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抗美援朝中的歼敌英雄

作者:桃花舍主人  更新时间:2024-10-20 07:51:33  来源:桃花舍翁公众号  责任编辑:复兴网

 

1.jpg

  在抗美援朝中,我志愿军指战员以顽强的革命意志、高贵的牺牲精神和卓越的战斗素质,沉重打击了依靠飞机大炮加人海炮灰的美国及其仆从国侵略军和南朝鲜伪军,涌现出大批歼敌英雄,现列举其中一部分英雄事迹如下:

  余新发,浙江余姚人,1920年出生,1950年10月参军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175团3营机枪连重机枪手。1951年6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千佛山阻击战中,他使用缴获的美军重机枪,英勇作战,打击敌军的人海反扑,掩护战友们的冲锋,共毙敌120多人,为巩固千佛山阵地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在夺占和守备鸡雄山的战斗中,他又击毙60多个敌人。战后,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回国后,他复原返乡务农。

  胡修道,四川金堂人,1933年出生,1951年6月参军入朝,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597.9高地时,他与战友们一起打退南朝鲜伪军41次进攻,最后在战友先后伤亡的情况下,孤身一人在3号、10号阵地上英勇战斗,直至援军到来。他创造了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回国后,他长期在部队任军事指挥员,曾任12军副参谋长。

2.jpg

  黄家富,四川壁山人,1930年出生,1949年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0团1营2连战士。1952年9月29日,在参加对金城红山堡74号、720号高地反击作战时,他一个人带伤连续爆破敌军掩体、坑道、地堡共15次,歼敌200多人,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障碍。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他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

  雷保森,河南上蔡人,1924年出生,1948年6月入伍,1950年11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8师234团3营9连2排4班班长。1951年3月27日,在第四次战役末期的议政府七峰山阻击战中,雷保森率4班坚守299高地时,英勇善战,仅用半个多小时就击毁敌军11辆坦克、1辆吉普车。次日,他又率全班增援友邻阵地,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全班战士伤亡殆尽,子弹打光,雷保森也身负重伤,他向围攻过来的敌人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毅然纵身跳下山崖,后被救起送回后方医院。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誉为“反坦克英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伤愈后,他历任排长、连长,后转业回原籍,曾任上蔡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等职。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1931年出生,1951年3月入伍,1952年9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2师214团3营8连战士。1953年1月,他随连队据守上甘岭597.9高地,参加了“冷枪冷炮运动”狙击作战。在战斗中,他沉着冷静,智勇兼备,以精准的枪法狠狠打击了敌人。在三个多月时间里,他以436发子弹击毙214个敌军,创造我军单人狙击毙敌的最高记录。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被调入空军,历任歼击机飞行员、防空部队基地连副指导员、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地空导弹团副参谋长、副团长等职。

3.jpg

  李飞,山西河曲人,1930年出生,1947年3月入伍,1951年7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6连战士。在1951年10月18日秋季防御作战中防守月峰山阵地时,他带领一个机枪组五名战士英勇作战,打退了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一次次人海式疯狂冲击,坚守住了阵地。到我军增援部队上来为止,李飞和他的小组共激战了15个小时,打退了敌人11次进攻,歼敌360多人,而小组六人无一伤亡。李飞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他于1963年转业回到原籍,先后在供销社、化肥厂等单位工作。

  周德高,四川长寿(今属重庆)人,1913出生,1947年2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3团1营1连3排9班副班长。1950年11月初,在我军攻打安川至满浦之间军隅里地区清川江南岸的鱼龙浦时,周德高带领三名战士组成尖刀组突袭320高地,以迅猛之势冲入美军阵地,消灭敌指挥所。在三名战士先后伤亡的情况下,他独自一人搜索前进,一路消灭遇到的敌人,攻占敌军据点,为我主力部队顺利渡过清川江、全歼美军一个营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战斗中,他一人击毙美军3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的庆功大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他被誉为“孤胆英雄”。回国后,他转业到鞍山钢铁厂,后返回家乡,先后在长寿县供销社、煤建石油公司工作。

