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探索“一张网”创新社会治理调查
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坐席员工作场景。 资料图片
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一角。 资料图片
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巡查员整装待发。 资料图片
编者按:“基层不强,上头白忙。”社会治理在基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动力和灵魂,创新才能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近年来,江苏苏州市坚持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两手抓、两促进,以基层为重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全力打造社会治理“一张网”格局,打通网上网下“双向道”,线上反映问题,线下快速解决,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从单一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从主要依靠党委政府管理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转变。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就苏州探索创新社会治理进行了深入调研。
隆冬时节,早上7点,苏州张家港市民丁先生送孩子上学时,发现学校围墙外的育才路上,有一个窨井盖松动了,车辆碾过时发出“咯噔”声,他随即用手机通过“城市e管家”APP拍照反映。第二天,丁先生再次路过此地时,发现这个窨井盖四周已经垫好了几块橡胶片,车辆碾过时不再发出声音,而9点上班后,丁先生还接到了来自张家港市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12345”的问题回访电话,在电话里,丁先生的反馈意见是“非常满意”。
这几块橡胶片不仅消除了丁先生心里的“杂音”,也给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向,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近年来,苏州市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大胆创新,探索建立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全市分成1.5万个网格,聘请了2万余名专职网格员,同时还有6.3万名兼职网格员加入,“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通过社会各方合作协商、共建共治的方式,90%以上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被化解在基层,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苏州样本”。
1.“基层热情”推动社会治理前行
王林珍今年64岁,是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长远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17年8月,吴中区成立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对全区74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进行网格化治理,共划分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212个、三级网格945个。如今,王林珍成了一名兼职网格员,“我们村靠近太湖,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是最紧要的事情。前一阵子正好是秋收季节,村民经常把南瓜藤、山芋藤等垃圾随手扔在河岸边、道路旁,影响环境面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这些环境卫生问题,把问题拍照上传到联动中心,然后由联动中心派单到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
在横泾街道,像王林珍这样的兼职网格员共有10位,“自愿报名,镇里会发聘书。”王林珍介绍,“大家都是本乡本土人,管理好家乡是我们的分内事。”
在苏州,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治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俞杏楠是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政法领导干部,对当前苏州的社会治理工作有着朴素而深刻的见解:“我们所提出的社会治理,是指在处理社会问题、社会事务上不是采取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思路,而是采取双向互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在治理过程中,社会各方以合作、协商的方式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
据了解,苏州目前常住人口超过千万,其中本地和外来人口占比约为1∶1,社会问题复杂多变,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不能仅靠管理者。苏州过去的一些实践也证明,如果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深挖基层“富矿”,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截至2017年底,苏州下辖的10个县级市、区均已建成并运行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中心,全市陆域被细分成1.5万个网格,紧扣网格化管理,通过各个网格的“小平安”确保全市的“大平安”。目前,苏州整合各方面资源,放大“12345”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优势,实现一个号码管民生。充分掌握社情民意,90%以上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出台了专门扶持政策,推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平安志愿者等各类服务资源下沉至网格,为居民提供组团式、精细化管理服务,目前已有40余个社会组织项目获得该管委会扶持资金500余万元,落地到58个社区,在青少年成长、安置帮教、专职调解、法律咨询、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服务。吴江区通过手机“随手拍”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和企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苏州高新区设立联动中心微信服务公众号,延伸服务管理触角融入社区,为居民社区自治、参与共治提供平台。
2.基层创新驱动社会治理深入
社会治理越往基层走,面对的问题就越繁杂,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基层社会矛盾更为复杂,传统的矛盾纠纷解决办法已很难满足新形势需要。
在苏州,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革、人口快速集中等新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放大了社会风险。据统计,目前苏州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30万家,机动车达到368万辆,出租房104万户、计420万间。
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以前我们讲社会管理,现在着重讲社会治理,这一字之变,体现的是新时代处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转变。”俞杏楠说。实践证明,无论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都必须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是苏州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实践。该市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中心为中枢,构建了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区(市)、镇(街道)两级指挥为骨架的综合治理运行架构和责任体制,依托一个平台、一张网格、一个号码、一支队伍、一个办法、一套制度等“六个一”工作体系,形成了社会治理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等八个流程处置的“4268”工作机制。
目前,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05个、二级网格2038个、三级网格8162个,部分地区还在三级网格基础上,划分四级网格4341个。全市共设有网格长9604人,选配专职网格员9316人,兼职网格员63563人。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苏州各地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按照“规定动作要做实、自选动作更管用”的原则,从人员配备、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社会治理,切实做到社会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袁春生原来是吴江区震泽镇的一名辅警,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他穿上了“网格巡查员”的制服,工作内容从原来相对单一的治安辅助内容,转变到“什么都管”的一名社会综合治理三级全科网格员,“村里的违章建筑、小区群租问题、马路上窨井盖缺失……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上报。”按照“一格一员”的基本人员配备,吴江区899个基础全科网格共有袁春生这样的基础网格员1100余名。
