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申鹏:一支神奇的“少年红军”

作者:申鹏   更新时间:2020-12-11 10:08:55  来源:平原公子  责任编辑:石头

  熟悉日本动漫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动漫中,拯救世界的都是初中生。

  不过,在中国近代史上,真有那么一群人,以初中生的年纪,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们的名字叫做“红二十五军”。

  这是一支神奇的部队,他们只是一群“娃娃”,红25军战士大部分是鄂豫皖根据地在战斗中牺牲者的遗孤,有一些是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将士子弟,平均年龄只有15岁,队伍中甚至还有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小红军,人还没有枪高。

  这些少年红军年纪虽小,但因为蒋介石在苏区进行大烧杀,搞白色恐怖,他们从小就经历了太多的惨痛悲剧,对反动派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并且在党政干部的教育下,有了相当高的军事政治素养,所以组织力、战斗力一点都不差。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们最晚出发,在没有电台的情况下,独立进行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遭遇国民党发动派围追堵截的情况下,靠着几千名少年红军,转战5000公里,率先到达陕北,甚至还有余力“西征”,支援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更神奇的是,他们完成长征的时候,人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0多人。最神奇的是,他们比中央红军还“富裕”,到了陕北之后,徐海东军长居然还能借了5000块钱给中央红军......

  红25军,随便列出一份名单,都是中国近代战争史赫赫有名的人物,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韩先楚、刘震、陈先瑞......名将辈出,好几个都是“军神”级别。

  红25军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麻埠,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红25军在成立一年后,主力随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红军大部队秘密行动后,根据地留下烈士遗属、伤病员和一帮年幼的“红小鬼”。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

  25岁的吴焕先等留在根据地的骨干,借用红四方面军原有三个军的老番号,组建了新的红25军,他们开始与敌几十万大军在大别山中周旋,坚守根据地,策应主力远征。几年间,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面对数十倍的强敌,老弱病残幼的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苦苦鏖战,终因寡不敌众,队伍锐减至三千人,剩下的多为一帮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的“娃娃兵”。

  1934年4月,蒋介石亲任“剿匪”总司令,限令三个月之内,全歼徐海东的“童子军”,悬赏十万大洋取徐海东的首级。徐海东临危不惧,率领这群娃娃兵灵活作战、神出鬼没,仅长岭岗一战,歼敌三千八百多,“童子军”全部换上了全新的德式装备。

  徐海东运用灵活机动的突袭战,指挥红25军纵横驰骋,先后进行了三次声东击西的速决战,歼敌三个师加二个团,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此时,红25军已武装上了清一色的德式精良武器,每个连队配上九挺机枪,其中三挺重机枪,每个娃娃兵身背三个袋子:子弹袋、银元袋和米袋。血与火的锤练,一批不到二十岁的营团干部更加成熟,骁勇善战,在被战士们称为“徐老虎”军长的率领下,一个个娃娃兵都变成了勇猛无惧的“小老虎”。

  1934年7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率红25军主力西征北上,到陕甘苏区会合红26军,集中力量消灭敌人,并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留下红74师坚持原地斗争。

  1934年11月16日,红25 军共2900 余人,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这群少年红军的长征。

  他们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运动到河南,一周内在同东北军两个师和河南军阀两个师分头激战取胜后,16日从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为了表达对中央的尊重,徐海东坚决要求由程子华任军长,自己当副军长,负责军事。队伍很快冲破了封锁布网的平汉线,因离武汉太近,敌集结重兵围追清剿,“童子军”的处境十分危险。

  不久又传来不幸的消息,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全军覆没,中央红军血战湘江,损失惨重,八万六千人的队伍,锐减到三万多人。“童子军”临危受命,扛起了“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大旗,边走边战,急行军打进桐柏山区,发现这里敌人布防严密,又迅速转移北进,每日战事频繁,急行军异常辛苦,娃娃们经常背着辎重走着走着就睡着了。

  在转战中,红25军接连恶战,徐海东多次负伤,身体不支,他咬着牙作动员:“同志们,前面有三个团的援兵到啦!”娃娃兵争先恐后加快了脚步,冲进了伏牛山区,急问军长援兵在哪?徐海东风趣地指着三座山峰说,“眼前这每座山就是一个团,进了山就是我们的天下!”娃娃们终于省悟过来,在一阵欢笑中冲上了山峦,最后从河南卢氏转战穿入陕西境内。