4.jpg

  高良伦,四川剑阁人,1932年出生,1951年3月参军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93团9连战士。在1952年10月上甘岭作战中,他以精准的枪法击毙美军10多人。11月12日,他奉命带领战斗小组据守537.7高地6号阵地,打退敌军5次进攻,歼敌130多人。当夜,他所在战斗小组又与增援上来的两个战斗小组配合作战,击退敌人20多次冲击,毙伤敌军500余名人。战友们相继牺牲后,他独自坚守阵地,又打退敌人6次疯狂进攻,毙敌100多人,为我军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回国后,他转业到江苏南京纤维厂工作。

  黄孝维,四川双流人,1931年出生,1950年9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1团2营4连班长。在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中,他率全班坚守无名高地,与敌人激战7天,毙伤敌军800余人,最后弹药耗尽,在与敌人肉搏时拉响手榴弹炸倒大量敌人,自己也重伤倒下。增援部队赶到后歼灭了敌人,此时阵地上的我军战士全部牺牲,只有黄孝维尚存一息,经医院救治后奇迹般地生还,落下残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回国后,他被安排到残废军人初级中学读书,毕业后响应号召返乡务农。

  刘光子,内蒙古杭锦后旗人,1921年出生,1948年11月入伍,1951年2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7师561团1营2连2排6班战士。1951年4月23日,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187师突破临津江,561团迅猛地向驻守雪马里地区的英军29旅格洛斯特郡团第1营侧后穿插,刘光子所在的1营击溃敌军一个营,攻占295.4高地,切断了守敌的退路。在战斗中,刘光子冲锋在前,发现一个山坳里有一群敌人,他英勇无畏地冲过去,以手雷和冲锋枪打击敌人并喝令缴械,使惊恐万状的敌兵举手投降。这群英军俘虏在被押向我军后方途中遭敌机轰炸,死伤逃脱一部分,最后清点还剩63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刘光子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他被誉为“孤胆英雄”。回国后,他自愿转业回原籍,担任过乡党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旗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

5.jpg

  刘建华,河北乐亭人,1927年出生,1948年9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5师炮兵8连指挥排长。1952年7月15日和16日,在我军攻击黄海北道涟川郡的“老秃山”战斗期间,刘建华带领一名报话员潜入敌军阵地侧后进行观察、测绘,准确地引导我军炮兵打击构筑于高地反斜面死角处的敌人工事,共摧毁地堡22个,坦克1辆,毙敌50余名,为我军扫清了前进障碍,使我军在随后的进攻中以微小的代价、很短的时间全歼美军一个加强连,占领了阵地。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杨太忠,四川三台人,1932年出生,1950年10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2团2营6连3排7班副班长。1953年2月12日、13日,在袭击“小无名山”高地战斗中,杨太忠带领两名战士组成爆破小组冲在前面,勇敢机智地先后炸毁敌军多个地堡和坑道工事,与全排战友一起攻占山顶,并连续打退敌人5次反扑,坚守住了阵地。战斗中,杨太忠和他的小组毙敌70余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杨阿如,浙江黄岩人,1921年出生,1945年7月入伍,1952年6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坦克第2师4团3营2连2排排长。1953年7月6日、7日,在夏季进攻战役中,他指挥215号坦克抵近铁原郡敌占346.6高地潜伏,冒着敌军炮火炸弹的威胁,勇敢机智地进行战斗,先后击毁敌坦克5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及“二级坦克英雄军功章”。回国后,他于1958年转业回原籍,先在县工厂当工人,后返乡务农,曾任大队民兵连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等职。

  郑定富,四川沐川人,1933年出生,1951年1月入伍,同年6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195师584团5连2排5班副班长。1952年10月2日,在龙田里开城前线反击86.9高地战斗中,他一人连续爆破、攻占敌人7个铁丝网、地堡和屯兵洞,炸死敌军10余人,俘虏3人,为战斗胜利作出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6.jpg

