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伟大一生
童 年 与 学 生 时 代
(1818-1841)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
——马克思
走 向 生 活
(1841-1843)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
《莱茵报》是带有自由主义的日报 自马克思主持该报后,报纸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图为1842年10月16日出版的《莱茵报》,载有马克思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
迁 居 巴 黎
(1843-1845)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布 鲁 塞 尔 三 年
(1845-1848)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年7月,马克思在恩格斯陪同下,用一个多月时间,访问了英国,在曼彻斯特与纺织女工交谈。
(油画)高虹 作
在 革 命 年 代
(1848-1849)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马克思
在普鲁士反动当局的迫害下,《新莱茵报》被迫停刊。1849年5月19日,该报用红色油墨印了最后一号。诗人费莱里格拉特应马克思请求,写了一首诗作为《新莱茵报》的告别词。诗中写道:
“别了,但不是永别,
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
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
我将立即披甲返程!……
我这个被放逐的叛乱者,
作为一个忠实起义的于人民的战友,
将在多瑙河畔和莱茵河边,
用言语和武器参加战斗!”
1848年2月23日,巴黎街头的人民起义队伍。
伦 敦 前 期
(1849-1864)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创 建 第 一 国 际
(1864-1870)
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火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马克思
巴 黎 公 社 前 后
(1870-1873)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马克思
1872年9月1日,马克思在夫人燕妮和女儿爱琳娜陪同下,与恩格斯一起来到海牙参加代表大会。马克思在会上代表总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会议经过激烈斗争,挫败了巴枯宁分子的分裂阴谋,通过了关于加强总委员会议权力、把总委员会驻地迁往纽约等决议,批准了伦敦代表会议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并且把巴枯宁等开除出国际。
最 后 十 年
(1874-1883)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
——马克思
马 克 思 在 中 国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它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原则。
——毛泽东
马 克 思 在 世 界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