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悠悠夏日长,小扇引微凉

作者:文艺星青年  更新时间:2019-08-01 08:05:32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石头

  空调WIFI西瓜,盛夏炎炎,现代人消夏的方式五花八门。对于古人来说,扇子是必不可少的降温工具。

  中国素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子在我国源远流长,据史书称:“黄帝作五明扇”,可谓早矣。中国扇的种类很多,包括羽扇、团扇、折扇、障扇、蒲扇等等。今天,青年君就带大家一窥扇文化,感受来自中国古代的那份诗意。

  羽扇

  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羽扇的出现最早。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

  羽扇汉末盛行于江东。魏晋时期的咏扇作品中,直接以《羽扇赋》为题的就有吴的闵鸿、以及晋的傅咸、嵇含(嵇含的《羽扇赋》在《全晋文》中只录其序文,赋内文已残,但作品名称应为《羽扇赋》)、张载、陆机等六家。

  明代曾将羽毛扇列为贡品。清代高淳有徐福昌、张怡鑫、芮大昌、徐恒春等十多户羽毛扇商号。民国三年(1914年),羽毛扇被选送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展出。

  18至19世纪,中国出口西方国家的羽扇,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竹扇

  西汉·小竹扇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班固的《竹扇赋》叙述了竹扇的制作过程。

  “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秆纷实翼。杳筱丛生于水泽,疾风时纷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辟暑致清凉。安体定神达消息,百王传之赖功力,寿考康宁累万亿。”

  竹扇主要产地在四川,大宗产自三台、蓬溪、安岳、广安、眉山、崇庆、大邑等县。四川竹扇相传创始在清代雍正朝,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竹扇扇面由细竹篾丝、片编成。竹扇上往往有花纹精美的万字、菊花、松柏长青、福禄寿喜等图案。蜀中著名竹扇,以自贡细竹扇“龚扇”为代表。

 

  团扇

  羽扇出风缓软,东汉时,有人改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

  宋以前,上流社会流行以丝绸和纸作扇面的团扇,素白朦胧的圆形扇面,通过细腻的刺绣或绘画手法加以点缀,显得别具风情,博得了才子佳人的喜爱。用漏地纱做的扇面,可以隔扇窥人,叫作“瞧郎扇”,至于扇子的用途,大家顾名思义就能理解,青年君就不过多解释了~

  团扇往往与美人同时出现。那一幅幅仕女图中,体态丰腴、衣着华美的仕女们,或谈笑,或静立,或赏花鸟鱼虫,手中必少不得那一团薄雾轻云般的扇。或执扇轻摇,或以扇遮面,无一不体现了仕女的温雅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团扇也是为影片和人物增色的重要道具。例如,王祖贤和张曼玉出演的经典影片《青蛇》,姐妹二人身披雪纺纱裙,一个粉白、一个青紫,轻盈飘逸、漫步河边。再加上各自手中的一把素色团扇,谈笑处也学人故作娇羞、以扇遮面,很是“人模人样”。

 

  折扇

  折扇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折扇由日本传入中国。《宋史》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日本国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桧扇二十二枚,蝙蝠扇二枚珍贵的礼物。此桧扇与蝙蝠扇就是折扇。北宋诗人、政治家苏辙的《杨主簿日本扇》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

  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

  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折扇的别名很多——“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扇子种类之一。

  明清时期,折扇开始登堂入室,成为文人墨客、官宦士族的必备用品,并逐渐有了“风骨”、“儒雅”等寓意,在全社会风行。据《在园杂志》记载:“成祖喜其舒卷之便,命工匠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以来,扇面书画艺术也大放异彩,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等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成为我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门类。

  折扇也成了人们联络感情、传达情意的利器,一把扇子可能就是一段友情或爱情的开始。比如著名戏剧《桃花扇》中,男主侯方域与名冠一时的“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就因扇面题诗结缘。

  16世纪时,中国的制扇手艺已相当精湛,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将高端时尚的中国折扇传入了欧洲。  

  在欧洲人手里,折扇开始“穿金戴银”,他们用黄金、象牙、龟甲、珠母等来做扇骨,而扇面则用蕾丝、绸缎、花边和羽毛、兽皮制成,上面往往还装饰有珍贵的金属和宝石。  

  华丽的折扇首先吸引了宫廷贵妇的眼球,成为她们手中引领时尚的尖货。那时候,折扇是上流社会时尚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被称为“女性的权杖”。

  到了19世纪,欧洲的宫廷“白富美”们甚至总结出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扇语”,扇子也成了当时贵妇们隔空传递情话的神器。

 

  障扇

  阎立本《步辇图》中的“障扇”

  早期人们会拔取雉尾,也就是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作成长柄扇。不过它并不是普罗大众用的,而是皇帝专属的仪仗饰物。这种用来遮蔽风尘的扇子,也被称为“障扇”,其开始是作为贵族或帝王的仪仗之作用,后来演变成民间在婚嫁时也使用的仪仗用具。

  尤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障扇的出镜率很高,电视剧中皇上和高官出行的仪仗里,都有大障扇的影子,以显示其威严。

 

  蒲扇

  蒲葵扇俗称蒲扇,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芭蕉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亦称“葵扇”。

  蒲扇在书籍和影视作品中也常作为道具出现。比如,蒲扇是活佛济公手持之物,在《西游记》中也是“存在感”十足。比方说,蒲扇是太上老君用来扇火的宝物,曾被金、银二童盗走;在金兜山,太上老君也用它来降服青牛。火焰山的铁扇公主也有一把蒲扇,可用来灭火。  

  广东江门新会世称“葵乡”,具有千年葵艺文化。其火烙扇画古色古香,细腻精致,为一绝。蒲扇至今仍是国人夏天解暑的心爱之物。

  中国扇文化源远流长,寥寥几句只是描摹轮廓。这指间轻摇的扇子,记取了宫女眉间微蹙的忧愁、文人嘴角轻笑的风流、将军淡定从容的自信。“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炎炎夏日,酷暑难消,不妨给自己准备一把趁手的扇子,毕竟自然风更健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