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百岁老红军杜宏鉴的长征记忆

作者:赖星  更新时间:2016-08-08 16:43:4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石头

  雪越来越深,很难想象那里还是夏季。20岁的杜宏鉴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来回嚼了一天,实在咽不下去。抬眼望去,乌云贴着山顶,风越加凌厉,嘶鸣作响。

  那是玉龙雪山,杜宏鉴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这一段经历已经镌刻在杜宏鉴的脑海里,成为一生的记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如今,101岁的杜宏鉴依然能流利地背下《七律·长征》。

  杜宏鉴坐在家中沙发的一角,讲述着自己的长征记忆,说到动情处,双手撑膝站立,声音高昂热烈,就像一名年轻的战士。这段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早已和《七律·长征》这首诗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1915年,杜宏鉴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镇的一个小山村,1934年8月,他随红六军团从江西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红军到我的家乡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给农民分了田,为了保卫自己分田的利益,我就加入了革命。”参加红军的那年,杜宏鉴只有14岁。

  伤兵没有医药,便拿盐水、南瓜水、野菜敷住伤口;没有子弹,就拿石头打;没有地方睡觉,就相互背靠背坐着……长征路上,他和战友们爬雪山,过草地,穿越无人区,历经千辛万苦。

  在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中,杜宏鉴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但不管怎么苦怎么危险,他始终坚信,只要跟着大部队,跟着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于胜利,我的信心从未动摇。”

  正是靠着这股信念,1936年10月,他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也靠着这股信念,他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新中国成立后,杜宏鉴先后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政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85年,他光荣离休,之后一直住在江西九江。

  戎马一生总倥偬,人生百岁再“长征”。如今,杜宏鉴老人仍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大事。他告诉记者,2015年“9·3”大阅兵时,自己一直守着电视,阅兵中展示的军事装备让他非常振奋。

  “我们军队的装备越来越现代精良,军事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我除了高兴,还满怀信心。”虽然已是期颐之年,但杜宏鉴仍不辍学习,喜欢观看、翻阅与军事国防相关的节目、书籍,为人民军队的每一次进步感到欢欣鼓舞。

  数十年来,他还坚持义务前往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宣讲革命传统教育。跟随杜宏鉴记忆中80多年前那些跋涉的脚步,人们得以窥见一段壮怀激烈的历史。

  杜宏鉴胸前的勋章、手中泛黄的照片,也在不经意地提醒人们,眼前这位身材瘦小、和蔼可亲的老人,所曾经历过的无数激情燃烧的岁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