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1947年的一份档案见证“长子情怀” 辽宁人民倾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作者:高爽  更新时间:2018-08-15 13:52:10  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安东省第四分区《关于战勤工作的指示》。  

大战前夕,黑山县妇女蒸干粮支援前线。

  核心提示:刚刚从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中获得自由的辽宁,刚刚因土地改革获得新生的农民,刚刚因东北解放焕发生机的城市,为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倾其所有,全力支持解放战争。重温这段历史可以知道,新时代辽宁精神中的“长子情怀”最早的文化基因,是怎样注入我们的血液里的。

  推荐语“长子情怀” 在7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张晓风

  很多人都听说过陈毅元帅的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指挥淮海战役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还有一句补充:“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研读新时代辽宁精神表述语时,“长子情怀”这四个字总让我想起这两段话。都说辽宁是共和国长子,长子所具有的顾全大局、奉献担当的精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辽宁人民支援东北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就已经显露。

  我无数次地研究过这段时期的档案,充分体会到了辽宁人民为全国解放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最感动我的一点是,当时的辽宁人民刚刚翻身做主人,正在努力建设家园,物质生活还未有大的改变,但他们想的不是自己的小日子,而是节衣缩食把最好的物资、最好的设备,包括最优秀的人都送到了战场上。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舍小家、顾大家,只求做事、不务虚名,“长子情怀”的文化基因早在70年前就已经注入辽宁人的血液当中,到了今天,仍旧是汩汩流淌的热血贯穿着辽宁振兴发展的全过程。这正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能够给予我们的最深沉力量。(张晓风 辽宁省档案局(馆)现行档案整理处处长)

  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70周年。作为辽宁人,没有人不知道70年前的那场战役,也都知道它对东北解放、对全国解放意味着什么。

  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在浴血沙场的将士身后,是无数辽宁老百姓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解放战争时期关于东北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资料,从这个视角看辽沈战役,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感悟。

  抗战胜利后2万多名干部来到东北

  上周,辽宁省档案局(馆)现行档案整理处处长张晓风向记者介绍了抗战胜利后,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东北民主政权建立的过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立即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建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创立了东北解放区。

  9月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正式成立。从8月中旬到11月底,开入东北的部队达13万余人,进入东北的各解放区干部有2万余名。

  东北局成立之后,立即领导东北人民进行了清剿日伪残余势力及土地改革运动,并在普遍建立县、市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热河省、辽宁省、辽北省、安东省、嫩江省、合江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绥宁省、松江省10个省级民主政府和沈阳、长春两个特别市民主政府。

  在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党在东北的各级组织和民主政权经受了国民党的疯狂进攻,最终稳定了局面。

  1946年8月6日,东北各省代表齐聚哈尔滨,成立了代表东北人民的最高行政机关——东北行政委员会。林枫当选为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学思、高崇民为副主席。

  “保证供给”成为东北人民的共识

  张晓风说:“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东北解放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在统一东北解放区的行政领导,强化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动员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争方面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这个意义,张晓风用一份档案资料进行佐证,那就是在1946年8月6日这次大会上通过的《东北各省市(特别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纲领》。

  对于这个施政纲领,代表们讨论了整整一天,逐条、逐句、逐字地反复辩论。

  当讨论纲领第五条时,代表们怀着感激的心情纷纷发言,赞成将条文中“保证给养”改为“保证供给”。有一个代表动情地说:“我们民主联军的战士们,在山海关战役后,一个排有26名战士是赤脚的,只有鞋子,没有袜子,一下雪就结了冰,许多人的脚都冻伤了……”其他人也极力号召用一切力量支援我们的军队,结果在表决时,没有一位代表反对将“保证给养”改为“保证供给”。

  张晓风说:“这就是刚刚翻身做主人的东北人民,也包括辽宁人民,对自己军队的感情。也正是怀着这种感情,才有了后来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对军队全力以赴的支持。”

  对东北解放战争的支持

  在东北局领导下,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巩固后方。

  首先是参军。1947年夏季攻势后,辽宁人民掀起新的参军高潮。仅新金、复县、庄河三地,在3个月内参军者超过万人。由于参军踊跃,主力部队发展很快,1945年底为20万人,1946年底为38万人,1947年底为70余万人,东北战场上的东北民主联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实施战略大决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准备了雄厚力量。在东北解放区,4年来共有160万名优秀子弟参军,其中仅辽东地区即达33万余人。