  周腊生,江西湖口人,1929年出生,1949年4月入伍,1951年6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9师357团8连3排8班机枪射手。1952年10月27日,在朝鲜长湍临津江北岸浪浦前线161高地守卫战中,他以猛烈而准确的机枪扫射压制敌人火力,消灭冒进的敌人,并支援两侧的我军阵地,与战友们一起击退美军10余次集团冲锋,最后用冲锋枪、手榴弹与爬上山头的敌人近距离搏杀,坚守住了阵地。这一天的激战,在我军炮火支援下,全连毙伤人海式进攻的敌人1000余名,周腊生毙敌70余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周腊生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在部队任职到副团职,1978年转业到江西塑料厂任党委书记。

  唐凤喜,辽宁庄河人,1927年出生,1947年6月入伍,1951年6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201师602团3营8连1排3班班长。1951年10月15日,在秋季防御作战中,他在战友伤亡的情况下孤身坚守轿岩山68号阵地7小时,勇猛顽强、灵活机动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带着伤歼敌120余人,守到增援部队到来。战斗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3年5月13日,唐凤喜带领3班反击攻占北汉江西岸科湖里南山孤山梁子主阵地,连续攻克敌军2条坑道和25个地堡,毙伤敌多人,俘敌19人。在随后坚守山头的战斗中,他指挥全班冒着敌军的扫射、炮击,前仆后继,以轻机枪封锁敌人溃逃路上的小桥,毙伤敌兵70余人,保证了我军消灭敌人。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再次为他记一等功,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在201师602团任职到副团长。

7.jpg

  蔡金同,陕西眉县人,1928年出生,1949年9月入伍,1951年2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7师559团侦察连战士。1951年11月30日,在铁原以西阿谷右里伏击战中,他独自掩护部队撤退,阻击敌军迂回,毙敌14人。他左手、右腿和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仍以顽强的毅力挪动1000多米,返回我军阵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他被誉为“钢铁战士”。回国后,他入军事院校学习,以后担任过副营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等职,1984年以正团级离休。

  陈德生,广东新会人,1925年出生,1948年11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81师243团1营1连战士。1950年12月5日,在东线长津湖畔参加围歼新兴里守敌的战斗中,他在与战友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带伤独自用手榴弹炸毁美军3辆坦克,击毙4名敌坦克驾驶员,为新兴里战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孤胆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斗荣誉勋章”。回国后,他转业返乡,曾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运输公司工作。

  唐章洪,四川中江人,1935年出生,1950年3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迫击炮连战士。1952年5月到8月,他随部队执行前沿防御任务,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65天时间里用73发“冷炮”歼敌101名,摧毁敌军汽车2辆、帐篷5座和军用物资一批,为此荣立一等功一次,被授予“百名狙击手”称号。10月14日开始,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战友们冒着敌军炮火和炸弹的轰炸,以准确急速的射击打击集结的敌人,拦阻敌军对我前沿主要阵地的进攻,配合我军对敌人的反攻战斗。参加战役期间,他用八二迫击炮打出炮弹8000多发,歼敌420多人。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国旗勋章”。整个抗美援朝中,他先后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回国后,他进入军事院校学习,后在国防科委工作,离休前的最后任职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情报中心主任。

8.jpg

  彭富礼,陕西紫阳人,1923年出生,1949年7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1团1营2连1排2班副班长。1951年4月22日,在防守铁原西南地区541.2高地战斗中,彭富礼带领两名战士组成战斗小组,英勇顽强,打退敌土耳其旅的五次集团冲击,战友重伤倒下后,他独自一人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打击敌人,在我军炮兵和友邻阵地机枪的支援下守住了阵地,保证了我军主阵地的安全,为当晚我军转入进攻创造了条件。一天战斗里,彭富礼和战友共歼敌100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和第3兵团通报表彰了彭富礼战斗小组的事迹,给彭富礼记特登功。回国后,他随60军先后驻防安庆、南京、无锡,上个世纪80年代随部队改为武警,80年代末在无锡离休。

  赖永泽,四川绵阳人,1932年出生,1951年3月参军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0师538团2营6连班长。1953年7月15、16、17日,在金城战役中坚守我军攻取的黑云吐岭阵地时,赖永泽和全班战友们克服饥饿与疲困,英勇顽强打退南朝鲜伪军20多次人海式冲击,最后单身一人对敌战斗,使敌军未能占领阵地。战斗中,他一人就击毙南朝鲜伪军100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孤胆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赖永泽曾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领导人的接见。

