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之恋,总被许多难以忘怀的情愫所牵绕。泥土芬芳,松杉葳蕤,蛙鸣蝉唱,炊烟袅袅;还有舌尖上的回味,儿时赤脚伙伴的嬉笑打闹,深夜火塘边的乡村故事,打草鞋时的恬淡专注,牧归时骑在牛背上的悠然自得。所有这些,总在不经意间从心头走过。但于我而言,忆及最多的,还是故乡的山歌。
记得小时候,跟在大人们的背后,看他们去港边车水。他们穿着土布短裤,三个人扛着丈余长的水车,“吭唷吭唷”把水车扛到港边,然后找好取水点,放下水车,架稳车身后,开始试车。一眨眼的工夫,水被水车送到了上面的稻田。就这样,水车把水依着田势依次往上送。水声哗哗,月光如银。车水的大人们用搭在肩头的粗布大汗巾抹去满头的汗水,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山歌:五黄六月嘞莫心焦哟,禾茬子等我把水浇呀,不怕老天不落雨耶,要叫那个水嘞往上跑嗬……唱的与和的,交相呼应,响彻乡野。这样美丽的乡村之夜,这样动听的山歌,让我第一次领略到故乡之美,山歌之美。
打那以后,每每听到村头屋尾响起山歌声,我立马会循声而至,跟着大人们一起放声高歌。唱得不好不打紧,韵律不准也没关系,关键是山歌感染了我,我愿是其中一分子。
慢慢的我体味到,山歌几乎是故乡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农忙农闲有歌,婚丧嫁娶有歌,快乐忧伤有歌。劳作时唱,散淡时唱,热闹时唱,寂寞时唱,欢笑时唱,愁苦时唱。从春唱到冬,又从冬唱到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一曲山歌,带走了多少忧愁,又留下了多少欢乐,只有故乡的父老乡亲知道。
夏日的夜晚,点一蓬驱蚊的艾草,闻着绵长的艾香,听一曲曲情意深长的山歌,你会觉得山村的夜晚消逝得很晚很晚,你总能感觉到艾香旁边,人们那一张张可亲可敬的脸庞所蕴含的笑意与满足。
我邻村有位小姑娘,名桂花,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虽然行动不便,但命运却未能阻止她放声歌唱。她自幼酷爱山歌,跟着大人学,跟着大人唱。最后,她能唱几百首山歌。时令变化,得失输赢,喜怒哀乐,邻里纠纷,她见啥唱啥,总能让人舒心。眉头紧锁的你,听到她唱歌,就会开心一笑。乡亲们不叫她本名,都叫她“山雀子”,叽叽喳喳的山雀子,给人带来欢快,解了乡邻淤积心头的块垒。“山雀子”还到省城参加山歌大赛,我特地赶到现场为她喝彩。她的演唱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回婉转;时而如泣如诉,时而云天舒展:莫嫌伢崽我冇得么用哟,我做么事就晓得下苦功耶,痛了瘫了我不怕呀,只要能唱我就心轻松嘿哟嗬……连唱几曲,山雀子唱得泪流满面,台下观众掌声如潮。
还有一位我的乡亲,也是我的好朋友,当了多年的民办教师,他人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唱山歌。他在家时唱,外出时唱,教学生唱,教亲朋好友唱。他跟我说,家乡的山歌是祖祖辈辈吃苦受累,从汗水、苦难、笑容、世俗中积攒下来的精神财富。现在发达了,富有了,可以唱流行歌曲,可以跳广场舞,但山歌绝对不能失传,应该让她传得更远、更广,那是先辈的心声,也是我们一代代山里人的心声。他走村串户,寻亲访友,收集了一千多首故乡的山歌,自己掏钱打印成册,邻乡邻县花钱买的人不在少数。后来有家出版社得知后,主动提出要公开出版,付给朋友稿酬。朋友笑着对我说,稿酬无所谓,只要故乡的山歌能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山歌、民歌,一齐呈现给那些热爱乡梓、热爱山歌的人们,就知足了。
朋友收集的山歌,分为几类,有田歌、灯歌、风俗歌、四季歌等,当中情歌是最多的。山野乡村,田边地头,房前屋后,夏日纳凉,能以一首动人的情歌赢得山姑一片芳心的,古往今来,也许难以胜数。他随口给我唱了一首:清早起,望姐乡,望见姐乡路又长……随着他深情款款的演唱,我的心弦似乎也被拨动了。他说他就是以一首首山歌,迎娶了自己的妻子。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村里有一位小伙子,去南方打工,在大都市里,被流行音乐浸润太久之后,想念起故乡的山歌,甚至跑到屋顶上,连唱了几首山歌,感染了周围的打工伙伴们,他们循着歌声而来,唱起各自家乡的山歌。那带有家乡泥土味的山歌,寄托了思乡之情,打开了快乐之门,激发了他们奋力打拼的决心。思念与畅想,都蕴含在一首首山歌里。那是故乡的魅力,那是山歌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