  红25军十个月转战行程一万多里,大小战斗500多次,先后同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陕军、西北军、马家军以及土匪“刘黑七”打过仗。“童子军”如同神行太保,行踪变化无常,让敌捉摸不透,他们从中原腹地大闹天宫,进陕南、入甘肃、驻留回民区,发动群众,招兵买马,牵着数十万敌军主力跟着娃娃们的屁股后面追赶,调防多家杂牌军围追堵截,“童子军”大大减轻了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长征的压力。

  红25军长征路上最惊心动魄的战斗,莫过于“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河南省方城县天气突变,寒风裹挟着雨雪倾泻而下,温度瞬间降到了零度以下。在方城县南部的小路上,红25军225团的少年们衣着单薄、脚蹬草鞋,正踏着泥泞,顶风冒雪,步履艰难地朝着独树镇方向艰难行进,他们将做为二十五军的前卫,在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附近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

  224团自桐柏出发后,多次与尾追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战斗,再加上经过连续几天的强行军,全团官兵均已疲惫不堪。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第一一五旅和骑兵团已先于他们两小时抵达了七里岗,并在七里岗一线抢修了阵地。由于当天的气候恶劣,能见度非常低,224团并没有发现敌情。中午一时许,正当224团官兵沿七里岗山脊接近许南公路时,突遭敌炮火猛烈阻击。此时的224团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红军战士穿着单薄,有的战士手都冻僵了,连枪栓都拉不开,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慌乱中只能仓促后撤。而敌军却趁此机会发起冲锋,从两翼包围上来,一场巨大的危机悄然笼罩在了二十五军的头上。

  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抢先赶到了先头团,面对溃退下来的224团的官兵,吴焕先大声疾呼:“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决不能后退!”

  随后,吴焕先从身边交通队员的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大吼一声:“共产党员们,跟我上!”便挥舞着大刀杀入了敌群。

  红25军的战士们亲眼目睹了军首长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士气大振,从泥泞的地上一跃而起,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呐喊着杀入了敌群,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千钧一发之际,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223团赶到,立即投入了战斗。经过一番恶战,终于打退了敌军的进攻。随后,223团又连续向七里岗守敌发起了三次冲击,均遭到敌人的疯狂阻击,未能成功。此时,交战的双方都已精疲力竭,战斗陷入了僵持。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雪也越下越大。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为了尽快脱离险境,二十五军决定连夜突围。全军调集了所有的六十余挺轻机枪组成了突击队,军首长亲自带队走在了全军的最前面,在当地的地下党带领下,绕道敌人防守空虚的保安镇沈庄附近,向当面之敌发起了勇猛冲击。此时,恶战一天的敌人也已疲惫不堪,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下,二十五军还能如此迅速高效地组织突围。面对六十多挺机枪喷出的火舌,敌人溃散了。红二十五军艰难地越过了许南公路,于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区。

  独树镇一战,二十五军伤亡官兵三百余人,占全军的十分之一,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保存了红军有生力量。这些烈士遗体后来都埋在七里岗战场西北的一个大坑中。上世纪60年代,当地修路时,老百姓从这里移出了满满一大坑烈士遗骨。

  平均年龄只有15岁的红25军的娃娃们,参加长征时准确的人数是2987人,1935年9月到达陕北会师,兵力达3400余人,十个月中,队伍边战边补充,不减反增,且无一个娃娃兵临阵脱逃,甚至连七个小女兵宁愿战死累死也不离开部队。

  红25军长征人数最少、年龄最小、路线最短、行动最快,遇战最多、到达最早、牺牲最少,后来出将军最多,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他们的几位将领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次长征途中,他们每战必前,率先冲锋杀敌,或重伤,或牺牲.....他们是这群“娃娃军”真正的守护神。

  这支“娃娃军”之所以英勇善战,因为他们拥有一群优秀的年轻军政干部,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年纪稍大,也不过34岁;营团干部,大多是20出头;连排干部几乎都是不到20岁的半大小伙子;军部机关工作人员,也都只有十七八岁。比如在224团担任营长的战将韩先楚,刚满22岁;中国航母之父,当时任军部宣传科长的刘华清,才18岁!