在此基础上,从2018年1月起,吴江区又创新性地划分了165个专业网格,单独配备专业网格员309人。“专业网格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查安监、消防、环保、劳动监察等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吴江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主任汪晓东介绍,专业网格巡查实行“一格两员”,每个专业网格划入80家企业,“安监、消防、环保、劳动监察等监管领域的纳入,进一步扩充了吴江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实现了监管区域无盲区。”
3.联动体系确保社会治理行稳致远
“只有靠制度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俞杏楠说。为此,苏州将网格化与党建、大数据、市场、监督考核等联动,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制度。
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中,苏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相结合、与党员干部常态化“大走访”相结合,加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支部建在网格上”已深入人心。
去年,该市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试点,聚焦交通全量数据汇聚分析,实现了公交优化、交通事故预测、高架交通态势分析等一批亮点应用。尤其在交通事故预测方面,利用200亿条相关数据,建立2小时道路交通时空预测模型,提示重点风险路段,引导警力重点投放,有效压降交通事故。2017年的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的路网通行速度提高了16.7%,交通事故下降5%,交通类警情同比下降7.7%。目前,汇聚的数据已经驱动市级机关30多个民生服务应用,通过“城市大脑”建设的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城市数据实时分析,公共资源自动调配,社会治理创新升级。
以全域联动为抓手,统筹政府、市场、公众力量,着力构建权责统一、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目前,全市整合执法部门116家,整合执法力量5008人,下沉执法力量3334人。吴中区、吴江区实行“巡办分离”制度,网格巡查员队伍按照“十统一”和“六项制度”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常熟市做实企业监管预警平台,将全市4万余家企业录入联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监管;姑苏区统筹景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两块内容,出台了《拙政园片区(平江街道)网格化实施办法(试行)》。
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联动,全面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网格+网络”等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与信息化社会治理建设深度融合、互为支撑,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更加智慧、精准和精细,更加扁平、高效。其中,张家港市发挥数字化城管(“城市e管家”)技术优势,实现一个APP管城市;太仓市建立“一台受理、二级分拨、三层处置、四环监督”的事件流程管理体系,实现“一个流程”闭环管理;相城区引入京东公司专业技术团队,开发全新的联动中心智慧平台。
发挥监督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对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的督查指导,从而确保社会治理常态化。苏州将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列入年度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考核评估体系,考评成绩作为履行综治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依法理清事件和部件职责,共梳理事件清单4063件、部件清单192.7万件,7个区(市)已制定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考核办法,9个区(市)已将其纳入本地区绩效考核。
4.“网格化”提升社会治理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社会治理的重点就是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的实践必须接受群众检验。检验社会治理创新成效的最终标准,就是看群众有没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7年,苏州市“12345”热线电话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550万余件,办结520万余件,办结率超过94%。同时,苏州围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城市交通治理和社会民生服务等五个领域,把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2017年9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苏州获得集体和个人两项全国大奖。其中,张家港市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称号。此前,该市已14次蝉联“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荣誉称号。
席育新是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的三级网格员,负责4个自然村、132户村民,“我的职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网格内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城市部件等事(部)件事项日常巡查,对各类问题、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发现,并第一时间通过‘巡查通APP’进行上报;二是对区联动中心派遣的网格内各类工单进行核实、核查,如实客观反映工单状态,并及时通过‘巡查通APP’向中心反馈。因此,有效上报率、有效上报工单数达标占比、有效上报重要事件占比、巡查覆盖率、按时核实核查率等5个指标和我的收入直接挂钩。”
“这样的考核体系促使我在村里跑得更勤快了,处理问题也更快捷、不拖沓,一些村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去年8月份,我最多一天上报了12件事情,现在两三个星期也没一件事。”像席育新这样的一线工作人员在苏州有8万多名,这样的考核办法有助于网格员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真正做到“高效网格”。
5.“苏州智慧”打造“苏州样本”
苏州探索实践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泽晟认为,苏州创新社会治理,是在行政检查以及基层社会问题化解领域朝着“善治”迈出的一大步。这种社会治理模式,强调干群互动与合作,强调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基层发生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是对传统的“权力—服从”模式的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实践和挑战。
——贯彻了宪法关于保障公民参政议政权利的规定和精神,让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提升了市民参与城市社会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为公民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避免了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存在的行政权滥用、作为被管理者的市民不愿配合、信息传递迟滞、行政成本过高等诸多弊端。苏州的实践证明,利用私人的能力满足公共目标完全是可能的,私人并不必然会去损害公共利益,相反可能不要任何报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从事公务活动。由于有关部门的工作时刻处于网格员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因而可以有效防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可以补偿或者替代传统的监督方式,网格员发现社会问题后立即上传联动中心,不仅信息传递快,而且处置快,因而可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带来的弊端。
——提高了行政机关获得相关社会问题信息的效率,有利于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出现“破窗效应”,做到社会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否则等到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成堆时再来解决,为时已晚。
——苏州在尝试合作治理过程中采取的强化事件部件清单和考核的做法,将相关部门的职权职责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解决了部门之间职权交叉不清的难题,避免了“有利的事各部门争着管、不利的事情谁也不去管”的乱象,有利于杜绝相关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调研组成员:苏雁、杨乔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