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的不是我们”! 打印页面 - Powered by EmpireCMS - 复兴网

穷人的孩子该怎么办?| “错的不是我们”!

作者:子午  更新时间:2021-06-04 08:48:06  来源:子夜呐喊  责任编辑:石头

  “不做一个普通人”——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在语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中的一段演讲视频,近日在网络上引发了两极化的争议。


 

  争论的焦点围绕在这段演讲所表达的“三观”上。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段演讲能够成为舆论热点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张锡峰在演讲的前半段对城市(富)学生与农村(穷)学生所享有的教育和成长资源的强烈控诉,以此才引发出来“穷人的孩子该怎么办”的激烈讨论。

  张锡峰在演讲中说道:

  当他挤半个小时的公交去上辅导班的时候,有的同学早就把一对一家教请到了家里;每次周末,他面对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而人家是钢琴辅导班;自己连火车票都不会买,而人家已经和父母坐上了出国的航班……

  经济下行下底层打工人“内卷”的加剧以及两极分化的严峻现实,让类似“内卷”、“小镇做题家”、“躺平”这样的每一个触及此类事实的事件,极易成为舆论爆点,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个现象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它表征着民众开始关心、思考这些问题了,这是觉醒的开端。

  - 1 -

  张锡峰这段10分钟的演讲,更像是一篇现场演绎版的“高考满分作文”。

  在高考出题人和阅卷人已经出来开办作文辅导班的今天,“高考满分作文”已经越来越套路化。

  这样的套路不是在激发某种创作的热情,而是在规范一些条条框框;此类套路无外乎华丽的辞藻、对名人名言的引用,等等。例如,“人生之路决不是平坦的,成功之路充满荆棘和坎坷”之类的表述,就是笔者高考那会儿流行的套路。

  当然,套路之中更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所表达的意思必须符合出题人和阅卷人的“核心价值观”。

  笔者有一位现在在大学教书的“自由派”朋友,他是笔者的同乡兼“本家”,比笔者高一届。高中时我们就无话不谈,交流种种社会问题以及农村的出路,算是一对“愤青”了,不过他选择了文科,而笔者选择了理科。

  耿直如笔者的这位朋友,把自己的“愤”带到了作文里,常常被老师批评却屡教不改;高考之时,成绩很拔尖的他只考到省内的一个普通本科院校,语文作文成绩便是一个主要因素;读大学之后,学会了世故与蛰伏的他,通过努力最终考上名牌院校的研究生,遇上了自由派导师,开启了他的“成功之路”。

  所以,张锡峰这段激情四溢的演讲,与其说是他个人情感和观点的真情表达,不如说是学校以及《超级演说家》节目组,按照“时代精神”,切中观众心理,为他这样的“寒门子弟”量身订制的蘸满了鸡血的成功学鸡汤。

  -2-

  由张锡峰的这段演讲中提到的,他看过《航拍中国》纪录片之后想要上到顶端俯瞰中国的激动,以及当看到红绿灯路口那些行色匆匆一眼就能看到人生尽头的普通人时的“悲悯”,笔者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两个人。

  1951年的秋天,几个正在北京学习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去看毛主席。毛主席讲述了他在学生时代的一段“心迹”:

  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见过世界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要站着看一看。过去我认为湘潭县大,湖南省更大,中国从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得了不得!但从这个地图上看来,中国只占世界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县在地图上没有看见,韶山当然更没有影子。世界原来有这么大!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么过生活,不值得我们注意吗?

  从韶山冲的情况来看,那里的人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也有因为没有钱医病而活活病死的,也有交不起钱粮而被送进牢狱活活关死的,还有在家里乡里,乡邻间为着大小纠纷吵嘴、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弄得投塘、吊头的。至于没有书读,做一世睁眼瞎子的,更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韶山冲我没有见到几个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况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恐怕也是这样。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是注定要过痛苦生活的吗?绝不!这是由于制度不好,政治不好,使世界上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所以使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坠入痛苦的深渊。这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乐的人、幸福的人。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从这时候起,我决心要为中国痛苦的人、世界痛苦的人服务。

  1911年,14岁的周恩来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读书,正在上课的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笔者读小学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人为榜样,所接受的还是关于国家与人民的“宏大叙事”。

  在“躲避崇高”的氛围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宏大叙事”就离普通的老百姓和老百姓的孩子越来越遥远,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样的“宏大叙事”很“假”、很遥远。私有制的复活,让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主义,个体奋斗的成功学取代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

  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与私有观念的主调相吻合并且服务于“为私”的主题:“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社会利益才能最大化”;另一方面,私有制的确立让社会共同体面临着解体,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不断加剧越来越成为对立面,个人与集体不断撕裂,这反过头来更加让人们相信“宏大叙事”是假的,个人奋斗才是真的,进而要去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上升的成功。