  先说著名的大将徐海东,徐海东在开国大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战神粟裕,蒋介石曾经悬赏十万大洋取他的首级,可见他军事能力之强、威望之高。

  徐海东是个传奇英雄,斯诺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他1900年6月出生于湖北黄陂,生下靠喝长嫂的几口奶水活了命,七代窑工世家,年幼时跟从父辈做了十一年大水缸,苦难使他养成喝酒解乏的习惯,也练就了力大胆大、疾恶如仇的刚烈个性。

  毛主席称赞他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他曾在北伐中担任少尉排长,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回到家乡成立了农民自卫军。他与国民党反动派有着血海深仇,1928年,国民党将徐家的66名家属都杀害了,其中有27位近亲,39位远亲。当时徐海东对天发誓:“大仇不报,誓不回家!”

  他在当团长时就身先士卒,寒冬腊月赤膊上阵,身负重伤,队伍开走了,战友陈锡联的母亲见他有口气没死救了他,伤还没养好,就拄拐杖找到部队,见团长已配齐了,他对陈赓师长说“当副团长吧”,带伤归队了。

  红四方面军秘密转移时,他任师长执行断后任务,带着伤痛上战场,指挥全师在光山县郭家沟和金寨葛藤山接连迎敌作战,拼死抵抗,拖住敌人,连续作战23天,仗打胜了,徐海东一觉睡了三整天,醒了大吐血,大部队也找不到了。

  后来,徐海东将军就成了红25军的军长,“徐老虎”成了“孩子王”。整编后的红25军不设师,下属四个团,减少层次,行动快捷,军领导都是边指挥边参战。

  红25军长征途中,有一晚将士们又困又累,夜宿荒村,此时蒋介石的部队正在前后合围中,25军的战士们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一倒下去就睡,睡得昏天黑地,怎么叫都叫不醒,情况万分危急,徐海东情急之下找了一根树枝,一路打过去,从团长、政委打起,打了整整200多人,终于把孩子们打了起来,连夜急行军,躲过了那次灭顶之灾,事后,大家都很感谢徐老虎的救命之恩。

  徐海东作战极为勇猛,经常赤膊上阵,浑身筋突,挥刀杀敌,一个冲锋就杀得蒋匪军崩溃,人称“徐老虎”,据说他闻战则喜,无战,则精神恍惚,自称:“打仗是治病良药”。

  因为他太勇猛无畏,导致一个军长屡次受重伤,他儿子回忆道:“我父亲负了9次伤,8次枪伤,1次是红枪会往屁股上戳了一枪。所以他身上有17个枪眼,17个洞,他洗澡的时候我帮他数的......”

  红军创建初期,在国民党的缉拿名单中,徐海东和毛泽东、彭德怀是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蒋介石曾发通缉令:“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十万。”后来徐海东将军率红军进入山西,阎锡山亦发通缉令曰:“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五万元。”徐海东将军闻之,摸着后脑勺说:“阎老西不如蒋介石,太小气了。”

  1934年12月上旬庾家河之战,敌人偷袭,短兵相接,全军7位女护士和炊事员都参战,殊死杀敌,全军从中午打至黄昏,灭敌800多,我军伤亡200多,而且大部分营以上干部负伤,两位军长都负重伤。

  在激战中徐海东被一颗子弹击穿面颊,子弹从他的左脸穿进,从右耳根穿了出来,徐海东昏迷了四天四夜。徐海东生命垂危的时候,一位名叫周少兰的护士,一口一口把徐海东喉咙的淤血吸出,救了徐海东一命,这名护士后来成了徐海东的妻子,改名为周东屏,意为“保卫徐海东的屏障”。

  再说那位提着大刀率先冲锋的军政委吴焕先,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他是韩先楚最佩服的老首长,有勇有谋,堪称红军的军神之一。

  吴焕先是个“背叛阶级的人。

  他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境优越,但是向往共产主义,1924年,吴焕先在麻城蚕业学校读书,放寒假的时候,吴焕先带回家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香案上。父亲很生气,斥责他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焕先说:“他是革命导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父子俩为这事还吵了一架。

