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暖自何来

作者:丁玫、胡璐等  更新时间:2019-07-28 08:23: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责任编辑:石头

 

这是皎平渡纪念馆展板上当年参与渡江的船工肖像(7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吴壮摄

滔滔金沙江,巍巍乌蒙山。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金沙江峡谷落差超过3000米,流急坎陡,江势惊险,号称天堑。红军正是在此地书写了“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壮丽传奇。

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历尽重重艰辛,用真理之光拨开前行的迷雾,以智慧之火照亮前方的战局,挽狂澜于既倒,与英雄的人民共同创造了英雄的历史。

循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重温那段风雨如磐又激情飞扬的岁月。

大格局: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

坐落在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的扎西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旗帜形状的雕塑上,“红色扎西胜利起点”八个大字鲜艳夺目。这里记录着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长征途中,红军除了面临追兵阻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同样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

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长征初期,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中央红军损失过半,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减至三万多人。而且追兵还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出路到底在哪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但由于敌情严峻,遵义会议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还来不及解决,部队就不得不立即转移。面对中央红军被包围的态势,中革军委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命令红军由川南叙永、古蔺地区折向云南东北部,以寻求新的战略机动。于是,部队开始向威信县前进,在这里召开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驻足回望,老一辈革命家们历经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艰难探索真理、找寻中国革命出路的身影越发清晰。

位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水田寨有“鸡鸣三省”之称。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陈云在水田寨一栋叫“花房子”的民宅内召开会议,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协助周恩来,博古改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随后的几天内,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在大河滩庄子上召开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在扎西镇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作出了中央红军回师东进,循原路反攻遵义,出其不意打回马枪,以大规模的运动战调动敌人的决定,并决定对中央红军进行精简整编。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成信江说,这三次在威信县召开的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从遵义会议到扎西会议,构成了一个重要转折。”

从此之后,毛泽东的政治、军事主张在党内和中央红军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他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也得到了确立,为红军长征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智慧:全局出发赢得战略主动

金沙江畔,皎平渡口。7月的云南正值雨季,江水水位不断上涨,水流也愈发湍急。从皎平渡大桥溯流而上,行至不远处,在江水中可见一块只有顶部露在江面之上的大石头。当地向导介绍,这块石头被老百姓命名为“将军石”,当年刘伯承曾站在上面指挥红军部队渡过金沙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继续遭到国民党军队等的穷追猛打,在威信、镇雄等地发生多次战斗,给予敌人重大打击。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调兵遣将,急令各部向扎西推进,企图南北夹击,把红军消灭在川、滇边境的狭窄地区。

为了甩开敌人,争取主动,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进,二渡赤水,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之后,中央红军三渡、四渡赤水河,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这让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如坐针毡,急忙调集滇军主力驰援贵阳,同时命令湘军、桂军等各路部队对红军进行堵截。

“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毛泽东说。其大智大勇、大智大慧,可以说彪炳千秋。

“等国民党军向贵阳以东集中的时候,中央红军则急转南下,再向西疾行,逼近昆明。”讲起这段已不知讲过多少遍的历史,云南寻甸县委史志办主任猫良坤依然心潮澎湃:“为保昆明,‘云南王’龙云立刻给所有追击中央红军的滇军部队发去电报,命令他们火速返回昆明,同时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前来防守。这样一来,滇北金沙江沿岸一带出现了兵力空白,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万万火急!1935年4月29日清晨,中革军委在寻甸县鲁口哨发布渡江令,中央红军以一军团为左纵队,三军团为右纵队,军委纵队和五军团为中央纵队,三路大军向金沙江南岸疾进。

兵贵神速。当蒋介石发现了红军意图之时,红军先锋部队早已日夜奔袭,在禄劝县皎平渡口为大部队渡河做好了准备。

喧嚣的人声盖过了江水拍崖的声音,两岸燃起的熊熊篝火将江面映得通明。借着6只木船,在当地37位船工的帮助下,历时7天7夜,中央红军3万多人终于渡过了金沙江。

“抢渡金沙江,使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信江说,这一胜利,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后援:军民团结如一人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站在皎平渡口,金沙江从脚下滔滔流过。据当地人说,金沙江自古以来水情复杂,水面下经常会有不可测的情况,这才有了“金沙自古不夜渡”的说法。

当年红军进入云南后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渡过金沙江,“过江则存,过江则胜”。回望那7个昼夜,没有37名船工的冒死连夜摆渡,就没有那场渡江的胜利。

1935年5月2日子夜,红军渡江先遣队率先抵达皎平渡口,找到船工张朝寿,经过宣传和沟通,张朝寿答应找人帮助红军渡江。先遣队在渡口南岸用缴获的2艘木船渡过前卫连,消灭江北岸守敌,夺取了敌人的税卡厘金局。随后,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在北岸和上游鲁车渡找到敌方未烧毁的4艘船。5月3日,中央纵队开始从皎平渡口渡江。

“在红军来的几天前,大家就知道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经过,但不知道是好是坏,就把这些船全部藏起来。红军当时找到张朝寿把情况一讲,他心里就觉得很高兴,马上就把这附近会划船的人都叫来了。这些船工都是穷苦人,红军对他们很客气,很关照他们。”

在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迎春看来,毛主席当年吟出“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千古绝唱,“暖”字表达了红军队伍胜利渡过金沙江后摆脱敌军围困的喜悦,也缘于红军从当地老百姓这里感受到的温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船工的帮助,中国革命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写?”她说。

“红军长征经过禄劝县,除了在皎平渡参与渡江的37名船工外,给红军带过路和帮助过红军的当地群众,史料中明确记载有姓名的就有135人。”李迎春告诉记者。

长征所到之处,红军用严明的纪律、积极的宣传打动了老百姓的心,也得到了云南广大群众的热切响应。陆定一等到达陕北后编写的《长征歌》记载了这样的场景:“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这生动再现了当地群众踊跃参军,为红军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的场景。

长征路上,正是无数个夜渡的船工,无数个带路的向导,无数个踊跃参军的群众,帮助工农红军在艰难困苦中蹚出了一条条希望之路、新生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