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出路,究竟在何方?

作者:李挺  更新时间:2016-08-05 16:10:4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1

  中央领导人的一次次实地考察,一次次讲话与训导,甚至愤怒地拍桌子、骂爹指娘,似乎都没有太大起效。东北,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重工业基地,如今依然走在快速滑落与崩溃的轨道上。

  2016年7月28日,媒体再度爆料重磅新闻:东北特钢债券连环违约,涉及金额超过400亿。2016年上半年,东北三省民间投资下滑最猛,大跌31.9%。不仅民间投资,辽宁省财政收入也暴跌18%。东北三省在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大幅负增长方面,已经完全跑在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

  是继续出面协调和补救,为东北这个不争气的孩子“兜底”,还是痛定思痛,该破产就破产,该倒闭就倒闭,让他自生自灭?这个决心不好下,这个决策者不好当!

  再扶一把,再救一次,必然加重东北已经被宠出来的“等、靠、要”的旧有习气,在失败的老路上前行,最终走上越扶越歪的“啃老”结局;断然放手,又肯定面临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加重的恶果,让本来严峻的东北社会局势雪上加霜。

  其实,中央也好,东北地方政府也罢,想明白以下两点,完全可以大胆尝试,推进新的改革:

  一,政府的职能,不应再是经济主体,而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体。企业的事情,让市场去做吧。

  二,造新“梯子”,给出路。不能再在“振兴工业基地”上面打转转。这是托底下岗人员的当务之急,也是东北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

 

  2

  贵州省六盘水市,这个大三线建设中的煤炭工业基地,近年来,坚持以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可以说,六盘水市的成功产业转型,使这个曾经的“黑山黑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有种说法,先有水城,后有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西北线的重点,水城的钢铁、煤炭、电力与水泥工业快速发展,使六盘水成为西部著名的煤都。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的枯竭,六盘水对“一煤独大”的过分依赖,必然同其他地区一样,很快陷入产业结构重型化、环境污染严重化、经济增速困难化的局面之中,“矿竭城衰”,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很大。

  鉴于此,转型成为六盘水发展的主题。一是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即大力发展猕猴桃、核桃、刺梨等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通过产业培育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把“死”资源变成活资源;通过对煤电钢材等传统产业的关停“小五”、取缔“两土”,绿色化、高端化改造,打造工业产业升级版,把“黑”资源变成绿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围绕大健康战略,走山地特色健康旅游、冬季旅游新路,精心精准打造“中国凉都”山地旅游升级版,把“冷资源”变成热资源。

  完全可以说,六盘水奋力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资源陷阱”,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气魄,是值得学习的。但这种勇气,是建立在对区域优势的认真分析与重新定位基础上的,也是符合依靠生态文明引领发展的全新建设目标的。

  本来,一省一区的建设发展,都应走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之路,让生态既是良好的生存环境,又是生存的物质保障,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

 

  3

  如果说六盘水市的转型是成功的,那么这种基于回归区域优势上的发展与升级,完全应当成为东北地区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东北的出路在哪?那就是: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

  一产转型。工业作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同样摆脱不掉“矿竭城衰”的资源型城市的兴衰规律。这种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的“畸形”发展方式,必然要面临脱胎换骨前的阵痛,也必须要勇敢“舍得”,扔掉那些过时的产业,走产业升级之路。如何升级?那就是对传统工业的生态化、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加快培育大数据、大交通、大航空航天、大精密、大健康等新兴战略产业,走智能化、高精密的研发生产道路。应该说,东北拥有大量的技术、设备、管理团队以及研发人才,是完全适应甚至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

  二产升级。农业、林业,则应成为振兴东北的重要出路。一百年前,东北还是一片野兽出没、林木茂密、草长莺飞的肥美之地、无人之区。随着“闯关东”“东北大开发”等系列活动,才有了今天的东北三省的重工业体系,也有了北大荒以及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林业基地。今天东北地区的农业、林业发展,虽然普遍面临着面积减少、过度砍伐、环境破坏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但先天的区域环境以及地理条件,决定了东北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发展优势。对农业、林区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在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植树造林、合理间伐的同时,大力发展人参养植、灵芝、木耳、马铃薯、中药等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合理、有序发展林业种植和林木加工,成就森林之都、建材之都、家具之都,走循环经济型、环境保护型发展之路,应当成为东北地区当之无愧的选择。

  三产优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也应是东北三省的必然选择。中国的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冰雪、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据统计,在2008年一年,东北地区旅游总人数达到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400多亿人民币,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进一步开放开发的先导产业。如何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旅游业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动金融、通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大有文章可做。

  回归二三产业的区域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林业、旅游业等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这既是东北地区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也是吸纳下岗人员、走出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