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于当地时间9月17日刊登署名为弗兰克•安东尼•布鲁尼的文章,指出,九月正值开学季,美国各大学的一年级新生正在适应新的生活,他们努力应付着人际交往的困境,徘徊在孤独深渊的边缘。作者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新生的“孤独”,帮助他们做好准备。
资料图:美国学生表演武术。
全文摘编如下:
新生们发现自己漂泊在茫茫人海之中。那些科技用品能帮他们和父母以及高中的朋友们保持联络,但也会提醒他们,几乎所有他们最了解的人都不在自己身边。这种疏远可能会导致酗酒和其它自毁行为。
他们吓坏了
布雷特•爱普斯坦(Brett Epstein)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当时我在宿舍里度过了第一个晚上,这感觉就像一堆砖头砸中了我:这里只有我一个人,”21岁的爱普斯坦是查尔斯顿学院(College of Charleston)的大四学生,他向记者描述自己三年前入学时的情形:“我完全吓坏了。
克拉拉•阮(Clara Nguyen)也有同感。“结交朋友要比想象中难得多,”阮是一位19岁的大二学生,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她向记者讲述自己去年的经历。“我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新人,同时又保持我一直以来的样子。”
很明显,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面临错位。第一次独立生活,感觉步履蹒跚。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因为大学在青少年心目中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承诺。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令他们中的不少人瞠目结舌,当今青年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更加剧了这种冲击——比如社交媒体,以及那种把上大学描述为一切烦恼的终结这种中学式叙事。
刚退休的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哈利•洛克兰-米勒(Harry Rockland-Miller),讲了他接待过的一个新生的故事,颇有代表性:
“他18岁,来上大学,第一个周末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但是什么人也不认识,所以就开始喝酒。他喝了太多,结果醉倒在宿舍大厅的长凳上,感觉很恶心。没有人停下来说:‘你怎么样?没事吗?’他感到孤立无援。第二天他来和我谈话的时候,他说,最令他触动的就是,‘身边有那么多人,我却是孤零零的。’”
在人群中孑然一身
美国大学健康学会(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去年在51所院校对将近2.8万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说他们在过去12个月里“感觉很孤独”。将近30%的人说他们在过去两周里有这样的感觉。
国内首屈一指的青少年和青年心理健康倡导组织杰德基金会(Jed Foundation)的医学总监维克多•施瓦茨(Victor Schwartz)表示,这些发现与他本人的观察是相符的。“来自学业和财务的压力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他说,“许多学生感觉孤独,而且认为这是他们特有的问题,因此谁也不愿意谈起此事。”
这些年轻人的确会做一些父母辈在上大学时不会做的事:用Facebook和Instagram来表演一出出哑剧,传播享乐和精彩。UCLA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龚-盖伊(Elizabeth Gong-Guy)称之为“经过精心编排的自我”,它们会“放大你此刻正孤坐寓所的事实”。
孤独易导致退学
龚-盖伊是UCLA校园与学生适应力项目的负责人,她的项目旨在帮助处于情感挣扎中的学生。目前多所学校正在加强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工作。广泛而详尽的新生引导计划,是针对孤独的预防措施之一。孤独是退学的一个常见原因。
古彻学院(Goucher College)是这股潮流的代表,他们正新建三座适应新生的宿舍楼。校长何塞•安东尼奥•鲍文(JoséAntonio Bowen)表示,放在大楼中央的卫生间、洗衣房的玻璃墙,甚至在公用区域的无线网络速度——比宿舍房间内要快很多——都意在减少可能导致学生们互不往来的因素。
“初到大学校园的学生,手机里装着的都是高中朋友的号码。”鲍文谈到了当今学生的特点。他们可以轻易地用虚拟互动取代实体互动,将自己从当前的环境中抽离,结果就成了孤家寡人。这就是为什么忧心忡忡的父母每隔一小时发来一条短信是没用的。无论怀怎样的好意,这种顽固的关心会导致孩子心理脆弱。心理专家和大学管理人士建议对校园生活进行更贴心的组织,帮助学生度过从中学到大学的“困难阶段”。
心理专家呼吁大学新生不要去太多派对,警告他们当心体重增加(所谓“入学年15磅”)。还提醒在那些暴饮暴食的背后不是欢庆,而是悲伤,这是正常的,能挺过去。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不管他们的脸或脸书上的笑容何其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