  1925年夏,吴焕先毕业了,却横竖不肯出去谋事,他对父亲和三叔说:“我做事要做大事,绝不做贪官污吏,落个臭名声。”

  吴焕先在家乡住了一个多月时间,利用参加劳动的机会,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在家乡粉刷墙壁,张贴马克思、列宁的画像,挂上绘制的中国地图,向群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及统治阶级卖国求荣、镇压人民革命的罪行,动员贫苦农民武装起来,保卫祖国。

  吴焕先家拥有14亩水田,8亩旱地,两头耕牛。七八间瓦房,另外还有一所店铺,经营土特产和日用杂货,日子富足有余。因此,吴焕先自称是个“地主”,要“自我革命”。

  1926年,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吴焕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秋收的时候,吴焕先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一面向他们宣传革命并表示道歉,一面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烧了个干净。他当面宣称耕者有其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这件事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交口称赞吴焕先:“破家革命,揭竿而起!”

  吴焕先“自我革命”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年冬天,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地方民团,声言:“踏平箭场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把吴焕先的父亲等六口人全给杀害了。1927年3月18日的《汉口民国日报》上,就曾有过披露:“吴焕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杀尽……”

  吴焕先回到家后,看到了六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说:“这个血债早晚要以血偿还。我吴焕先破家革命。一不做二不休,就是要革命到底,宁死不屈!”

  1927年9月,吴焕先领导当地农民群众举行了“九月暴动”。11月,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开辟柴山保根据地,为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吴焕先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他在湖北黄安檀树岗重建红25军,几天之内就把军部、2个师和2个特务营组建起来,共7000余人。

  1934年4月,红25、红28军合编为红25军后,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奉中共中央指示,与新任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部进行长征,冲破了数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由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进入商洛山中,胜利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转移任务。

  入陕后,在代理省委书记徐宝珊身患重病,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的危难关头,吴焕先一肩独挑重担,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行动、作战,粉碎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创建了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7月,吴焕先率部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这次行动中,吴焕先根据敌人口供和《大公报》所载消息,获悉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的消息,毅然作出了西进甘肃,以威胁敌人后方,策应和迎接主力红军北上陕甘的正确决策。

  7月16日,红25军4000人马由长安县沣峪口西征北上,第二次踏上长征之路。部队西出秦岭,北过渭河,驰骋陇南、陇东,翻越六盘高峰,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沿途攻占两当、秦安、隆德县城。数次打退各路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他们回师占领天水,势如破竹逼进西安,吸引了大量的敌军回撤,不断胶着激战,大大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

  8月,在红25军在泾川遇强敌,战斗中吴焕先提着战刀带头冲锋陷阵,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徐海东见他咽气前手指北方,身体都僵硬了眼睛还睁的大大的,忍不住痛哭失声。

  他亲手为多年患难与共的战友小心翼翼地擦干每块血迹,穿上干净的军装,这时老百姓抬来一口大棺材让他入殓,徐海东执意要把他埋在北面河的对岸,离陕北近些以了却战友希望部队坚定北上的心愿。

  那天,娃娃们抬着政委吴焕先的棺木过一条大沙河去对岸掩埋,站在水里,全军扶棺,哭声一片,响彻整个山谷……

  这群“少年红军”长征的代价也极大,政委吴焕先牺牲,随行的鄂豫皖书记徐宝珊积劳成疾而病逝,副军长徐海东、军长程子华重伤。庾家河一战中,军长程子华也身负重伤,被敌军的重机枪打穿了双手,动脉都打破了,失血过多,程子华为此还曾昏迷过两个月,而且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程子华的双手也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1935年9月16日,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长征队伍,冲破重重封锁线,比中央红军早一个月到达陕北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25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立即整编合并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红十五军团在后来的劳山战斗中,歼敌一个师和一个直属队,毙敌110师师长何立中。他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救护了远征而来的中央红军,立下了千古奇功!

  后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会师,刚见面,毛泽东就亲手写下一份借条给徐海东:“请你部借二千五百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

  徐海东立马下命令,给毛主席送去了五千大洋,还叮嘱要立即给中央红军换上新武器新军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