县人民武装部报名要求参军入伍,经过体检合格,准备奉命前往武警湖北总队咸宁支队崇阳县中队服役。

  哥哥出发前那几天,他抓紧时间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小时候在故乡学游泳,哥哥也是那样手把手耐心教的。

  哥哥出发那天,母亲很早就起床赶紧做饭。吃过那餐早饭,父亲带着我和两个姐姐一起送哥哥,身后,母亲已经开始情不自禁呜呜哭出声来。一路之上,父亲除了偶尔叮嘱自己的大儿子“到了部队安心服役尊重领导团结战友”等几句话以外,沉默不语。两个姐姐不停地抽泣着,我也难受得一言未发,挪动脚步,充满离别的伤痛。送走哥哥,我们返回家里面,刚进家门,只见母亲依然流着眼泪。

  哥哥参军入伍,那一步开始得很对。他以后的人生之路,似乎越走越宽。

  我进入中药公司批发部,只能算作谋生。以后的路,几乎越走越窄。无论怎样,我必须努力进取。

  俗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是人间正确经验总结。

  哥哥参军入伍以后,母亲又开始担心我的身体。在姨妈的提醒下,母亲想起了外公早年时期的一位朋友吴良知老人,七十多岁了,还在县中医院里做门诊医生。一天傍晚,我跟随父母前往蔡甸河街陈家巷一栋平房里,拜会了吴良知医生。吴医生五短三粗,有一身好武艺。对于我的身体情况,他一看就基本知道。他告诉我,我是相火妄动扰乱神志,如果长期服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就能降低性欲的程度。吴医生还告诉我,在服用“知柏地黄丸”的同时配合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效果更好。随后,父亲曾经两次带我去中药材公司隔壁的中医院里面找吴良知医生看病接着买药“知柏地黄丸”和“龙胆泻肝丸”。记得那个时候,父亲的一位熟人彭连章先生担任着中医院的院长,也曾经告诉我,肾虚遗精是很普通的病,根本不算大病,只要心情舒畅百病可消。因为父亲是供销联社职工学校的校长,带我去中医院里面看病买药,被中药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看见了,以后我进入中药材公司批发部上班以后,少数好事者喜欢借题发挥造谣,说我因没有考上大学而患上神经病。是不是神经病,明眼人略加观察就知道。准确地说,我有一点心理障碍。至于书生意气,那是古往今来正直善良读书人的共性。习惯在背后胡乱非议别人者,自己首先不太正常。

  (待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