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修改《劳动合同法》?这三个问题你敢回答吗?

作者:破土工作室  更新时间:2016-03-06 15:52:19  来源:破土工作室  责任编辑:石头

  【破土编者按】今年2月,楼部长和尹部长相继抛出修改劳动合同法的言论,试图藉此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本文以服装业为例,来分析工人工资是否真的过高,没有《劳动合同法》规制的劳动关系会有怎样的乱象以及压低工人工资是否能促进产业的发展。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C N —

  当2月26日在微信公众号“正和岛”看到《10大佬: 劳动合同法到了该修改的时候了》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还很傻很天真的以为这只是这个号称““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网络社交平台”的一场YY,因为其中绝大多数言论都是企业主和一些心向资本的经济学家在08年前后为了阻止《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实施而发出来的。

  经历了2008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的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劳动合同法不会因危机而修改,危机和劳动合同法没有关系……虽然有金融危机影响,因为有了劳动合同法这样的法律保障,我们的劳动关系基本上还是稳定有序的,应该说这部法律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的。”这样的话言犹在耳,在今年2月29日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我们就听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评价劳动合同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够。第二,企业用工成本比较高。” 他还讲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业态、新的就业形式,这是在制定劳动合同法时还没有出现的。所以,对这些问题,作为主管部门,我们正在进行积极研究。我们会广泛地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适时提出我们的意见。”尹部长的这番表态,比财政部楼部长的言论更能证实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可能性。针对尹部长谈到的《劳动合同法》的两个影响,笔者基于对服装业的研究,有一些话不得不说。

  中国工人的工资过高?

  服装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也是许多“大佬们”认为的容易因为工人工资高而转移到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产业。但是具体工人工资有多“高”?我们还是看一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吧,下图显示了2003至2013年中国服装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  

 

  在2013年,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33,826元人民币,这比当年的全国社会平均工资45,676元要低很多。然后我们再看服装工人的工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笔者参与的一个对长三角六个城市的223名服装工人的调研,服装工人平均每月只休息2.53天,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9.8小时,每月平均工作时间为269小时。他们这样微薄的工资是长期高强度的加班得来的,平均下来,小时工资也只有10元左右,这样看来,有良知的人还会来指责中国服装工人工资过高吗?而我们从服装业的成本构成来看,工人的工资并不占特别高的比例:根据乐施会2004年的报告,一件售价100元的品牌T恤中,工人的工资只占1.75%。  

 

  根据全球纺织网的报道,在服装价值链上,一般认可的利润分配结构是设计占40%,营销50%,生产仅占10%,这种利益分配格局本来就不公平。即便是生产成本的提高,也和厂房租金的提高、汇率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生产原料价格波动、出口退税的减免等有很大的关系,而消费者对生产成本的敏感性的提高又跟国际经济不景气相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将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都转嫁到工人身上,是不公平也是不明智的。

  没有《劳动合同法》规制的劳动关系更好?

  服装业可以说是将灵活用工用到极致的一个行业。在笔者调研的服装厂中就存在六种用工形式:长期工、单个的临时工、包工头带领的外包工队伍、没有包工头的外包工队伍、老年工人和学生工,在厂外还有很多没有注册的小作坊、家庭工人来接收服装厂的外包订单。在这些工人中,只有工厂的长期工可能有合同和社保,这样的生产体系看起来很有效率,但是也蕴含着极大的劳资纠纷的隐患。在遇到欠薪问题、工伤职业病问题时,工人很难在法律体系中维权,无奈之下采取的行动常常让劳资双方乃至整个社会承担很大的代价:2012年12月4日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新溪西乡政府附近一文胸作坊突发大火,造成14人死亡,其中13个工人是童工。事件的起因便是非正规用工的工人拿不到工资,求助无门,想以纵火的形式逼老板结清工资。在笔者调研的绍兴某地,由于缺乏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各个籍贯的工人结成了地方帮派来帮助工人讨薪,劳资双方通过丛林法则解决纠纷,酿成了很多伤亡事件。

  在今年2月28号,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节后广州又遭遇“招工难”情况,用工缺口达到18.9万人,在制衣行业情况特别严重,到了500元日薪招不到熟练短工的地步。我们不会看到在劳动合同和社保齐全、按法律规定支付离职补偿金的企业发生这样的情形。既然用工单位不想给工人就业的稳定性,工人也就只能用脚投票,不断寻找工资更高的地方,在这个行业如何留住一只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便成了企业的一个普遍难题。

  那么多的库存怎么办?

  证券日报的报道提到:“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77家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存货合计784.65亿元,比2013年的749.84亿元增长了4.64%。而如果计算从2011年到2014年这三年间的存货增长率的话,2014年合计784.65亿元的存货则比2011年的691.85亿元增长了13.41%。在69家存货过亿元的上市公司中,有雅戈尔、黑牡丹、海澜之家、中银绒业、际华集团、百隆东方、华孚色纺、鲁泰A、美邦服饰、常山股份、星期六、报喜鸟、森马服饰等15家公司存货超过10亿元。”对于高库存的原因,全球纺织网援引服装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的说法进行解释:“高库存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外因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服装出口下滑,同时,零售消费疲软,引起产能过剩。内因是产品同质化、运营模式的粗放加剧企业间竞争。”在笔者看来,工人创造的价值被过度剥削、造成国内购买力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我们达不到福特制追求的工人买得起自己制造的汽车的程度,现在工人连自己生产的衣服也消费不起,试问有多少服装工人能负担得起上面那15家品牌企业的服装呢?在企业家、经济学家乃至一些政府官员在高喊中国工人工资太高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把工人当做应该获得体面、富足生活的“人”来看,而只是把工人当做生产的工具,和机器、原料同等看待。那生产出的产品由谁来消费?怎么实现交换价值?只依靠少数富人来消化这些产品吗?君不见“腰缠万贯不过一日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睡一榻”,更何况有钱人将眼光投向了外国制造的奢侈品,而不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

 

  所以说,希望通过修改《劳动合同法》剥夺工人的权利、降低工人的工资来振兴经济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也是任何有理性、有良知、希望这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所应反对的做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