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毛泽东《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作者:邵建忠  更新时间:2022-08-06 07:47:5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1961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看到身边一位工作人员去参加民兵训练时所拍摄的一幅照片后的有感而发而为其挥毫而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小诗,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看视乎无疑就是在赞美我们的女民兵,难道仅此而已吗?显然不是。那么诗人通过这首诗要表达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只要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到当时国内、国际的大背景之中,一幅立体的、坚固的全方位全民防御图便展现在世人面前,诗人要表达的意图便一目了然。

  纵览毛主席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每一首诗词无一不是他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亲历所为的有感而作,然而唯独这一首例外。这首诗与诗人之前所写的其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诗人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而是目睹眼前一幅摄影作品中青年女民兵进行军事训练的情景,随之产生出无限联想的由感而发,这种以画(照片)作诗,谓之题画诗。这类诗,自古而有之。它是诗人依据画品的题材、内容、思想、风格,对其进行了品评而作的。毛主席这首短短28字的七绝诗,还原了照片的内容,仿佛把自已置身于了照片的情境之中,把一幅训练场上的女民兵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威武雄姿,及透射出中华儿女蔑视和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风采,活脱脱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给了人无尽向上的力量。

  众所周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着国内、国际各种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在国内,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不懈的努力,想早日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我们国家能尽快强大和富强起来,但不凑巧的是我们遇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受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比例失调,尽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党和人民决心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信心依然非常高涨。国际间,昔日的苏联老大哥与我们的关系已由意识形态产生的分歧转变为了国与国之间的对立:他们撕毁合同,撤走了专家,使我们的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雪上加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的西南邻居印度,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此时也蠢蠢欲动,想趁机捞上一把。尼赫鲁政府露出了要蚕食中国领土的獠牙,它不仅反对中国政府在西藏平叛,且容留达赖喇嘛在印度建立所谓的流亡政府,企图永久霸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妄图实现它在中国的西藏、青海,及云南部分地区建立一个所谓的“大藏区”的梦想。因而不断地在两国间制造边境武装冲突挑衅事件,来给中国制造麻烦。美国为了显示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也经常派出无人高空飞机对我国华南及东南沿海一带进行侦察和破坏,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也伺机叫嚣要反攻大陆。东面还有美国驻军的日本和韩国。这个“反华包围圈”链条的形成,已构成了对我国大陆安全的严重威胁。

  作为一国领袖的毛泽东,面对这些威胁和挑战,他那蔑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霸气不但使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反而愈加彰显出了他那“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家的智慧、胆略和气魄。他不炫耀军事实力,而是以文对武,以仅做一首赞美女民兵训练的小诗这种形式来作答,就把他和中国人民蔑视和战胜一切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告诉给了对方: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惹了那是不好办的,否则都将难逃覆灭的下场。毛主席这种大格局,高瞻远瞩,蓄势待发,深藏不露,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其探不着深浅,不敢轻易妄动的大手笔,起到了在战略上以静制动的震慑效果。

  沿着这一诗迹风格追溯止红军时期,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关于战争题材的诗作,无一不是与他人民战争思想一脉相承艺术风格的再现和升华。

  来看这首诗,按照常理逻辑分析,在强敌面前,视乎只有展现我们强大不示弱才是对其最好的回答。显然,这样的立意显得过于平淡和无力。因此,诗人一反以往写战争题材诗的风格,独具匠心的选择了能军能民的女民兵训练这一题材,有意示弱,刻意制造出与炫耀武力的强大敌人形成在实力对比上的一个巨大反差,诗人高超深邃指导战争的艺术、蔑视和不畏强敌的决心,以及要传递出的必胜信念,就被表达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诗人这首诗独具匠心的立意所在。

  女性是温柔弱小的象征,但只要武装起来,就能发挥出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这刚柔并蓄以柔显刚的女民兵人物形象,传递出诗人“全民皆兵”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另一个层面又在昭告世人,中国人民早已严阵以待,众志成城,已经构筑起了坚不可催的铁壁铜墙,任何胆敢冒犯我们的敌人,终将使其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里,彰显着对敌人强大的威慑力量。

  题照:为照片题诗。这里指为这幅女民兵训练照片题诗。演兵场:这里指练兵场,也外延比喻为战场。红装:同红妆,女子面部化妆用胭脂,为红色,故称红妆。此既可指女性华丽鲜艳的服饰,也可泛指中华儿女外在靓丽的潜质美。中华儿女爱好和平也爱美,但面对挑衅,我们的女民兵随时可以完成由红妆向武装的转换,即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和我们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一道,战胜一切敌人。我们军民联防有备无患的钢铁长城,无言地在警告着那些战争狂人轻举妄动只能是自取灭亡。

  这首四句七绝诗,以立体全方位视角,以点及面、由虚到实,由近及远,将练兵场外延至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幅坚不可摧的全天候全民防御体系图就展现在了世界的面前。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这两句从写实入手开门见山,给读者交代了人和物、时间和地点。女民兵、钢枪、清晨、练兵场,如果仅从字面上孤立来看这几个词视乎很平淡,但经过诗人的排列组合之后,便将能够爆发出雷霆万钧之力的作用彰显了出来。女民兵们手持钢枪,迎着朝阳,摸爬滚打在训练场,这样一幅刻苦训练的场景便跃然纸上。曙光不仅是指早晨的阳光,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时间变量,不仅可以指一天时间段当中的早晨、下午或者夜晚,还可延伸指四季里的酷暑、寒冬。更深层次则寓意着:即便敌人就像天气的变化一样,无论它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不管它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来,是一路来还是多路来、是从空中还是海上来,我们都将以不变对万变,让侵略者有来无还。纵然时空轮回更替,但我们始终不变的全民积极防御思想,足以能产生出“六亿人民六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壁垒效果,这就是诗人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后两句便为前两句做了衔接和回答。紧接着“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两句,引出了我们的女民兵为何要走向练兵场的原因,这就是:中华民族不仅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是一个追求时尚美的民族,中华儿女有着不受外来欺侮并敢于反抗到底坚定的品格志向,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我们的女民兵只能用飒爽英姿的美来取代红装扮身的美了。

  毛泽东的诗文,大气磅礴,字字千钧。它能长己志气,灭敌威风。往往还能出奇制胜,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首诗中透露出的蔑视一切敌人的“傲气”和压倒一切敌人的“霸气”,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敬畏三分。诗人的“傲气”和“霸气”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题画诗的出现在唐代之后,文人们的作品,基本是反映自己所处时代不同题材、风格的内容,许多不乏是对自我、清高、伤感、无奈等的宣泄,格调均不甚高。宋代的文学家苏轼,写下了大量的题画诗,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集诗、画、字三长于一体,为自己的画做过神妙独到的题画诗。近代诗人的题画诗,尽管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千姿百态,但都较难突破画的真正意境。毛泽东的这首题画诗,不仅把镜头画面将要表达出的内涵,使其得到了升华,且通过由画到诗的转变,更使其诗和画的艺术浑然一体,意境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邮箱 sjz81387517@sina.com

  QQ 87756052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