9.jpg

  赖永泽的立功证书

10.jpg

  1985年,赖永泽(第二排右六)随四川省友好访问团访问朝鲜

  潘正光,四川高县人,1930年出生,1951年5月入伍,9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3营8连1排3班战士。1953年6月10日至12日,在夏季反击战中,潘正光所在的连队攻占北汉江东岸大无名高地并坚守,他所在的班防守高地最前沿的阵地,击退南朝鲜伪军7次反扑,在正副班长相继负伤、牺牲的情况下,他先后代理副班长、班长,带领剩下的战士继续战斗,两次负伤仍顽强搏杀,坚持到增援部队到来,巩固了阵地。在战斗中,他一人就毙敌160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朝鲜金日成首相亲自给他颁发“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先后被调到南京及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警卫等工作,后转业回原籍工作。

  孙景坤,辽宁丹东人,1923年出生,1947年9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9师357团3营8连排长。1950年10月25日,他在抗美援朝第一战——两水洞战斗中负了重伤,被送回国治疗。伤愈后,他于1952年5月重返前线,正赶上了马良山防御战,他立刻投入只剩下6个人的191高地,指挥战士们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守住了阵地。他在战斗中先后击毙敌军23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回国后,他复员返乡务农。

  罗光前,四川苍溪人,1924年出生,1951年3月参军入朝,第12军31师91团1营1连2排4班战士。1952年10月13日至15日,罗光前所在的班在上甘岭作战中守卫前沿3号阵地,班长牺牲后他代理班长,带领战士们克服粮、弹、水不足的困难,以巧妙的战术、英勇的斗志一次次打击进攻的敌人,他身上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在三天三夜的战斗中,他带领陆续伤亡、最后只剩下三人的4班共打退敌人14次冲锋,歼敌300多人,俘虏敌营长以下11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他复员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0余年。

11.jpg

  黄永保,四川巴中人,1927年出生,1949年11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2团1营2连3排8班班长。1952年12月1日至3日,在恢复并坚守上甘岭地区537.7高地3号阵地的战斗中,黄永保带领8班战士英勇作战,打退南朝鲜伪军7次进攻,在战士们全部牺牲、自己负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把敌人又一次反扑打了下去,最终迎来我军增援部队。他在战斗中歼敌80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一等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王统,河北唐县人,1920年出生,1938年入伍,1951年4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侦察科长。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后,从23日至28日,王统率领由一个加强营和军侦察分队组成的侦察支队向敌人纵深穿插,以“钻、绕、打”紧密结合的勇猛动作,一路上打破敌人多次拦阻,击溃挡住前进道路的敌军车队,奔袭120多公里,胜利抵达扼制西线敌军退往汉城的交通隘口道峰山,占领阵地并坚守三昼夜,挫败美军多次围攻,最终与迂回而来的兄弟部队会师,圆满完成阻断敌退路的任务。整个穿插和扼守战斗中,侦察支队炸毁敌坦克4辆、汽车10多辆,毙伤敌500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侦察支队“道峰山支队”称号,给全支队记集体二等功,全体指战员每人记三等功,副班长张宝富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支队长王统记二等功。回国后,王统先后任沈阳军区情报处副处长、第64军191师师长、192师师长、军参谋长、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等职。

  杨育才,陕西勉县人,1926年出生,1949年4月入伍,1951年6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连副排长。1953年7月13日夜,他率领12名侦察员组成的小分队穿插进入南朝鲜伪军“首都师”的防御纵深,机智地通过敌军几道哨卡,袭击在公路上挡住前路的敌军机甲团车队,直扑伪“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的团部,迅猛地发起突袭,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战斗,打掉了敌人团部。整个穿插战斗中,他率领的小分队共毙、伤、俘敌116人,摧毁敌人防御指挥中枢,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小分队无一伤亡。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育才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12.jpg

  金城战役胜利结束后杨育才(前排左三)与小分队战友们获得嘉奖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志愿军英雄谱》,姚建萍、于国宁编,中共党史出版社西元2013.4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