  张锡峰的演讲恰恰是这样的“个人奋斗”时代主题的产物,同时又是对主题的声张。

  - 3 -

  张锡峰的这段演讲为自己规划了这样的成功之路,在衡水中学刻苦读书,考上好大学,为农村家庭出身的自己“逆天改命”成为“人上人”,“去拱大城市的白菜”。

  其实,能在衡水中学读高三、即将高考的张锡峰,在1078万考生中已经算是半个“奋斗成功者”。

  衡水中学的“威名”早已如雷贯耳,每年一两百人考上清华北大:

  2020年据说下降了,只考上不到80人,但是算上提前录取的依旧是200+。“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每年清华北大在整个河北省的招生计划总数也才不到300。

  衡水中学的学生高考成绩出众,教学质量、氛围、个人努力固然是一方面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则是它的生源质量本身就是很高的,是从整个河北省“掐尖”的结果。除了本部,衡水中学还有几个“民办”校区,专门从河北其他地区选拔顶尖的优秀初中生。

  此外,衡水中学还有“天价学费”作为门槛:

  这样的学费在“城里人”看来并不多,但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能够负担得起的农村家庭,本身在孩子小学、初中阶段施加的“教育投资”就会比一般家庭多,学生底子不会太差。

  换句话说,衡水中学本身在河北省的高考竞争系统里,就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能够在衡水中学读书的张锡峰,意味着他已经通过个人努力和家庭支持刷掉了大部分的同龄竞争者——这些“竞争失败者”绝大部分注定要成为社会的底层。

  尽管张锡峰在高考前已经成为“半个成功者”,但未来成为“人上人”的成功之路依然充满荆棘与坎坷,“奋斗失败”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衡水中学在河北省很“牛”,但与人大附中比起来也不算什么,更别说还有清华附中、成都七中、安徽毛坦厂中学、西工大附中、郑州外国语学校……这样一大批的同层次竞争者。

  况且,即便考上清华、北大,就一定能成为“人上人”?君不见,清华的毕业生去给富人家当保姆和私教了,清北的博士去深圳给富人的孩子教小学了,北大毕业生在字节跳动还差点被逼到自杀……

  在阶层固化的今天,通过一场高考就能“逆天改命”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小;资本体系下,最终能够成为“资本家”的必然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寒门子弟”还是要给资本家打工,“用命换钱”才能维持生存。

  83版“射雕”华山论剑主题曲有一段歌词,“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或许只有等张锡峰攀登完眼前的这座大山,放眼望去是看不到尽头的高耸入云的群山,他才能体会,红路灯路口那些行色匆匆一眼就能看到人生尽头的人们,并不是没有年轻过,没有过他这样的雄心与梦想。

  - 4 -

  张锡峰这段演讲所愤懑的不是“金字塔体系”,而是自己没有在“金字塔的顶端”,这才是“炮灰的悲哀”。

  尽管如此,“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美丽神话还必须要编制下去,而老百姓的日子还得照旧过下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土猪拱白菜”的夙愿也不会消失。为了让金字塔可以继续,让人人去奋斗、去努力成为资本增殖的“劳动工具”和“消费工具”,金字塔顶端的人还必须要为张锡峰辩护,并以张锡峰作工具,去鞭策那些打算“躺平”的“奋斗失败者”,这或许也是张锡峰演讲视频爆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不做一个普通人”——难道做个“普通人”不好吗?现实是,做“人上人”难,“难于上青天”;做个普通人也不容易。就像拼多多的临时工在回应员工猝死事件时说的,“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这是张锡峰不想做“普通人”,不想再成为农二代,继续挣扎在底层的原因。

  然而,临时工又说,“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进而要为“用命换钱”找现实合理性。资本的问题也好,社会的问题也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首先有赖于对问题的探索与认知,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务必要跳出张锡峰这段演讲背后的成功学逻辑所设置的“思想围栏”。

  当然,我们没必要去指责张锡峰本人,他也是“穷人的孩子”,是一个被私有观念主导的教育体系塑造出来的“奋斗者”。

  笔者的朋友尹帅军前几年写了本书,书名很好——《错的不是我们是世界》:

  不知道豆瓣上为啥会有一堆人要去给这本书打“一星”差评,这算是“韭菜的自我修养”与成功学塑造出来的芸芸众生吗?

  毛主席在学生时代的思考,“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是注定要过痛苦生活的吗?绝不!”到了今天大概也是要不“合群”的,这样的现象就应该被改变!毕竟,“青年毛泽东”已经为我们示范了一遍,并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我们怎么能无视呢?

  “大时代、小人物”,个体的思想、命运永远是被时代塑造的结果,个人“逆天改命”的成功永远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要以为自己就会成为“幸运儿”,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给一个群体“逆天改命”,这就是: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而首先要做的,就应该是丢掉成功学的毒鸡汤,像青年毛泽东那样去“立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