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名单让人不由感叹,人民日报完了,彻底完了。如果说人民日报刚刚被替换掉的那一代老官僚丧失掉的是人民性,那么这一代新官僚将会把最后一点儿党性也彻底丧失掉。事实正在证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是联系在一起的,单纯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不恢复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恢复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而又不从人民群众中选拔干部,结果只能是通通落空。从目前人民日报这个新班子中,人们看不到哪怕是一丝一毫复兴的希望,能够看到的只是动荡和危机的阴影。中国老百姓要吃苦头了。
张宏良微信文章,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2
关联阅读:
两位“60后”升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列
来源: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领导层近日调整,两位“60后”升任副总编辑。
人民网“领导介绍”一栏显示,2014年12月,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兼评论部主任卢新宁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评论部主任,新闻协调部原主任杜飞进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与此同时,出生于1954年的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陈俊宏、马利已不在人民日报领导名单之中。
卢新宁
人民网官方简历显示,卢新宁,1966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党的十八大代表。获得多次中国新闻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卢新宁毕业于北京大学。20多年来,先后任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记者、教科文部文化组组长、环境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评论部主任,2014年3月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兼评论部主任,同年12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评论部主任 。
卢新宁系近几年来“任仲平”这一集体笔名的重要主持撰写者,代表作有《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等,提出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寻找最大公约数”、“从政治宣传到政治传播转型”等观念。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系其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上所作的演讲,一时“洛阳纸贵”,广为传颂。
杜飞进
新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1960年生于浙江省东阳市,汉族。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法律学系,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1987年7月起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后任理论部经济编辑组副组长、组长,理论部副主任,发行出版部主任,教科文部主任,政治文化部主任,新闻协调部主任。2014年12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杜飞进长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形成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实践及理论问题。
2004年,杜飞进被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人事部确定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6年,成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主要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200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和“直接联系的中青年专家”;2013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2014年4月,人民日报领导层曾进行过一次人事更替。
时任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卸任,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出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时任求是杂志社社长李宝善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其他副职领导也多有调整。时任黑龙江副省长张建星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时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阎晓明提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升任编委委员兼任评论部主任。
张建星、阎晓明、卢新宁分别于1958年、1962年、1966年出生,都是人民日报社领导中的年轻人。
张建星出身记者,用了18年时间成为黑龙江省副省长,属典型的“记而优则仕”。阎晓明1962年8月生于山西,于1983年到人民日报社图书馆工作。三年之后,他成为一名记者,在人民日报社国内记者站、国内分社从事记者工作24年。
在张建星和阎晓明上任的同时,时任人民日报副社长何崇元和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的名字已经不再出现在人民日报社的领导栏中。何崇元和米博华都是1953年出生,当时年龄均已超过60岁。
|