  然后是参战。在1947年夏、秋、冬三次攻势作战中,辽宁人民三次掀起参战热潮。秋季攻势中,辽西兴城、绥中县共出动民工万余人,担架1600余副。冬季攻势,彰武、新立屯战役中,由康平至彰武公路积雪数尺,军运受到阻碍,辽北一分区群众夜以继日清除积雪,使运输畅通,保证了军火和粮秣的及时供应。

  辽沈战役打响后,处在战区的辽北、辽宁、热河等省成立了支前委员会,负责指挥、组织支前工作。辽北省动员人力、物力最为庞大,总计动员民工100多万人,担架近6万副,出动大车6.6万多台,上千名干部战斗在支前第一线上。

  然后是纳粮献物。档案显示,辽沈战役期间,锦西人民供应粮食870万斤,马草364万斤,锹镐4400余把,口袋1500余条。北镇县慰劳前线物资,计军鞋3.3万余双,肥猪900头,猪肉9万斤,大米、白面4.5万余斤,鸡1100余只,鸡蛋1.8万余斤。1947年冬季攻势中,南满铁路工人57天内恢复修建铁路270余公里,大小桥梁30座,架设电线250余公里。

  张晓风提供了一份档案,是1947年安东省第四分区下发至所辖各县区的一份《关于战勤工作的指示》。从中可以看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做好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所做的动员和周密部署,其中写道:“在行将到来的东北我军大攻势下,今天的战勤任务,还只是开始,无疑今后将不断会有更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去作。我们四分区全体同志应积极动员起来,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各县区党委要加强对战勤工作的领导,配合全国大反攻,胜利完成支援前线的任务。”

  担负起建设东北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双重任务

  辽沈战役胜利、东北全境解放不久,东北局及时作出了《关于全东北解放后的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一切为了支持与争取全国战争的胜利,仍是东北党的战斗口号”,要求东北地区各省党和政府领导全体人民,加速生产建设,担负起建设新东北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双重任务。

  遵照东北局的指示,辽宁解放区对全国解放战争及关内解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支援。

  辽沈战役结束不久,东北野战军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挥师入关,会同华北解放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辽宁解放区各级党和政府领导全体人民,掀起了支援子弟兵入关作战的高潮,迅速集中起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满足入关部队的需要。仅锦州一市就支援入关部队粮食300万斤、谷草40万斤、大车599辆、牲畜59头,还有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并组织了2842名民工随军入关,担任警戒、抢救伤员等战勤任务,并选调了几十名干部随军南下,支援关内解放区建设。

  部队入关以后,辽宁解放区担负起巨大的军事供应任务。大量的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出山海关,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仅大连建新公司一家,1949年就生产炮弹54万发、子弹3000余万发,各种火药300吨,雷管十多万个、引信50余万个,还生产了部分迫击炮和200余支冲锋枪,以及大批性能优良的其他军工产品,全部运往关内战场。淮海战役中,我军打的全部炮弹,都是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时曾经说过:“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辽宁地区军工企业较多,除生产大量的武器弹药外,还生产了大量的军衣、骑炮服、单军帽、单胶鞋、军毯以及军用毛巾、袜子、寸带、麻袋、哔叽布和帆布等,全部支援了关内我军作战。

  另外,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其全部军费开支仍由东北解放区负担。1949年东北解放区全年军费开支为151934万元,折合粮食约38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用于第四野战军的军需开支。而这些军需开支的30%左右是辽宁解放区上缴的。

  在经济支援方面,辽宁解放区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帮助关内解放区恢复和发展生产,东北解放区1949年调运给中央80万吨粮食、150万立方米木材、30万吨钢铁;支援华北解放区20万吨粮食,支援关内解放战争物资302万多吨。这些粮食和物资很大一部分是辽宁解放区支援的,尤其是钢铁,全部出于辽宁。

  为了保证关内迅速修复粤汉、淮海、淮南、同蒲铁路的需要,根据东北局的决定,辽宁解放区拆除了凤凰城至宽甸及至赛马煤矿段和叶柏寿至赤峰段的铁轨、桥梁器材,并运进关内。辽宁解放区还支援关内机车几十台、客车百余辆、货车数百辆,有力地支援了关内解放区的经济恢复和建设,配合了全中国的胜利进军。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决定从东北抽调5.3万名干部随军南下工作。这些干部、职工及知识分子,在我军解放的新区配合军事行动,摧毁国民党多年的反动统治机构,建立革命政权,率领人民群众迅速恢复并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为推进全国解放的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